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2008)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UP:2025-01-28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评分:8.6 导演:马里昂·卡乔里 / Amei Wallach 编剧:
主演:路易丝·布儒瓦 / Pandora Tabatabai Asbaghi / Jean-Louis Bourgeois / Jerry Gorovoy / Charlotta Kotik / Frances Morris / Robert Storr / Amei Wallach / Deborah Wye
类型:纪录片
片长:99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08-06-25(美国)
IMDb:tt1386654

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简介

〔Louise Bourgeois〕
  Louise Bourgeois(1911- )富有影响力的雕塑家、画家,,她的名望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增长。很少有人直到90岁时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造力,她自已写了这样一句话: “人越老越聪明”.她的存在本身就演绎了一段生命的奇迹。
  Louise Bourgeois生于巴黎,25岁时才学习艺术。 1938年与美国艺术史学家Robert Goldwater, (1907-73)结婚,并移居纽约,她早期的作品都是绘画或平面雕刻,以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进行创作,40年代后又开始尝试雕塑。起初搞彩色木雕,后来其雕塑的用材越来越广,包括青铜、大理石、乳胶等。她的作品看起来虽然抽象,但很容易让观者产生联想:想到人的躯体和性。其作品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背叛、复仇、焦虑、迷惑、攻击、不平、孤独,抽象深奥但具有情绪上的震撼力。她终生被这些主题吸引,但却不断变换材质、风格、形式,进行反复探索,因此面貌丰富而多变。 1982年美国现代艺术馆专程为她举办了个人回顾展,极少有在世的艺术家能享受到这项殊荣,何况她是一位女性。
  Louise Bourgeois创造力的真正爆发还是在她70岁以后。她大胆尝试橡胶、石膏等新材料,并恰到好处地将行为、装置等形式融入自己的艺术,很难想象,这位年逾古稀的高龄老太太甚至还亲自创作Rap(一种流行的说唱音乐,其特点是连续反复的节奏和具有社会反抗意识的说唱词)。为此,Bourgeois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新一代艺术家的榜样和女权运动的楷模。
  对她父亲的失望和童年噩梦是她的艺术动力:在2008年6月,纽约的电影论坛 (Film Forum)首映了纪录片"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纪录了女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一般人对布尔乔亚印象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她那大型蜘蛛(Maman) ,布尔乔亚说:蜘蛛,为什么是蜘蛛呢?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母亲,她就像蜘蛛一样聪明,耐心,灵巧。她也懂得保护自己。她从母亲身上抓取一些特质,然后创作大蜘蛛,然而,这个启发是经由一段难堪的记忆换来的,从小她与父亲,母亲,及家庭教师住在一块,之后却发现爸爸与女家教有性关系,妈妈却忍受一切,布尔乔亚感受到被这三位她最爱的人背叛,自然的在心理上蕴酿起气愤,妒嫉,与痛苦,渐渐的,她明了妈妈的苦衷,她便开始创作不少版本的蜘蛛,在影片里,她坦承的表白:这传达那一份我爱上母亲性格的讯息。
  布尔乔亚说:红是血的颜色。是痛。暴力。危险。羞愧。嫉妒。怨恨。指责的颜色。在在都是极度冒犯的字眼,她用这些来诠绎对红色的记忆,就像在纪录片里,她手握一朵红玫瑰,象征一段爱情的刺痛, "情妇"一词代表父亲的爱人,指的是谁呢?母亲吗?她自己吗?都不是,曾有一次,父亲用橘子皮,插上一根阳具般的东西,制作成一件艺术品,称为"理想的女儿" ,来贬低她的女儿身,,但始终抹不掉对父亲的恨意,她说“我必须对和我们住在一起的父亲情人视而不见,对我母亲的痛苦视而不见,对我姐姐和街对面男人的变态关系视而不见。我的生活充满了疯狂的母性爱。她小时候的沉恸与怆殇,影响她一生的创作,她说:我的童年从未失去它的魔力,失去它的神秘,失去它的戏剧性。她说:"雕塑就是自我的认知的过程吧!"她的作品看上去每每不同,主题却都是相同的:对恐惧的摆脱。在它面前躲藏、逃跑、表现、驱除、耻辱,最后成了对恐惧的恐惧。
  亚里斯多德在论及希腊悲剧的本质时,强调藉由同情与恐惧,能产生情绪的净化,类似的,对布尔乔亚而言,当人哭的时候,会显出一付丑陋的脸,但她却认为看着一张不漂亮的脸,可目睹与体会人的恐惧与害怕,可产生怜悯,之后便能轻易的洗去心中的痛与恶魔。布尔乔亚感情相当的丰富,也很脆弱,她经常落泪,很多时候,她将这般难以厘清的情感转移成创作的泉源,她说:我的情绪实在太多,让我很难应付,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情绪的能量转为雕像的缘故了。蜘蛛,情妇,与橘子,此三样听起来不相干的东西,却在布尔乔亚的生命之中相互串连,缠绕她的一生.
  2003年, Louise Bourgeois获得年度的沃尔夫基金奖(Wolf Foundation Prize ),因为在长期的创作生涯里,她的艺术不仅标志着当代美学观念与创作形式的创新,而且丰富了智力的复杂性,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以及艺术家在现代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对大多数人而言, Bourgeois是神秘的,但对Louise Bourgeois来说,神秘永远不是理性的对立面。她的艺术就是要使人们看到理由——"Making people see reason" 。也许,她最吸引的地方正存在于这条格言里。
  布尔乔亚说:“只能选择,是接受过去,还是消灭记忆。”。她的工作室是由工厂改装的,有着许多石头。 “在这个工厂,一百年前的男人和女人们,好象偷偷做了些什么”。她谈到身为一个女人的矛盾:"做一名雕塑家,妳必须要有侵略性…作品才能产生独立的风格。"又说: "当一名独特的女人,又想被人喜爱,其实很困难的,渴望被人喜欢是颈上的一种痛。"身为女子,若要在艺术上有独立,挑衅的作风,但又得顾及人们的赞同与拥抱,这份不安全感一直跟随着她,不过,在两者之间产生冲突时,她宁愿选择前者,当代人将她奉为女性主义的偶像,虽然她的艺术大都以女人的角度作出发,但她却认为她的作品反映的是个人的经验,并拒绝这种被窄小化的归类。

