愿望树(1977)
Древо желанияUP:2024-10-26

愿望树简介
故事以20世纪格鲁吉亚农村生活为背景,叙述了少女玛丽塔的爱情悲剧。本片一大特色在于一系列色彩鲜明的形象,例如聪明勤劳的“法官”齐齐柯尔、不分昼夜寻找魔树的利奥斯、疯狂的“预言者”约拉姆、怪异的“学者”勃布拉等等。本片是苏联著名导演阿布拉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自格鲁吉亚诗人列昂尼泽的散文诗集。影片通过这些鲜明的角色和一个悲凄的爱情故事,通透地展现了残酷的现实与虚幻的理想之间的矛盾。
获得奖项
- 第24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钦吉兹·阿布拉泽 Tengiz Abuladze导演
Kote Daushvili Kote Daushvili演员
索菲柯·齐阿乌列里 Sofiko Chiaureli演员
卡希·卡夫萨泽 Kakhi Kavsadze演员
Sesilia Takaishvili Sesilia Takaishvili演员
拉马兹·迟希克瓦泽 Ramaz Chkhikvadze演员
简评
影片据格鲁吉亚人民诗人列昂尼泽的同名散文诗集改编。在诗集中,列昂尼泽怀着深深的感激和眷恋记录了他童年的感受。这里有诗人对故乡的回忆、童年生活的印象,还有少年时代丰富美丽的遐想。诗集由21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鲜明的抒情形象。
满满的苏联诗意美学,历史宗教与现代世俗的对抗,权威与闭塞,不同男性各有执念,偏执而失去生机。但激进的革命者看到饱满乳房便住了嘴,张狂的浑小子看到恬静女孩也敛了痞笑,昔日贵妇满脸残妆地跟孩童不善的耻笑谈道理,足见柔性的力量。片头片尾物与人共生,相互见证美丽的凋零。
白脸的优雅夫人,高帽的疯癫学者,丰腴的妖娆女人,伪善的神父修士,罪恶的审判官老人,找寻魔法树的虔诚父亲,楚楚可人的少女,淳朴的青年。尖啸的风,带腥味的泥土,埋葬了红花,那冰冷的双手似乎永远也无法再温热起来。可你只能站在一旁缄默不言,任凭绝望的画卷不断展开,“他们的声音为何如此凄凉?他们是在给家神出殡,还是要将女妖嫁往他乡!”村庄塌了又建,建了又塌,如此更迭,仿佛命盘的旋转。可悄悄的,花竟红的绽放…即悲又美,或许我这么形容倒是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很久没看到有质感和触感的片子了)
群戏,角色鲜明。最搞笑的是那一段:一位母亲求神父打她的儿子,这样可以治她儿子的病,而且还送一只鸡。神父的同伴提醒说她儿子一定会还手的。神父犹豫了半天,最后看在鸡的份上,打了她儿子一巴掌,结果被追得满山跑。至于那段爱情故事,够凄够美,不止中国才有这种事儿〜〜
开篇的白马之死暗示了女主的结局,鲜艳的色彩也和结尾的灰暗对比,烘托出影片的悲剧氛围。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革命之前,各种势力风云际会,所以影片中的人物都有象征意义。长老代表了封建贵族,他用权力维护着封建传统,围栏就是权力的象征。主教象征着宗教,沉迷于美色和钱财,是权力的帮凶。疯狂学者代表着知识分子,想用历史复兴格鲁吉亚。瘸子象征着GC分子,想用革命将封建势力送上断头台。圣徒代表着信仰者,想要找到愿望树来拯救国家少女是美的化身,是格鲁吉亚的太阳。暴风雨代表了十月革命,封建势力认为它会带来混乱和不幸。最终长老用权力扼杀了少女的爱情,导演无情的批判了封建的专制和迷信玷污了民族的美好。此时的国家真的需要一场暴风雨来洗涤它的污秽。石榴树是女主灵魂的化身,暗示着民族的美会一直存在。
边远小镇众生相。宗教成了巩固权力的工具,并让一大部分愚民因盲目而流于表面的信仰去追随,剩下的那些明智之人则身不由己,无处抵抗。整体形式散文化,但有些时候的表达在直白和隐晦间飘忽不定,一会儿着重叙述,一会儿彰显诗意,导致很多叙述部分因节奏慢、情节散而看得很煎熬,个别地方剪辑也有点随意。不过看完之后余韵很强,整体的氛围也有着魔幻气息。
1,封闭落后的乡村,多么丑陋的人性啊,所谓的高贵人、道貌岸然群体尤甚。2,虚无的,只在想象中的理想&残酷的现实。。。魔幻现实主义,带点悲悯色彩,有点老塔那个方向。反正不是常见苏联那个创作路子。粉墨登场的各种奇奇怪怪人物,都有其背后象征和隐喻。拍摄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的七零年代,多了一丝预言味道
朴素又愚昧的自然观收受到潜在的现代文明的影响,战争之火已不可避免且会带来伤痛。寻找魔法树而被冻死的父亲、圣洁少女被包办婚姻迫害都发生在格鲁吉亚这片原始荒蛮又盎然绿意的大地上。前半段的绿与阳光与结尾的暴风阴雨雾霾形成鲜明对比,阳光也无法遮蔽被愚昧审判的冷意。性别压迫、无自由的女性作为牺牲品—《暴雨将至》
电影反应的是20世纪的格鲁吉亚乡村生活,贫穷与落后围绕着人们,好多人行为怪异疯癫。为数不多的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却被包办婚姻拆散,命运悲惨。里面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三样东西没有:通往天堂的梯子,跨过大海的桥梁和正义。。。镜头很美,艳丽和灰暗的色彩相得益彰。
刚看了几分钟开头时,一片红罂粟里站着一匹白马,色彩冲击很强,给人极美的感受,以为会有很多可观的景致。然接着看下去,多年前的格鲁吉亚乡村的贫穷、愚昧以及传统的褊狭和宗教的无从信靠一一显露,那里的百姓生活在驯服和无望之中,以人的最低层次的本能活着则罢。在此背景下,原本一对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本可以美好动人给予这难看的世界以拯救,但是这并不会发生,爱情于是被正当地断送,悲歌从望不见头的广袤原野掠过……结尾的石榴树即为愿望树。阿布拉泽让我们看到褊狭、无望、残暴和黑暗的必然,因为人性的丑陋,世界时不时地就要坠入到地狱之中。这种循环往复的戏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愿望也只是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