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庭园(2005)
空中庭園UP:2024-12-23

空中庭园简介
居住在郊区的京桥一家奉行着一条奇怪的约定,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在亲人面前毫无隐瞒。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和谐幸福,然而各自心中却都隐藏着不愿道出的秘密。长女玛娜(铃木杏 饰)一直徘徊于购物中心,在得知自己出生在情人旅馆时更烦恼不已;父亲贵史和妻子绘理子(小泉今日子 饰)过着长达5年的无性生活,他只得偷偷在外寻求安慰,表面仍要装出一脸幸福;逃学的儿子找到一个家庭教师,最终却成为了父亲的情人;制定了“无秘密”规定的绘理子精心打理家务,准备饭菜,俨然一位幸福的家庭主妇,而她的心中亦有埋藏多年的秘密。
这个幸福的家庭,宛如一个空中庭园,遥不可及……
获得奖项
- 第48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简评
一家四口外加一个姥姥和一个女家教,聚集在一个带有花园露台的房子里,这个空间是家庭生活的象征,尽管这家人声称彼此之间绝无秘密,但他们还有一个经常去的爱情旅馆,是承接每个人私密的欲望空间。电影讲的是家庭成员的情感创伤导致的情感畸变,丰田利晃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在讲述这些迷茫的、扭曲的青春创痛,但他有个极大的问题,就是他本人似乎就陷在这种创痛里走不出来,导致他的创作是些混乱的、无法超脱出来客观看待问题本身的混乱产物。他的导演能力也不达标,比如家庭聚会上父亲接到炮友电话,这个场景本来应该带点解构的喜感或痛感,实际拍的很平庸,再比如女儿和变态小哥的调教密会,场面毫无尺度,匆忙遮掩一下就糊弄过去了。全片并没有铺排开展示家庭成员的创痛,只有些故弄玄虚的画面,像女家教突然跳车的慢镜头,这些情绪画面都没有事件支撑
看着看着发现女主好像是《东京奏鸣曲》的女主,所以黑泽清是故意的吧,找小泉今日子来演出一个同样失衡的家庭妇女,也同样保持着微笑和乐观,但天平早就不知道偏向哪里去了。绝对的不欺瞒建立在欺瞒之上,不欺瞒带来膈应的伤害会有多大,维系家庭的却是缓和的谎言,旋转的镜头就是对这个失衡的家庭的表现。为了爱的维系、为了家庭的稳固,让我们为家建立一个充满谎言和秘密的水泥墙。
360度旋转镜头很有意思,把人很快转进了电影里怪异压抑的氛围,有种自虐的快感。故事里,妈妈由于缺失家庭的温暖所以不断努力设计维护自己的理想家园,哪怕平静美好的生活下暗潮涌动仍微笑而冷酷地表示着不许它倒塌,很荒诞很悲哀,但是想到其中最深的温情又难以不喜欢。最后她的微笑使我想到雪穗。
剧作本身和节奏上还是有问题,但是不妨碍个人很喜欢,又是一个把人物和剧情都推进到很极致典型的片子,整体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寓言故事,但演员和编剧们的严肃态度又让人不禁正襟危坐的正视这些人物和传达出来的主题。很喜欢导演几处值得玩味的导演手法,开头的灯罩巴比伦环绕而下,小女儿公车上方摇摆镜头,妻子回忆里的旋转镜头,妻子和妈妈吹蜡烛环绕镜头,旅馆的布景设计,结尾母亲的血雨洗礼,最后家人们的礼物特写收尾,印象深刻,颇具趣味,大胆有品。想起黑泽清的《东京奏鸣曲》,要拿来补看对比一下。
以往的日式电影,通常都是看过影片之后去翻来原著,这部则恰恰相反,也很庆幸只有这样能看懂片子中的大部分寓意,这种想象中的场景被再现的感觉很奇妙,野猴HOTEL,discover center,唠叨的外婆,没用的父亲,矛盾的情人,隐忍的母亲,神秘的姐弟……选角赞!小泉今日子赛高!
