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恋(1971)
愛と死UP:2024-05-22

评分:7.6
导演:中村登
编剧:山田太一
主演:横内正 / 栗原小卷 / 新克利
类型:爱情
片长:92分钟 / 89分钟(中国大陆)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愛と死
上映:1971-06-05
IMDb:tt7645928
生死恋简介
一次偶然中,大宫雄二(新克利 饰)结识了好友友野岛进(横内正 饰)的女友仲田夏子(栗原小卷 饰),夏子的乐观和开朗吸引了雄二的注意,然而,雄二碍于同友野之间的友情,将这份感情深深的埋藏在心底。让雄二没有想到的是,夏子竟然也喜欢上了自己,热情奔放的夏子可管不了这么多,她坦率地向雄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起初,雄二对于夏子的热情采取了回避态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雄二发现心中的炙热愈演愈烈,最终,他接受了自己对于夏子的感情,两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前去向友野请罪,然而却并没能够获得这位挚友的原谅。雄二决定与夏子结婚,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意外的发生令雄二陷入了永远的痛苦之中。
中村登 Noboru Nakamura导演
新克利 Katsutoshi Atarashi饰 大宫雄二
栗原小卷 Komaki Kurihara饰 仲田夏子
野村昭子 Akiko Nomura演员
吴文伦 Wenlun Wu配音
横内正 Tadashi Yokouchi饰 野岛进
简评
勉强两分。89分钟国配公映版。根据武者小路实笃的两篇小说改编。剧情很简单,男主爱上了好友的女友栗原小卷,随机陷入道德问题,男主面对栗原的主动追求,一直以自己亏欠了友情作为回避的理由,剧情始终缠绕在这一点上,那么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论男主与栗原的恋情,还是男主与男二的友谊,都没什么实质内容,栗原发现男二并非自己所爱后及时止损,选择了男主,可她选择男主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是这部电影里只有两个适婚男性?全片只有男主向男二表达歉意时有句暧昧的台词,带着些许同性意味,这可比栗原的主动女性形象更值得当年的大陆观众震动吧?此后见家长、鸿雁传书直到听闻女主死于事故等一些列戏码,没有角色间的矛盾、没有恋人的激情,一切都很寡淡而按部就班,死气沉沉的滑向剧终。中村登在技巧上毫无特色,有很多丑陋而压抑横幅构图
刘广宁 1976年引进。印象最深的是白衣白裤打网球,以及彩色“宽”银幕。那时候,夏子,小雪,这样的名字全出自日本电影,加上对配音的迷恋。现在回头看,栗原小卷是真美呀,围巾范儿美的不可方物,而男主就像我家楼下送快递的。难怪后期电影传奇采访的时候日本人不爱谈这部电影,为爱说爱的时代过去了,男主的不优秀(当时不觉得)也没有奠定女主非要劈腿的基础,还莫名奇妙就炸死了,难道是为莫名奇妙选错人的报应。总之,当时的《追捕》《生死恋》《绝唱》火的一塌糊涂!日本人不承认有这部电影,日本人因为这部电影不接受采访,不承认自己拍过这样一部电影,很大原因,我想应该是价值观的原因,夏子劈腿太莫名奇妙了,我感觉不爱你我就劈腿了,而当时的中国,只要自由恋爱就新奇而歌颂,也影响了一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写信,为赋新词强说愁
相较于小说来看还是缺些精彩,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显得有些单薄。(而且原小说中还多了一份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整体而言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就结构而言,如果主要看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的三角恋好像并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如果重心放在讲三角恋修得正果,最后结局又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似乎是怕电影时长不够而硬把两部小说凑在一块拍。但一些镜头还是很动人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互通书信、想象着在一起的那些。改编的设定还是蛮有意思,女主人公是非常讨人喜欢的。
.21,周六晚上,又是一部老电影,生死恋剧情的鼻祖,在央视6的电影传奇节目里看过,栗原小卷太美了,美的不可方物,谁能去指责她甩了一个她不爱的人而去追求他的好朋友呢?我也觉得大宫帅一点,像高仓健,野岛似乎太普通了。同样的经历,我似乎应该是最懂这部片子的人?生命太脆弱了,生命是一次马拉松,逝去的人只是提前退赛了,解脱了,没有痛苦,但也没有了欢乐,变成了空,一切终将成空不是吗?
