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屋(1963)

The HauntingUP:2025-04-22

邪屋

评分:7 导演:罗伯特·怀斯 编剧:纳尔逊·吉丁 / 雪莉·杰克逊
主演:朱丽·哈里斯 / 克莱尔·布鲁姆 / 理查德·约翰逊 / 拉斯·坦布林 / 费伊·康普顿 / 罗莎莉·克拉切利 / 露易丝·麦斯威尔 / 瓦伦丁·戴尔 / 黛安·克莱儿 / 罗纳德·亚当
类型:恐怖
片长:112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猛鬼屋
上映:1963-09-18
IMDb:tt0057129

邪屋简介

一群人应邀前往恭贺苏格兰的一幢百年鬼屋中亲身体验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结果他们发现屋中的种种怪异状况并非因为鬼魂出现所致,而是跟屋主的历史和房子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本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拍出紧凑逼人的恐怖气氛,完全不依赖血腥或搞鬼镜头而令人捏一把冷汗,功力过人,两位女主角的 演出亦特别精彩,堪称低成本灵异电影中的代表作。
  1999年的《猛鬼屋》是1959年电影《house on haunted hill》的翻拍版,之前的信息有误,希望大家移步另一页面。

第21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导演(提名)罗伯特·怀斯

简评

内景,书房,家具,各种雕塑,小物件,楼梯,门上的雕塑,门把手,书里的插图,内心戏,螺旋楼梯摇摇欲坠,配乐。短发女橘里橘气。希望能看到女导演的新版本。抛开恐怖主题,女主和房子的“契约”比起其他倒是更加牢固,这个梗很有意思。内景和房子细节,花园景色,这要是彩色的很多场景画画都美呆了。门变形和晃动(剧版也想吐槽她们为什么不锁门 虽然那锁也没啥用)。竖琴,书房(美),各种小瓷器摆件。女演员们真好看

那不是《少女革命》的旋转楼梯吗,这一段也确实目眩神迷。比较特殊的是,主角是个在各种层面上都不讨喜的人,因此它的视角始终是第三者的,旁观的。严密的文本写作+指向写意而非功能性的镜头,这是属于旧时代影像的逻辑。

斯科塞斯推荐。小中千昭推荐。原教旨主义恐怖电影。模式是古往今来都常见的“被诅咒的鬼屋”。改编自同名小说。大量变形镜头拍的压抑画面使哥特式舞台与故事产生扭曲感。电影声音诞生以来,成为声音吓人的典范,紧闭门外传来的沉重撞击。

(),有趣的是传言闹鬼的古宅始终沉默不语,屏气凝神地在黑夜中窥视和等待,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癫狂和毁灭。视听效果出色,黑白影像中诸多镜像画面,具体物品的特写,仰视镜头,俯冲效果和倾斜拍摄角度等都很考究,部分呈现了无需依赖常规jump scare就可以实现的恐怖效果,助推了阴森诡异的氛围营造。只是内心独白的絮叨有些拉垮了叙事格调,且没有为展现人物背景故事助力太多。质感的确和《无辜的人》很类似,但是在整体表达上缺乏前者那令人不寒而栗的wickedness

。①女主跟着研究小队进入疑似闹鬼的古堡调查却在过程中疯掉并最终死亡。影片并未表明只是古堡环境诡异还是真的有超自然生物。②惊悚诡怖氛围的营造:庄严而空旷阴森的古堡置景;大量的:低调打光和表现主义光影、各种刁钻的构图角度(倾斜/表现主义/仰角/高角度等)、广角与鱼眼镜头、旋转镜头、幽灵般回荡的角色内心独白声、鬼魅的运镜与叠影转场、运用深焦镜头搭配宽画幅制造古堡空间的幽深感、镜子与镜像;等。③可惜情节上实在缺乏真正惊悚诡怖的东西,让②的那些视听比较空中楼阁。