鏡頭設計得好有趣啊,也不是什麼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就是跟在玩一樣⋯⋯特別喜歡拍噩夢那裡全POV的運景⋯⋯總體上其實某種程度上挺像紀子的餐桌的⋯⋯ 但結局怎麼就溫情起來了⋯⋯明明一大堆破事都沒結果呢⋯⋯05年尺度真小啊⋯中二男拿著翻蓋手機撲倒衣服穿得好好的JK妹妹拍個不停那裡⋯⋯尷尬到搞笑?
角田光代的故事从来都会从日常生活里提炼出残忍,这次她又构建了一个“没有秘密”的家庭,每个成员都在这座随时可能崩塌的空中庭院里假笑,丰田利晃用了比较夸张的手法去呈现故事的荒诞,尤其是那如同摩天轮般的转动镜头拉扯出了女主的过往,既有走马灯式的回顾感,也有想回到原点的内心愿望,客厅那场戏利用吊灯遮挡俯视全家,从观众视角看每个人的谎言昭然若揭,而成员自己又有想要掩饰的秘密。小泉在片中好美,最后一场戏像是魔女嘉莉,不知道黑泽清是不是看了这部戏几年后选她演了《东京奏鸣曲》。
将「公开的」秘密筑成的《空中庭园》像小太阳一样悬置在餐桌上,为何进食的人还是不能「满足」幸福起来?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角田光代抛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道/德」难题,并试图用「我从哪来」这类「灵魂」拷问求出命题的解。而「同伴」狗饲恭子的回应是:这种不咸不淡,却又充满了卑微感、羞耻感和负罪感的「中产阶级」生活恰恰需要用《甜蜜小谎言》来调和。但从《第八日的蝉》视角来看,作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这「房间里的大象」可能是「文化」基因抑或「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结果。这与《爱玛姑娘》的观点不谋而合。为此,理性与感性双双指出当局者从《爱的旅馆》来,要到《红》色里去。本片试图揭露和批判的「真相」是:宏大的「共同体」叙事与个体的「生命」经验产生了「事与愿违」不可调和的冲突。面对残酷而血腥的「历史」事实「未完待续」
不太喜欢后半截,尤其到结尾仿佛变奏为另一个故事。而且峰回路转,定格于温情一刻,实在觉得有些,包了口水又咽回去的感觉。但是如果理解为讽刺效果的话,也足够给人另一方向的思考空间——那就是为何,血雨腥风过后重回表面的「幸せ」?当「家庭的故事=重复排演」,重复成了真正的theme。而这个theme又同时具有高度重复性。这种重复意味着什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每个版本的故事如此相似,却又都有自己的一面镜子。所以也挺喜欢这部电影中各种意向从形式到主旨的多边连接,它构成的脉络让我逐渐感知到属于这部电影的温度。再,联想广义来说,这部作品之外,前有『蛇草莓』,后有『东京奏鸣曲』,再到『欢乐时光』,差异指向各自的复杂性后,重复也让人看到了时间和数字的双重堆积。
将肮脏的隐私坦诚暴露在空气里,只是为了更好地隐藏真正秘密的气味。母亲因幼时阴影对于完美家庭产生病态追求,将家庭变为完美的实施场所,却是貌合神离自欺欺人。旋转镜头舒缓晕眩的长镜头与配乐画面结合显得超现实,氛围和画面衔接节奏细节出色。但人物塑造过重于象征使整个故事过于天马行空。
一个被重复过无数次的日式青春物语,通常可以榨干人性做成讽刺剧,或者吵闹热烈变成煽情戏,但这部电影哪个极端都没走,导致冷不够静,热不够纯,有点腻味。抒情部位总是拉到一半立马折断,有好处也有坏处。最终是上扬的happy ending,因为丰田利晃就是个很激昂的人嘛,但其实故事内的矛盾一个都没解决。爱情旅馆旋转床,商店街上摩天轮,拉远往复旋转的镜头,好像肥皂泡泡在半空飘,影像上做了非常有趣的实验。还是觉得,对于这种太现实的苦楚,天真乐观的基调实在轻浮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