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潮汐(2002)

Rivers and TidesUP:2024-08-17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河流与潮汐

评分:9.2 导演:托马斯·里德尔斯海默 编剧:
主演:安迪·高兹沃斯
类型:纪录片
片长:90 分钟 / Argentina: 92 分钟(Buenos Aires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Independiente)地区:德国 / 芬兰 / 英国 / 加拿大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安迪高茲沃斯的艺术人生
上映:2002-03-07
IMDb:tt0307385

河流与潮汐简介

IMDB 排名第七位的记录片()。
  (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影片一开头,安迪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他想要处理的不仅是空间概念中存在的河流形象,同时也想把时间的意涵加入,让河真正在流动,反应出“河流”的本质。实际上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时间”可以说是是横贯一切作品的主轴,而反应自然表象下的本质则是一贯的主题,所以他处理的题材,不仅止于河流,也扩及到在时间河流(the river of time)影响下的一切。安迪习惯将自己对周遭事物,不论是人、土地或景观的了解,转化成艺术作品。从他取法自然,取材于自然,最后也回归自然的整个创作过程,确实是相当「环境正确」的,是人与环境对话之后具体而美好的呈现。虽然终究是对自然的一种操弄,却是最不「人工」的那一种。其实用文字来描述他的创作是一种不得已的错误形式,毕竟作品本身即不言自明,同时也是难以言喻的。

简评

芬兰电影展2021# @影博。取材于冰柱、石头、枝叶、毛发完成自我艺术表达的大地艺术家。艺术真好,Andy的艺术品有种脆弱易碎的美感,这和其痴迷于某种临界状态有关。关于“流动”,会联想到时间,也会联想到易逝,不过Andy并不在乎自己的艺术品是否能够常存,因为它们来自自然,只是回馈自然的“礼物”。没给五星是因为没看到导演的闪光处,配乐很灵动可爱。

影片的前30分钟在讲述,那些由自然而产生的艺术品会被同样的自然而毁灭,比如由潮汐形成的海边石头所筑成的建筑也会被即将到来的潮汐冲毁。后一个小时在讲述,万物皆是河流,都有自己的节奏性和流动性,这是时间和空间双重意义上的河流。(然而他说起石头的记忆和生命循环,似乎有种柏拉图主义?)问题在于,他所表达/认可的,究竟是一种自然美,还是一种由自然提供材料而构成的艺术美?在后现代这个传统自然意识消失、自然只代表“身体”或“某处”的时代,他所认可的自然,究竟真的是一种“环境正确”,还是依旧是一种被利用品?

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旋转,模拟运动速度)试图更接近Andy的创作语境,就像Andy的艺术作品试图接近自然,在最终结果的不可触层面是同构的;不把主意打到自然身上,只看成是人和现代的矛盾借助自然的一次质朴表达应该在理解层面上更靠谱些;想搞空间艺术得学点物理啊..

人类需要艺术。人们希望看到反期待、反常识的艺术。从液体到固体再到液体,尘埃和雾确实没有什么区别,线条和色彩的美存在于所有物理状态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唯一无法阻挡的是时间。喜欢电影院里的海浪声,慢节奏地把我带向似睡非睡的状态。如果不是周日下午的阳光那么刺眼,心里揣着那么多ddl的杂念,可能会更纯粹地去欣赏它。

中心是表达流动与时间的意象,很多地方在我看来都暗暗指向了生命,像是山脉的伤口,大地的脉搏,用牙签串联的树叶,石块砌成的蛋型结构物,木条编制的蛛网。他真的很擅长把某种习以为常的东西解构,然后重塑,异化成另外的东西,然而又不会感觉完全诡异陌生。这种西方语境下的技术又奇妙地与东方哲学融合,给我感觉更像是日本。他的作品并不是拒斥文明,羊毛勾勒的石墙和覆盖的巨石块以及逐渐丧失流动感的延伸往公路的石块也表现出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思索。最后是“痕迹”,多个镜头表现了“痕迹的消退与重现”,从另一个角度展示流动与时间的意象。

就像是让自然里隐秘的流动和变化显现,潮汐淹没石头和凹陷的沙堆、砂石涌进河流、被串起来的叶片漂流、手里收集的彩色颗粒漫进空气的可以揭示但无法描述的形状、下一秒的变迁。(看到堆到一半的的石头垮掉、钉到一半的枝条被吹掉,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心塞......)

可爱,喜欢,勾起了我的苏格兰乡愁。不太喜欢他的大型作品,那种跟很多工人一起砌的墙,独立完成小的才好,很自然。片子现在看像是至少50年前的,因为那种舒适关系在当下似乎只能是太刻意的控制结果。

这是一部关于英国艺术家安迪·高兹沃斯的纪录片,导演记录了他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过程,看完这部影片后,你会清楚地区分艺术创作与故作高深之间的区别。????这是关于艺术创作的,更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探讨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与声音。时间、河流与空间,这些抽象又具体的概念被安迪一次次演绎,也阐释着他对自然的理解。????自然的自然,艺术的纹理,人类的参与,这些都是一件件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当然。每一件艺术作品的生命又是短暂的,它们化入自然与历史的轮回,随着时间的脚步一起走向下一个未知世界。????看着安迪为了完成一件艺术创作而费劲心思和拼尽全力的样子,观众自然会感同身受,深深理解了那种触摸大自然纹理的感触,有些冰凉,更多的还是一丝丝暖意,发自心间,更来自自然。?

/ 利用自然万物进行艺术创作的大地艺术家安迪 · 高兹沃斯的纪录片。「河流与潮汐」作为他的创作母题贯穿始终,也让这些作品充满了流动的线条感和呼吸的生命力。他说「大地不一定需要我,但我确定我需要大地」,无一不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真诚热爱。@影博芬兰电影展

溶于自然与时间,不去改造和影响什么,尊重自然和当下的感受。从未想过艺术是这样简单怡人,树叶在河水中轻轻飘荡,诉说缓缓流淌的时间;岩石在荒野搭建成巨大的松果塔,自然以另一种形式呼应自然。

高分纪录片。以为看完能让我对艺术有个认识上的提升,然并卵... 就这么几个简单的数学图形,阴道口般的树洞...撒把雪,也是艺术... 碎石搭个塔,几次失败。大师能否学点土木工程啊?难怪那些美国砌砖墙的工人,都不愿让他碰石头。划好线后,一边凉快去... 影片的原声音乐,可以多加一星。3星推荐,看着玩。

音乐好听。自然主义//石头,河流,生命力。“真正的工作是变化”“摄影成了我雕刻的方式”//突然link 这种不可预测和流动性是反机械复制的…包括作为记录者的粘水的镜头 而现代艺术似乎都在强调(吧

河流与潮汐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