简评

她把回忆、恐惧和汹涌的情感作为无限的创作素材。“我没有伤害人,而是去伤害我的雕塑。”在修补挂毯的家庭长大,她学会的是修复而不是伤人。在年轻的时候失去双亲,却还没有真正地了解他们,年纪越大这件事的威力会越显出来,于是使用记忆作为创作素材,不断修复和扭曲那段记忆,不断重建父母的形象,尝试和解也尝试接近他们。我爱她足够诚实,因此她展现出来的情感与人类关系总是那么有说服力。

路易斯,布尔乔亚;她的成功一方面是她的激情与创作,诚然是好的,但也是因为80-90年代整个女性运动的浪潮,她的作品都是来自情感,生活,日常的记忆,而这种唯度是男性艺术家鲜少去表达的,她,完全符合了一个社会对女性艺术家的相象,于是也就很自然走到了属于她的讲台。我当然觉得关于情感记忆的创作是打动人的,即使有些过于私密和个人(有部分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但女性身份显然为她赢得了非常多的掌声。我想在表达上男性的视角确实宏观得多,更多是从社会人类共同体美的本质去阐释,当然是私人记忆还是宏观社会角度也并无孰优孰劣。

.12?B站 布尔乔亚说蜘蛛就是妈妈,聪慧而冷静,妈妈像蜘蛛一样缝补了漂亮的挂毯。恰巧今天又是母亲节,看了这部跟艺术家本人气质很相符的纪录片(中间一度要睡着)。布尔乔亚在雕塑方面的造诣真的是令人称奇。我还是觉得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要从情感(Emotion)和思想(Idea)上对人造成冲击。另外看完这部片子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童年所经受的苦难会转化成ta在艺术或者文学方面的能量让ta脱颖而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日后的成就放任小小的他们在苦难中成长?(下半月去北京看展,那只蜘蛛雕塑真的很好看)

很有共鸣。成功的证明在于它对我是否有意义,是否使我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并带给我快乐,而不是卖不卖得出去。情感对于路易斯的困扰与我简直是一模一样,情感对于我来说就是魔鬼,十分困扰,我的感情完全不合理,情感太多了没办法去处理,所以用艺术的途径去转换,去表达情感。

人的记忆是会变形的。对于被赠予的时间,不觉得感激,就是浪费。蜘蛛是我的母亲,象征着和解。我想像母亲一样心思慎密、理性思考,但我天生像父亲一样感性,我被他们两个撕裂。#201903永恒的丝线#展览现场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搭配参观体验,看懂了很多作品背后的故事,超棒!

