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再见杨德昌(2017)

UP:2023-11-03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十年,再见杨德昌

评分:9.4 导演:吴乙峰 编剧:
主演:杜笃之 / 余为彦 / 陈博文 / 陈希圣 / 姜秀琼 / 陈湘琪 / 唐从圣 / 张震 / 小野 / 柯一正 / 鸿鸿 / 王维明 / 陈骏霖 / 虞戡平 / 魏德圣
类型:纪录片
片长:25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2017-05-25(中国台湾)
IMDb:

十年,再见杨德昌简介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
  「1982年,小野邀請甫留學歸國的楊德昌參與中影的《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起,「楊德昌」這個名字便正式走入臺灣電影圈。1983 年《海灘的一天》籌備期間,因楊德昌提出諸多反動體制的作法,中影幾乎下令停拍,最後談判前一天,他寫了一篇〈光陰的童話故 事〉給小野,那是一個老米舖老闆夾在有幹勁的小學徒和捧鐵飯碗的老員工之間的故事,用此比喻改革舊體制之必要。楊德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廿多年的創作歲月裡,用最大的熱忱與獨立精神,戮力達到創作的完美,一輩子都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
  「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選映《光陰的故事》等多部經典作品,另邀請楊德昌的弟子們帶來早期創作,呈現他們因受楊德昌的啟發而走上電影之路。除了影片放映之外,吳乙峰導演專訪了柯一正、小野、余為彥、杜篤之、虞戡平、張震、陳湘琪、魏德聖、唐從聖、陳希聖、鴻鴻、姜秀瓊、王維明、陳駿霖等人,請他們談及和楊德昌當年的互動細節。以此紀念離開我們十年的楊德昌導演。
  1 柯一正
  2 余为彦
  3 小野
  4 王维明
  5 **圣
  6 虞戡平
  7 陈俊霖
  8 姜秀琼
  9 鸿鸿
  10 唐从圣
  11 杜笃之
  12 陈湘琪
  13 陈博文
  14 张震
  15 魏德圣

简评

杨德昌经常给徒弟们说的一句话,大概是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已经很牛逼了。我通过这些人的叙述,感受到的杨德昌并不是一个固执暴躁爱发脾气的人,这些都是表象,实质上他的思维太领先现状了,或许在现场发火是最高效的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点只有在现场拍过片的人才能理解。这个世界只有真正的偏执狂才可以在艺术上取得成绩,我相信杨导是享受拍片的过程的,且某些瞬间他是陶醉其中的,比如CTMBD,这是1996年全世界最屌的一个镜头!但是大多时候他是焦虑的,各种变化的状况,感性与理性的碰撞,长年累月的压力,我猜,这些都是导致他过早离开我们的原因。真的想看看他未完成的动画片……

很惆怅无法表达。六个半小时,淋漓尽致,吐槽与怀念并行。杜笃之真情流露,陈希圣最搞笑,姜秀琼最理解他,鸿鸿吐槽最多但也说出了“时代慢慢追上了杨德昌”,张震讲要与他保持距离。最感动的是魏德圣,看他深情回忆与杨德昌的往事,内心十分酸楚。除了怀念,杨德昌的偏执,对艺术完美甚至吹毛求疵的要求,都是对后来人最好的指导。一句“观众不在乎但是我在乎啊”是杨德昌整个艺术生涯的缩写。

比王昀燕《再见杨德昌》一书多了陈希圣、虞勘平、姜秀琼、魏德圣、唐从圣五位的访谈。最搭伙的是杜笃之,最理解他的是姜秀琼和魏德胜,表达能力不错的是阎鸿亚。片场暴君+情感渣男,随时口吐芬芳,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想法,我大概不会和这种人做朋友,但或许这就是艺术家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真实。鸿鸿采访中讲的一句话很好:跟杨德昌最好的距离,就是当他的观众。

其实不是执着于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一直是养子弟兵的路数在用人,靠敬重锁住人心,到临界点又从不强留离开的选择。指路只问本心,分享的痕迹不是思维就是精神。「恃才」是不自然流露的,虽然也是本色。但同一条回路上,慕「名」而来也是所有人生角色向他索取的,他要的结果是一个故事走好戏的方向而不是一种个人的自负表达,所以才能促成或逼出每一个人在每一部片子里都感受到的「向心力」。而因为共事的精神压力大,所以团队在流动,也只有做出这样一部汇集式长片,才有机会拼凑出足够大尺寸的杨德昌的背面。想想还是扣一星吧,姜秀琼说了两个足够站得住脚的理由。听人言说的力量是微弱的,现实和钱是要“具体分析”的,对一个被动拽进来的对象来说,这是一桩或可有可无,对激发更好的创作(主客观)环境益处不够劲的事。

