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证人(2015)
The WitnessUP:2025-04-25

评分:7.7
导演:詹姆斯·D·所罗门
编剧:威廉·吉诺维斯 / 罗素·格林 / 加布里埃尔·罗德斯 / 詹姆斯·D·所罗门
主演:香农·毕比 / 基蒂·吉诺维斯 / 威廉·吉诺维斯
类型:纪录片 / 犯罪
片长:9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5-10-06(纽约电影节)
IMDb:tt3568002
沉默的证人简介
一部「踏血寻梅」的纪录片。1964 年Kitty Genovese在皇后区家门前被冷血杀害,对亲弟威廉造成莫大打击,2004 年《时代周刊》旧事重提,持续35 分钟的凶杀过程、38 个目击者袖手旁观在在教人心寒。占士所罗门遂提起影机,伴着威廉一路走访发掘真相。是纽约人心冷漠、当年马虎侦查, 还是报道夸张失实?威廉锲而不舍欲接触狱中凶手,也发现姊姊的同性恋身份,跟他一样走不出来的还有姊姊的爱人同志。着实是威廉愤怒人生沿途解脱的及时见证,非常历练,震荡人心。
获得奖项
- 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提名:Golden Firebird Award —— Documentary
詹姆斯·D·所罗门 James D. Solomon导演
威廉·吉诺维斯 William Genovese导演
香农·毕比 Shannon Beeby自己
基蒂·吉诺维斯 Kitty Genovese自己
威廉·吉诺维斯 William Genovese自己
威廉·吉诺维斯 William Genovese编剧
简评
凶手真拙劣,花了五十年编了个可笑的故事,凶手的儿子作为牧师怎么忍心对Bill说出那样的胡话…“38位”目击者到底做了什么?还是真的无动于衷。五十年后再次还原的Kitty在街头大声呼救的场景时依旧无人上前询问,或许人类的本性就是沉默的旁观者吧。Kitty曾经是这世界上的鲜活又明媚的人,希望Bill在对他姐姐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能获得一部分解脱。
生活中其实很多真相是无法追寻的,将其还原更无意义,让其湮没于历史深处也许更好。该纪录片拍得还是挺有悬念,但整个影片的格局与设置,还是很有疑问的。导演太过于急功近利,总是想靠此故事一炮而红,虽然在影片中见不到导演,但却总能感觉到导演急吼吼的样子。
真相本就是扑朔迷离的,一步步探究犯罪的过程只会让伤痛更深。回过头来看,为何当初这么多围观者没有制止这次杀人事件,这才是纪录片该要反思的。通过受害者家人的视角来拍,能让人更加感同身受,尽管已过五十年,依旧无法抚平受害者亲友的切肤之痛。我想起有一年佛山被车轧的孩子,我们的纪录片呢?
观影中数次流泪,为威廉的深情寻姊,为基蒂的悲惨遭遇,为凶手的残酷冷漠,为事实的剥笋还原。基蒂案件影响深远,震惊世人,如911报警系统的设立,如“旁观者效应”的社会学研究。而本片又在调查真相,还原事实方面对当年新闻的部分谬误做了理性纠正,同时令一个更加真实可爱的基蒂重回人们的视线,重组了亲友们的记忆碎片,基蒂像一条美丽的纽带,连缀起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精神世界。威廉没有辜负姐姐的疼爱,他以越战残疾老兵的形象顽强地自立生存,又在年事已高时重启艰难的搜寻之旅,和38个证人、和凶手、和基蒂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从而融化胸中块垒,解秘家庭禁忌,放下仇恨,迈步向前。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基蒂并非全然在孤独冷漠中离世,她在朋友温暖的怀抱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即使四十年后,同性恋人对情感仍未释怀,片尾曲优柔婉转,催人泪下