因为被路易斯的《蜘蛛》系列作品打动,所以看了这部11年前的纪录片。蜘蛛巨型、漆黑、颀长的腿,带着黑暗的危险,在作者眼中却是母亲的象征。奇妙的是,带着这样的意象去看,这个雕塑立即全然不同了,甚至有点像《女他》里把自己伪装在黑色男鞋皮革之下的女鞋,黑暗是她的武装,细长的四肢虽然看起来冰冷,但世界上很多独立保护孩子的母亲都拥有这样的冷静、坚毅、机敏特质。待回到安全的地方,她们会卸下武装,用柔软的丝织出轻柔的梦,为孩子轻声吟唱。纪录片以访谈的形式用3个部分介绍了女雕塑家路易斯的创作历程,她在父亲的漠视下长大,童年是和姐妹们相拥而泣的心痛的夜晚。她创作着,也是一次次证明着自己。她的性格变得固执而不稳定,无法与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平衡,于是变得暴躁易怒。一刀一刀不断的雕刻,于她是一种生命的治愈 @飞机

纪录片拍得有些散,主要是每次采访说的话都断在奇奇怪怪的地方淡出,接的我一头雾水……红色的童年,中间歌唱“my mom abandoned me”,白裙子的情妇,橘子上画出人形的样子中间扯出白色的长长的脐带,看起来恐怖了解后却异常温柔的蜘蛛,很震撼一个人可以与艺术融为一体,生活就是她的艺术本身。怀念过去常常觉得曾经的美好也变得痛苦,让自己忘记了很多,而她却在执着的沉溺于过去一边扭曲一边修补

先看了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展览,视觉上交错震撼,情感上又很纤细,挖掘与童年的联系,情感充沛甚至泛滥。回到[蜘蛛、情妇与橘子]电影,布尔乔亚布满皱纹的嘴唇在不停的说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对回答提问…布尔乔亚热衷于这样的思考,很敏捷却不清晰,那是自我的感觉的逻辑,随即创作。与培根相反,布尔乔亚的歇斯底里里只有器官,有机组织囚禁了生命,完成情绪上最终的震慑。布尔乔亚用一生治愈童年,就像乔伊斯说的,严肃的作者会用毕生挖掘他的年轻时代。可有谁不想像阿甘一样用童年治愈一生呢?

纪录片拍得一般,有点乱,主要是靠LB在镜头面前的自我展现,但是配乐太好,如此符合她的作品。有侵略性的艺术家,但这种侵略性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修补,她的内里始终是那个在夜晚哭泣的孩子。她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不愿意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作品,因为她的作品就是她的自画像。

“永恒的丝线”展览,看了之后只对那巨大的蜘蛛留下深刻记忆。:蜘蛛情妇与橘子纪录片。蜘蛛、情妇、橘子,此三样听起来不想干的东西,却在布尔乔亚的生命之中相互串连,缠绕她的一生。所有主题灵感都来自童年,对父亲的憎恶、对背叛的绝望、对家庭关系的忍无可忍交织成一股紊乱感,贯穿了她一生的创作。收获一句:对不起属于你的时间就是浪费时间,配乐O Superman很好听。

越老越聪明的路易丝,整个片子里说话都中气十足,喜欢极度的安静(情感充沛丰富的另一面是一点小事就能被干扰的心烦意乱),只要有一个陌生人( 其实是摄影助理)进入工作室就很警觉,老来成名的艺术家,是晚年成精了……第一次见到她的大蜘蛛是在六本木……

如果艺术家说这么多话,那她做那些作品干嘛呢?她对她的蜘蛛阐述了那么多内容,我觉得啥也别说才算酷。对艺术作品的喜爱的情感程度不应该超过对艺术家本人故事的好奇。那种语意不明的话就像东方的神秘主义以及中医理论,尽是比喻、隐喻。她的一众女粉丝上街游行跟现在的饭圈女孩一模一样,觉得她酷,维护她,给她“盖楼”等等,被采访者总是言之无物,只是夸多厉害。最好笑的是,她刚说完需要安静的环境,结果电话铃就响了,真尴尬。

  • 马里昂·卡乔里 Marion Cajori导演
  • Amei Wallach Amei Wallach导演
  • 路易丝·布儒瓦 Louise Bourgeois 路易丝·布儒瓦 Louise Bourgeois自己
  • Pandora Tabatabai Asbaghi Pandora Tabatabai Asbaghi自己
  • Jean-Louis Bourgeois Jean-Louis Bourgeois自己
  • Jerry Gorovoy Jerry Gorovoy自己
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