边画画边听众人讲杨德昌,杜笃之:他是不凡的人,注定是独特的。事后录音追求真实,模拟同步录音。他听各种音乐画画极好是公认的有才华的狂傲之人。陈希圣:进入了杨德昌的黑话世界:高空高空不要马戏。我,1996年全世界最屌的一个镜头。变不出魔术了。他脾气暴躁不善沟通狂妄自大,但是他是至情至性的电影人。多少人爱你遗留银幕的风采多少人爱你遗世独立的姿态你永远的童真赤子的心态孤芳自赏的无奈谁明白你细心隐藏的悲哀谁了解你褪色脸上的缅怀你天衣无缝的潇洒心底的害怕慢慢渗出了苍白你苦苦地追求永恒生活却颠簸无常遗憾你傻傻地追求完美却一直给误会给伤害给放弃给责备何悲何哀何必去愁与苦何必笑骂恨与爱人间不过是你寄身之处银河里才是你灵魂的徜徉地人间不过是你无形的梦偶然留下的梦尘世梦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断断续续看完的,第一部看的杨德昌的片子应该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长感人,然后是一一吧,洋洋的姐姐青春期的经历刺痛却真实,一个宏大的故事,接下来是恐怖分子、麻将、独立时代,最后是海滩的一天,其实有几部电影我觉得他都在讲一个事:没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在等别人告诉他自己想要什么。还记得他没有经费却坚持带团队去海外电影节,他想让大家知道电影人是受人尊重的,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一个前卫、独立、会讲故事的台湾导演。

看完才知道,原来《牯岭街》里面不时蹦出的“cnmdb!”就是杨德昌本人的口头语……在所有同仁回忆里的杨德昌都是一副性情古怪、顽固执拗、暴躁易怒、非常情绪化又有点孩子气的形象,听上去就一个不太好相处的人,或许孤独的天才大多如此,十年、二十年过去,只留下寥寥几部电影却依然能够令不同世代的观众所喜爱并由衷赞叹,杨德昌早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访谈对象都跟杨导有或近或远的交集,由此每位受访人还原出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有个现象很有意思,越把自己当个角的人,谈论更多的主体都是自己。而那些曾并肩作战的伙伴,以及直面高压得以学习成长的后辈,话到伤心处没有不动情的。伟大的艺术创作注定孤独且执著,所以尽管很多人崇敬、爱戴,甚至懂得杨德昌,他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哥们儿。杨导留下来的最大财富,就在生活日常里的潜移默化。我们或许不懂拍电影做演员,但是应该学会怎么去对待事业规划人生。

四月的最后一天,终于看完这部回忆杨导的纪录片,制作和拍摄虽然简约,但胜在能够采访到许多昔日并肩同行的故人,因而从他们的娓娓道来,重新认识荧幕之外的杨导:片场里的暴怒,生活中的温暖,聊天式剧作法,无限期拍摄……此外,我亦随着观看顺便重温自己的人生往事,起初我是被杨导的长镜头所吸引,可又对潜台词下的“说教”望而却步。记得去年暑假在电影公社重看《青梅竹马》,年轻人驾驶着机车在夜色中驰骋,我似乎冥冥之中也受到感染,只可惜现实种种,虽然遗憾,但那一瞬间的感动却常埋心底,默默生根发芽。一晃眼又是夏天,似乎生活仍旧在一成不变的平庸里继续,这个世界究竟会不会变呢?愿我能。

构成算是够日系风格的,阵容谈不上完美但极具层次感,每集时长的渐进考量也很得体(从开始几集的浅淡到最后几集的深挖),八卦面技术面两手抓两手都硬,有吹有黑还原出十足立体的杨导;于己最劲爆的莫过于杨导和阿武当年离结缘拍片居然也就一步之遥…最天才的台湾导演+最特别的台湾男优就这么错过了MMP!,1996年全世界最屌的一个画面到底是哪一场啊居然又没人解答又没人截图

影像的讲述比文字更有情感传达的力量,在看王昀燕那本书的时候是觉得很敬佩这一群纯澈热爱电影的人,向往那个“黄金时代”。到看这部纪录片时,一个生动立体的杨导从 15 个人的口中渐渐描绘出来,更多地感受到了杨德昌这个人本身对于所在时代的份量。即便有合作不愉快的过往,杨导也无疑成为了每个合作者心中神圣的一隅,他的才气、境界,注定是先于时代的领跑者。总之很触动,感受到电影的力量,会一直热爱。

活生生的杨德昌,逼迫自己、逼迫身边人,以苦痛换卓越以至于失去老友、失去团队、失去合作伙伴、失去爱人。每个人既痛苦又怀念地讲记忆中的他,讲与他拍戏,既爱又恨。只可惜呀,缺了吴念真和侯孝贤,但想想,他们已经讲了太多的故事,就把杨德昌留给他们自己吧。好喜欢杜笃之讲他跟杨德昌到处录声音、想办法解决技术问题,好快乐呀,拍电影好辛苦,好快乐,创造好快乐啊。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