真实的生活这部电影永远最让人震撼,纪录片恰恰具有这样的力量,电影只是电影,而生活却以最戏剧化的姿态出现。有些真相我们永远不可得知,女演员重新演绎kitty遇害时的大声嘶吼,已经让我感到被击得千疮百孔了,如果亲耳听到那样的求救,我可能这辈子也忘不了。这部纪录片的存在让我们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也让我们多了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kitty以另一种方式被我们记住了。我不敢轻易评判人性,但至少,这部纪录片让我多了一些思考。
纪录片也承担修正人们既定印象的任务吧,非常敬佩比利到底能找到那么多有关的人们,想想小玥玥可能并没有人在五十年后想起她吧。整部片子的情绪控制得非常好,虽然比利可能就是这样,有种螺旋展开的结构,越看到后面,越觉得震惊,比利的执着,还有其他人态度的改变吧,还有似乎冷漠这种氛围却更浓烈了
可能因为太代入Billy的角色,越想知道Billy怎么想的,心理就会越难过。作为最喜欢的姐姐,突然的离世,当然不能就此解开这个心结。一追到底,是连家人都不明白不理解的事情,但是他知道什么时候是the end,就在Shannon结束那段模拟的时候,他在向自己的姐姐告别。他知道,Kitty想让他move on了。
,把客观报道扭曲成不实信息,.战争也好被谋杀也好,如果只是把受害者当成新闻里的数字,,同样的地点,同样死心掏肺的求救呐喊,因这个案件把出警效率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人报警也没有人给予帮助,那个无人求救的社会理论却得到了证实:纽约还是那个冷漠的纽约
一部与我的期待十分不同,却又被感动的纪录片。与其说是一部追索凶案真相的调查记录,不如说是一位弟弟如何通过对姐姐记忆的追寻与过去和解的记录。影片触及了许多主题:媒体叙事对于社会和当事人的影响(新闻伦理),人的多面性(姐姐的两面和杀手的两面),以及人如何处理创伤性的回忆。开始看来影片松松散散,一路随着bill追寻、沮丧、诘问,但最后凝聚在演员对于当晚凶杀事件的重演,着实震撼。一个有趣的细节:姐姐当年的一个好朋友信誓旦旦对bill说,觉得她酒吧的同事肯定不知道她的同志身份,而下一个镜头,就是两位姐姐的酒吧同事大笑着对bill说:“大家都知道Kitty是同志!”
最爱的小弟尽管越战中失去双腿但还是驾驶轮椅四处奔走尽最大努力还原现场,挖出许多新的认识比如大多数证人都只能听见呼喊而看不见,有老人声称多人报警但警方当晚记录为空白,最初火起来的纽约时报文章多有夸大但成为象征后就难以扳倒等等,最终他明白真相无法确认,但至少对他更了解了姐姐率性的人生(其实是类似Cheers酒吧女版Sam人设,还组织客人赌球被抓封面就是mug shot呢),而更多的人恐怕就像他的其他兄弟姐妹,用种种借口远离伤疤,不敢看还嫌他为啥要看。整合不错,但画面同时呈现较多情报时我觉得剪得太快了些略来不及看。影视素材从老新闻到家庭电影都不算缺,再现动画线稿画风很棒。
纪录片。1964 年Kitty Genovese在皇后区家门前被冷血杀害,对亲弟威廉造成莫大打击,2004 年《时代周刊》旧事重提,38 个目击者袖手旁观令人心寒。弟弟威廉一路走访发掘真相。是纽约人心冷漠、马虎侦查,还是报道失实?宽恕别人是想让自己内心平静。弟弟最终得以解脱。
结构实在太《感谢上帝》了,有人加害,有人受害,有人选择回避,有人感到厌烦,只有当事人忍受几十年的痛苦后艰难寻找真相,在坚持什么啊,真相不是事件唯一的结果,不曾放弃本身就是残缺的生命特有的光辉。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凭什么要和解,凭什么要放过自己,放过所有人,凡夫俗子的自我救赎几乎是伪命题,伤痕不会因为我觉得它消失了而消失,疼痛也是。《感谢上帝》最后振聋发聩的拷问:“你还相信上帝吗?”失去亲人失去双腿的越战老兵同样是道难题:“感人的谎言,沉默的真相,我们还能相信什么?”纽约确实是冷漠的城市,宗教也是冷漠的宗教,国家也是冷漠的国家,人类也是冷漠的人类,我们活在冰河世纪,寒风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