蛮有年代感的日本电影,改革开放前中日建交后为了促进民间文化交流引进的译制片。坦白说,跟现在的电影工业水平比差得蛮多的,而且日本电影常见的慢节奏剧情冲突少的风格也让故事不怎么精彩,内容偏少,前边与朋友的女朋友义无反顾相爱,后边因为实验室事故女友去世,爱人天人两隔,主线蛮简单的,也没啥支线。考虑年代因素,这水平给三星四星之间,决定给四星是因为电影拍出了爱情的真挚,长久等待后即将见到爱人之前突然生死分离那种感觉也很有冲击感,情绪巨大起伏重归平静后那种怅然若失感也挺有感触的,艺术表现力是有加分的。附带一提,在七十年代看这部电影能看出日本现代化走得比我们快,略逊于我们现在的现代化水平,开眼看邻居,引进这片子蛮有意义。
这片子当时电影传奇里给夏子配音的刘广宁老师回忆在电影院门口有观众问剧情有人回答道女的搞破鞋最后被炸死了。最后夏子死于制药厂爆炸,果然悲剧是把美的毁灭给人看。栗原小卷真美。剧情确实很俗套啦
栗原小卷太美了,这种是不是叫纯爱电影啊,男主还算沉稳,演技内敛,但女主爱的要死要活的原因还是不甚明了,比琼瑶要高明一些,可能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趣味,文艺爱情片。小时候大众电影的记忆。有小津《东京物语》的妈妈吧。
上海电影译制厂版本。故事比较老套庸俗,不新奇。特别的是电影选景很好,樱花林、海滩、雪景等,很有美感,也建立情感基调。时间倒数,恋人之间的平行蒙太奇,以互相叙述的方式对话(声画错位),表现急迫之感,也暗示了女友的生命将尽。开头与结尾呼应,阳光灿烂、活泼热闹的球场与结尾阴雨连绵、冷清无人的场面对比,颇为伤感。
2020/3/30 cctv6,三星半。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特殊情怀片,对于70年代末刚刚改革开放的国人来说,这部片和《追捕》《幸福的黄手帕》意义一样,刚刚破四旧后对爱情的开放态度使人们压抑许久的情感完全爆发,并催生出了后来的《庐山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片的情感在日本片中完全算不上细腻,很多8090后肯定更欣赏岩井俊二之类的文艺小清新,很平淡的看完毫无泪点也没被感动到,最最令人不解的是那么漂亮的栗原小卷咋看上了这肥脸版的郭凯敏男主,戏剧冲突不够强烈,也没反转,煽情刻意,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情怀吧。
勉强两分。89分钟国配公映版。根据武者小路实笃的两篇小说改编。剧情很简单,男主爱上了好友的女友栗原小卷,随即陷入道德问题,男主面对栗原的主动追求,一直以自己亏欠了友情作为回避的理由,剧情始终缠绕在这一点上,那么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论男主与栗原的恋情,还是男主与男二的友谊,都没什么实质内容,栗原发现男二并非自己所爱后及时止损,选择了男主,可她选择男主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是这部电影里只有两个适婚男性?全片只有男主向男二表达歉意时有句暧昧的台词,带着些许同性意味,这可比栗原的主动女性形象更值得当年的大陆观众震动吧?此后见家长、鸿雁传书直到听闻女主死于事故等一些列戏码,没有角色间的矛盾、没有恋人的激情,一切都很寡淡而按部就班,死气沉沉的滑向剧终。中村登在技巧上毫无特色,有很多丑陋压抑横幅构图
[想看2015-08-04] 影响一代人的译制经典。除了教当时的中国人怎么写信怎么谈恋爱之外(“自由恋爱”太重要了),很可能还教会了80年代的中国电影怎么用大变焦、画外音和拍“想象”镜头。今天看,男主的“凤凰男”奋斗(附带了一点阶级问题),男女主的“科技工作者身份”,以及这种禁欲式的“延迟满足”确实是比较符合那个年代的思维逻辑。彼此等待两个月那段的“想象”拍得还真不错,结尾网球场对安东尼奥尼《放大》的致敬还真厉害!
“爱情是怎么来临的?是像灿烂的阳光,是像纷飞的花瓣,还是由于我祈祷上苍?”当爱情沁入夏子的心田,她无比甜蜜地吟颂着。这部影片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今日重温经典,欣赏栗原小卷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