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琴挑(1939)

Intermezzo: A Love StoryUP:2024-11-30

寒夜琴挑

评分:7.2 导演:格雷戈里·拉托夫 编剧:乔治·奥尼尔 / 约斯塔·史蒂文斯 / 古斯塔夫·莫兰德
主演:莱斯利·霍华德 / 爱德娜·贝斯特 / 安·E·托德 / 道格拉斯·斯科特 / 约翰·哈利戴 / 伊妮德·贝内特 / 塞西尔·凯拉威 / 玛丽·弗林 / 英格丽·褒曼 / Eleanor Wesselhoeft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7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间奏恋曲 / 寒夜情挑
上映:1939-10-06(美国)
IMDb:tt0031491

寒夜琴挑简介

安妮塔(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饰)是一名极富才华的钢琴师,一次偶然之中,她邂逅了名为霍尔格(莱斯利·霍华德 Leslie Howard 饰)的小提琴师。霍尔格在行业内是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尽管已经有了妻室,但惺惺相惜的安妮塔和霍尔格两人还是抵挡不住爱情的诱惑,违背了道德走到了一起。
  安妮塔和霍尔德结伴前往世界各地展开巡回演出,这一段疯狂的日子充满了幸福和难忘的时刻,让安妮塔短暂忘记了自己的处境。然而,安妮特的老师格瑞塔(爱德娜·贝斯特 Edna Best 饰)将前者拉回了现实之中,在格瑞塔的谆谆教诲之下,安妮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霍尔格的家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经过了痛苦的思量,安妮塔最终决定结束这段感情。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格雷格·托兰德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路易斯·福布斯

简评

哦~你是我在Casablanca里一见钟情的优雅女神褒曼,哦~你是《飘》里的艾希礼,现实生活中被德军击落的坠机而亡的英军间谍霍华德;很短的电影,但古典好莱坞式对白太上头了;瞧瞧人这电影不名字意境十足,台词对白就连出轨描绘的如此诗情画意,这男的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但家庭道德方面简直渣的不行;褒曼的在戏里的穿搭太好看了,又get到了几种搭配风格

吐槽下国配,看了一小段,实在受不了,Leslie嘴里冒出童自荣的声音,活像个轻浮的小流氓,无论和谁说话都是一副挑逗的语气,这不是角色本来面目。只看国配的观众很容易被童的声音误导,而错误的理解剧情。剧情比较粗糙,Leslie不适合这类角色。

褒曼女神在瑞典的成名作的翻拍,也是她闯进好莱坞的推门之作(虽然我并不喜欢这类故事)但胜在两位主演的表演都自然真挚,褒曼的清新更是中和了男主的略微沉闷。其实中文片名直译成英文原片名:插曲,会更合适。对戏里的男女主来说,这段爱情就只能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不可能是主旋律,但会是终身难忘的插曲。

重拍不如原版。原配夫妻间少了一些化学反应,看不到瑞典版夫妻间的深厚感情。英格丽褒曼钢琴弹得更有激情了,但是从其它侧面反倒显得没原版对钢琴/音乐的热爱,一个是这版在小女儿生日会上不是主动走向钢琴而是被劝上表演席,虽然原版会有些显得showoff,但是这个设计可能更符合惊艳Holger的条件,另外就是拿到scholarship之后没有那么纠结了,直接烧毁信选择作Holger的陪衬,减去了爱和理想的艰难抉择。在Holger和妻子摊牌前增加了妻子和miss Hoffman的对手戏而减少了妻子和Holger暗暗递话的部分,个人却觉得此桥段照此前在夫妻间展开效果更好。另外,小女儿也没有那么古灵精怪和灵动,与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如原版那样叫我信服。再有最后的中间人改由Stenborg来充当也太奇怪了。

英格丽·褒曼的生日剛過,看了這部《寒夜情挑》,原來這就是《色。戒》中王佳芝在戲院中看到淚流滿面的戲,終於懂了,她在戲中感受到了「無法得到的愛」。電影的結尾雖然充滿道德意識,但卻是屬於那年代的單純。留在歷史上的,是第三幕完全消失不見的褒曼

《色戒》里,王佳芝在影院流泪。她看的片子叫《寒夜琴挑》,讲的是一个女性爱而不得的故事。凑巧《寒》的男主演Leslie也是一名秘密特工,二战期间曾力阻西班牙参战,并代替丘吉尔被纳粹暗杀。Leslie是《飘》中的男二,原本他并不想出演该角,为换取《寒》出品才委曲求全。(转)

翻拍自英格丽褒曼1936年成名作《寒夜琴挑》,也是出演美国第一部片。剧情比较简单的婚外情片,转折很差,总感觉这没有完整的剧本,拍到哪算哪,内容也没什么值得讨论的,本片主要用来引进瑞典大明星英格丽褒曼吧,也是唯一可看的。1939年还不忘在吃的方面嘲笑中国一下……

褒曼第一部好莱坞作品,同时是之前也是自己主演的同名瑞典电影的remake。跟瑞典版相比,这部在叙事上更流畅,特别是对于爱情戏的处理更自然及可信。有趣的是,美版对促成婚外情发生的男主过失部分进行弱化,将二人的情愫发酵向意外偶遇知己的方向归因;同时也削弱了女主的独立性及进行了更感性的处理,在瑞典版中,当得知自己获得奖学金后,女主希望追求自己音乐事业而决定离开男主时比较坚定决绝,而美版中女主竟然一开始打算放弃奖学金,只是意识到男主依旧心系女儿时才忍痛割席。从这些微妙对比中,瑞美两国性别文化进步程度高下可见了。不过还是得赞美版的演出更自然而没有时代感,褒曼在瑞典版的演出还带着一点舞台训练出身的稚气,到本片时,几年的瑞典演出经验加好莱坞的训练下来表演成熟多了,虽说英语还是有点口音。巨星之路就从这里开始惹~

,但我还蛮喜欢这类有着古典的简洁感的叙述,板正的腔调和戏剧的肢体都觉有味。,情绪失控飞扑到男主怀里,他却什么也没察觉到?这不是在河边即兴作诗的男人应该有的情商。我觉得他是顺水推舟。,减分。,美到“女儿叫男主听琴他才惊醒一般注意到她的存在”这情节我直呼做作。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错误,尤其面对感情的时候!但有些感情也许只能当作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一次回忆,毕竟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寒夜琴挑这影名起的真好,24岁的褒曼青春美丽又不失优雅,只是电影里展现的爱情可能实难有共鸣。另外看的是国配版,总觉男主配音太过轻浮了~

因为Selznick拍这部的目的就是要造星,向好莱坞推出Bergman,所以跟原版相比削减了妻子的戏份,让故事的饱满度大打折扣,相对于原版结尾医生对Pope诗歌的引用,这版非得让Leslie Howard本人跟儿子说出极为直白的绝世渣男语录,也是很让人无语。另外,Howard没有原版的Gösta Ekman适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