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游小姐(1951)

お遊さまUP:2025-02-11

阿游小姐

评分:7.2 导演:沟口健二 编剧:谷崎润一郎 / 依田义贤
主演:田中绢代 / 乙羽信子 / 堀雄二 / Kiyoko Hirai / Reiko Kongô / 柳永二郎 / 进藤英太郎 / Kanae Kobayashi / 横山文彦 / 藤川准 / Sôji Shibata / Inosuke Kuhara / Ayuko Fujishiro / 南部彰三 / 小松美登里 / Sachiko Sôma / 石原须磨男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94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Oyû-sama / Miss Oyu
上映:1951-06-22(日本)
IMDb:tt0043892

阿游小姐简介

小曾部家的阿游小姐(田中绢代 饰)出嫁后曾拥有一段幸福的生活,但随着丈夫去世,她的生活变得平淡乏味。某日她陪伴妹妹阿静(乙羽信子 饰)约见相亲对象槙之助(堀雄二 饰),阴差阳错对方却将阿游当作阿静,两人一见倾心。温良贤淑的阿静为了姐姐的幸福甘愿退出,甚至为了避免周遭的风言风语情愿作槙之助的挂名妻子。
  三人经常一同游玩,流言终于传至阿游的婆家,她因此被送回娘家。倍受世俗眼光困扰,阿游终于决定退出,改嫁酿酒师傅。阿静随后与深深爱恋着的槙之助完婚。似乎一切已归平静,生活的磨难却从未离去……
  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名作《芦刈》。

简评

《阿游小姐》是沟口序列中社会层面讨论得较少的作品。这个故事里人的事比社会的事重要。然而可惜在于,这电影有个内在的冲突。沟口不喜欢人的特写。很多需要进入人物心理的地方都采用了一个妥协的中景。在中景里,导演施展的空间少了。观众只看到角色的性格缺陷又不能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这样,导演和演员各自都委屈,委屈怎么能有好电影呢?委屈了最多就只是求全。这部电影很明亮,这是少见的,始终在适中的灰度里,好像没有彻底的黑色,给人偏热的体感。很多段落是不错的,有沟口招牌的横移镜头。还有两处摄影机自主地运动起来,这是片子给观众的大惊喜,是片子最有意义的几个时刻之一。

7/10。重温。一般榻榻米房间里人走动、站立和落坐等动作,很难把握画面的位置关系,但沟口巧妙地解决了,在慎之助将街边中暑的阿游扶进屋时,先是演员隔着一层帘幕往右走,镜头摇进一间小花房,有位妇女推开花房的门和他们走入屋内,扶阿游躺下治疗,镜头横移后拉流畅地过渡向乱伦的剧情。结婚夜里新娘向新郎说明不发生肉体关系的原因,不止一次坐下又逃跑似的站起来,新郎慎之助只是惊讶地俯视阿静,当最后慎之助失去了劝说的信心,轮到阿静跟着站起来俯视他坐下,道破他的心意,一站一坐的心理态势表现了阿静的无悔牺牲和慎之助的懦夫状态,悲剧转折是阿游坚决表示要离开他们,后景中姐妹时而站起时而行走,慎之助都只苦恼地在前景背过脸、久坐不动,然后不安地向海和密布水草的河边逃逸,阿静难产而死后孩子被留给丧子的阿游抚育,以抚慰伦理的痛苦。

先是家庭传统残余的悲哀,但命运最终却是阿静个人自卑顽固的悲剧。但又感觉喜欢不上阿游,出游那一段和后面阿游问阿静他们出了什么问题这一段,显得阿游好茶,我认为反倒是阿游听了传闻后,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会好一些。会有一种无法对抗世俗的超凡感情哈哈(我喜欢悲情人设) 男主的人设感觉描写的弱了一点,最后虽然说是一心一意爱着阿静,但是阿静却始终自卑地觉得男主爱的是姐姐就有点过于固执了。如果还有细节描写男主时常念叨或者拿着姐姐的扇子那应该能说得通,那就说明男主根本就是大猪蹄子嘛。不过最后虚弱的阿静说如果当初男主能跟姐姐在一起就不会有如今这般命运了,其实也是点明了传统余孽的悲哀

“太沉重了,这对我来说太沉重了!”静穿上游的和服后终于绝望而死,外在形式上母权的跪伏与内里情欲的执拗间的庞大撕裂抽干了她的生命之气。沟口健二用景深营造空间层次凸显权力关系,游移的长镜头在人物间流转,而在此之内男主只是作为景观一样的存在被动失语遭遇拖拽。这符合谷崎文本的一贯特征—男人作为女性的情欲与爱的“试金石”去检验,窥视其内里一面,这个过程往往是异端与邪恶的,充满动物性气质。沟口的影像美学中和了这股不适的幽闭,引向残缺错位,物哀伤逝的东方之美。但终末男主送予阿游婴儿却撮合一股不和隐患:代表阿静与男主情感结晶的婴儿在被阿游领养的情况下被赋予了另一种恐怖的邪恶——两者血液最后的交融呈现,这是复仇。末尾大远景的田野下,做为个体的男主消失被放逐于整个世界,相反那个迷你的恐怖原初,将囚禁阿游一生