从头到尾都在强调Hill House就像有生命一样,但从头到尾表现鬼屋的“活”都很侧面,并不是镜头多扭几下这个屋子就在动,也不是角色多嗷嗷几声就证明屋中必有邪祟,片名The Hunting我看到最后也没见到hunt了啥。冲着罗伯特·怀斯来的,直接被神神叨叨的女主、破坏节奏的旁白、毫不出彩的摄影和七零八碎的故事劝退,更不用说机翻字幕看得我脑壳疼。鬼屋营造氛围时,镜子使用和扭曲镜头真的算不上好,太平庸了,音乐也完全不突出,除了失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再现了原作小说大部分情节(教授夫人的情节改了),怪屋放大本就有病的脆弱女人心,女主神形贴切,从一开始就给与自己和他人强大负能量暗示,其毫无理性猛钻牛角尖的独白碎碎念才是本片最可怕之处,Nell变成这样固然有客观原因但真的特别讨人厌...房屋作怪以镜头移动、巨响来暗示物体,有一个木门被反复撞得如胶体凸起的特效镜头蛮厉害的,我最喜欢的底楼结构还是没做说明啊。理查约翰逊演这种淡定学究比后来《恋爱中的女巫》那种精神失常的要合适多了。

马丁·斯科塞斯「绝对有史以来最吓人的惊悚杰作」的10佳恐怖片首位。都是疑似闹鬼的大宅子,和<无辜的人>相似观感的心理恐怖片,不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摄影技巧和声效运用上非常出色,尤其某些镜头简直有炫技成分,完全不见血不见鬼影,却拍出了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惊悚氛围。罗伯特·怀斯确实厉害,风格跨度之大,后来还导了<音乐之声>。虽然略喜欢<无辜的人>,但本片属于初看还好,却越想越值得回味的类型,对比下,18年剧版<鬼入侵>的改编也非常成功。

《惊魂记》之后,60年代流行这种女性心理惊悚片心理惊悚片。本片不太吓人,摄影很精美。故事中段过于平淡,更多笔墨花在人物塑造上,除了开场部分,并不太吓人。女主集齐偏执狂和迫害妄想症的症状,严重缺爱,缺少关注,如果治疗方案正确就是一个治愈纯爱故事,治疗方法不对,就能拍出这样一个惊悚片。

大概是我这个怕鬼的人能接受的恐怖片了。为了写精神分析论文找的案例,确实是女主因为对于母亲的一些情节以及悔恨而产生了极大恐惧,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她敏感易怒、神经质。那个后来的妻子,更加深了她的不安全感,最终酿成悲剧。

本片改編於雪莉傑克遜的小說,和同時期的《無辜的人》極其相似,都描寫封閉式空間下的恐怖故事。編導在氣氛上下足功夫,隨著劇情的逐漸推進顯露出顯著的驚悚氣氛,以演員們的精湛演技和各種心理暗示,在掌握原著小說的精髓基礎上,以一種不顯山不露水的懸疑氛圍取勝,打造了一個封閉式空間的恐怖片範本。

8/10。太喜欢这种哥特式恐怖了。导演利用前后景人物的对角线构图、俯拍与仰拍的交替对比建立深度空间,从而展现巨大而幽深的古堡内每个角落(高耸的塔尖,又长又直的走廊,厚重的木头雕刻,房门紧闭),将置身此地的人类衬托得孤独无力,无处不在的镜子经常占据构图中央,镜中扭曲怪异的世界表现了灵异势力对人意志的侵蚀,高潮无疑是马克威医生拯救被困于螺旋楼梯的埃莉诺,楼梯摇摇欲坠险些把人摔得粉身碎骨,令人捏一把汉,结尾埃莉诺在鬼魂诱使下驾车撞向老树,靠近镜头的翻倒车辆填满画面右侧,让人一下子掌握视觉焦点,形成影像的张力,独白运用也揭示了古堡如何将无依无靠的女人引向深渊的恐惧。

获得奖项

  • 第40届土星奖
    第40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DVD/蓝光特别版
  • 第21届金球奖
    第21届金球奖
    提名:Best Director / 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