沟口健二在战后的这些作品中,虽然感觉与小津的影片有很多相似点,却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他自己为表现社会时代下女性生活命运的作者影像风格与主题。沟口这次虽然采用男性视角叙事,但也更多的是在表现一个大龄已婚丧夫成为寡妇的女性人物,命运本应给了她焕发第二春的机会,却因要考虑传统家族的束缚而不能自由摆脱的困境。但沟口也通过男性视角将男主在自我情欲中抉择,男主会主动选择年纪更大的姐姐,又因早年丧母,有很明显的恋母情节与对母爱的渴望,却同时也因为传统的束缚而难以表达自我。而作为第三人的妹妹却因对姐姐的爱,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选择陪伴姐姐身边。最终影片整体剧情虽然有些自虐,不过后来反思真的应了那句“他人即地狱”,片中三个人一直都为别人着想牺牲自我,反而造就了三人最终都走向了悲惨的命运,时代与自我的悲剧

纵深构图精美绝伦,得天独厚的居住优势,动静皆宜风情万种。压平或纵深都好看,这种也许是可以“破屏壁”的视听语言。一镜一景叙事效率高,之中和之间的表意动人,镜头不用多加渲染,让梨三人行人物张力就足够大。首先文本很高级,发展出乎意料,戏点最强音都如平地听惊雷(说)。1、姐妹之情的复杂性,羡慕嫉妒爱的如母如女。2、带有童贞的爱(男性的恋母、身体性和女性爱的精神性、控制性)。3、世俗的结晶是两个女人相爱的证明(男人竟然只是介质)4、能量更高者的食物链,更像几颗拨动中的佛珠。5、阿静为阿游婚-孩子死换阿游生-阿游为阿静婚-孩子生换阿静死。

片名取为《阿游小姐》和五社英雄取名《花子的一生》作用相同,形成一种错位的对比作用。随着剧情推进姐妹不同命运在部分缥缈摄影中营造一种幻象。阿游被道德约束,阿静通过结婚为其搭起桥梁,流言四起时阿游为阿静而嫁他人,阿游儿子去世,阿静为其生子,二人不断在婚姻与生死间传递。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在移动与静止不断交替的长镜头中穿于不同房间,新娘新郎坐、跪,站起行礼、再坐下,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心理戏。利用门框形成的构图让角色走位出入其中,并在镜头调度下产生新的空间。

作为剧情片来说,好的剧情是必不可少的,剧作的张力更是好剧本的关键,这部电影也许沟口太想通过感情的冲突表现张力了,这种力量突破了规则,显得剧本或是发力过猛,或是轻描淡写,一个故事讲的甚至有些狗血,不符合常理。比如偏重对感情忠诚的艰难抉择(实则狗血),而对剧中两处死亡一笔带过,几乎冷血的感觉。这与沟口一向的人文关怀是不一致的。可以说剧本的选择和处理都不好,一个姐妹让夫,男主又有些俄狄浦斯情结的故事,难打动人。影片出彩的点应该就是镜头的构图了,出现了和小津类似的美感,也在追求着每张胶片的完美。

一段错位的爱情,三个人委曲求全的半生。电影充分利用屋内环境和娴熟的场面调度呈现寻常生活中的细微情感,田中绢代、乙羽信子两大实力派演员一颦一簇间尽显旧时期日本妇女的仪态和至上品格。精致的镜头感、柔光拍摄,与人物情绪完美契合,走位与调度充分服务于叙事层进。影像静谧、恬淡、迟缓,生活的苦楚与辛酸都是向里收着,表达上并未外放和过多张扬。影片赞美了女性持重、谦让的高贵品格,同时又为她们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怜惜。

本片是溝口健二首次與攝影大師宮川一夫合作,改編文豪谷崎潤一郎的短篇小說,拍出一部晚年代表作。此片場面調度可謂出神入化,把三角關係呈現得火花四濺,當中人物形象的前後變化,誘惑與禁忌,真情和假意皆在溝口健二的長鏡頭下匯聚成一段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原著中面目模糊的阿靜在溝口健二妙筆生花改編下,成為尊敬姐姐而犧牲的悲劇女性形象,得益於乙羽信子的演繹,成就一次能與溝口健二御用女主角田中絹代分庭抗禮的出色演出,更是溝口健二作品中極為罕見的複雜糾結的女性形象。

本作融合文学、舞台剧、电影三大载体,在摄影、构图与置景上皆是沟口集大成的古典美学杰作,通过纷繁但极具力量感的长镜头描摹出一副余韵悠长的悲剧图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人将心中郁结和盘托出的长夜,通过美轮美奂的构图与场景、利用游刃有余的长镜展现舞台剧式走位和文学式对话,将人伦爱欲置于观众眼前,戏剧张力十足。田中绢代在本作的演绎极度克制,犹如定海神针周旋于极具现代寓言意味的三人关系中,修为极深。

日影史补遗;1、[阿游小姐]应该是人物情绪最饱满、最强烈的一部沟口,讲述一次相亲换来的终身抱憾——男方恋上相亲对象的胞姐,妹妹为让爱人亲近姐姐,自愿充当一对冒名夫妻的故事。导演将谷崎润一郎原著中的邪恶气质及相关情欲描述一并剥离,以极具自身风格烙印的女性悲歌主题代入男女之间复杂的意识角力(亲情/爱情/伦理)进行另类重构。2、结婚前夜的决断戏,仅通过一个长镜头以人物反复动作及进出画框(镜头伴随人物移动分割空间构图)完美展示双方心理焦炙(男-优柔寡断/女-果敢坚毅)。4、人物情感于室外始终处胶着、呆滞状态(绚丽外景只作背景板),室内却是轻盈而流动的。5、黑幕转场即时间过渡。6、记有趣桥段:三人听经,妹妹从“丈夫”身旁过位到姐姐与“丈夫”中间,意在搭建二人关系的隐秘“桥梁”。7、就这部而论,乙羽信子>田中绢代。()

阿游小姐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