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夜(2013)

Shakespeare's Globe: Twelfth NightUP:2023-10-07

剧照演员表影评
第十二夜

评分:9.4 导演:Tim Carroll 编剧: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塞缪尔·巴奈特 / 马克·里朗斯 / 斯蒂芬·弗雷 / Liam Brennan / Paul Chahidi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76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随心所欲
上映:
IMDb:tt5622262

第十二夜简介

伊利里亚公爵奥西诺向奥莉薇亚小姐求爱,屡遭拒绝。这时,一对孪生兄妹薇奥拉和西巴斯辛航海到伊利里亚,在附近海上遇难。妹妹薇奥拉改扮男装,投身奥西诺公爵家中为侍童,并充当了他的求爱使者,不料奥莉薇亚小姐与女扮男装的使者一见钟情,而使者薇奥拉却偷偷爱上了公爵。后来,奥莉薇亚碰巧遇上薇奥拉的孪生兄长西巴斯辛,两人误打误撞成就一段姻缘,公爵也和薇奥拉也终成眷属。
  这是一版全男班演绎的《第十二夜》,三个女性角色均为男性扮演。回到中世纪的舞台,意味着男人们要穿着束身胸衣和鲸鱼骨的大裙撑,伴随着中世纪传统乐器的演奏,在只有蜡烛照明的舞台上进行整场演出。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位艺术总监,也是奥斯卡奖、托尼奖以及奥利弗奖得主的马克·里朗斯亲自上阵,在该版本首演十年之后再度登台饰演陷入爱河的奥莉薇亚小姐,演出了不求回报的爱情折磨的同时,也实现了令人捧腹的效果,由此获得个人生涯第三枚托尼奖。

简评

原本先打开的是宝冢歌剧团(全员女性),看了近一半后,中途打开了全男班,直接看到了底,随后便看不进宝冢了。一方面全男班这出戏的内容完全是按照原著排演的,没有私加私改(身为原著党十分感激涕零这一点),另一方面见识到了男反串女独特的魅力与“笑”果,尤其是老爷子,演的真叫一个母,已经好到不旦将原著演活,还给原著添光加彩的程度了(而里面演得好的又何止老爷子一人),所以真心推荐读完原著后定不要错过这出闹(剧)上加闹、喜(剧)上加喜的全男班舞台版,他们的演绎可谓是在明确告知观众,不能只读莎士比亚戏剧,而不看莎士比亚戏剧。

你爱我,我爱你,莎士比亚甜蜜蜜。无限感叹WS怎么这么会!!!这大概是一个集《霸道公爵爱上我》、《关于我的老婆爱上我妹妹这件事》、《普却信执事の野望》、《震惊!想不到同妻竟是我》、《塞巴斯蒂安的受难:我真不是gay!》、《我帮爱人送情书,情敌要和我结婚》、《Olivia大小姐的千层套路》、《俏叔叔俊丫鬟暗渡陈仓,冤大头老古板一梦黄粱》等等于一身的故事。但即便是如此戏谑的故事,台词却写的极其有深度,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活动都如此丰满,自我呈现的艺术也如此高超,以至于让人觉得,现代人对爱情的期许、在爱情中的体会到的情感、表演爱情的方式无一不是在“抄袭”莎士比亚。看这部剧还有另外一个感受,WS真是太治愈了,(“喜剧”视角下尴尬、疯狂、“丢人”的呈现方式),喜欢结尾的合唱,好戏总有落幕时。

这版的Olivia确实很出彩,但个人认为其出彩之处倒不在于男演员演出了少女娇羞感(相反,我认为这部分也不过是些很平庸的程式化表演),而在于强化了角色的大胆热情,以及鲜活灵动。比如O看到爱人被攻击,毫不犹豫就扛起了几米的长矛(?没看清具体是什么)甚至激情献吻——这让原本有些含混的OV线到OS线的转变不那么生硬:S被美少女的活泼与热情打动不难理解,但一个真诚欣赏自己“非传统贵族少女”那一面的美少年也是值得被爱的(原版没作任何解释O为何那么自然就接受了S并不是V的事实)

以书为苦海之舟,用不断看书来救渡沉溺的生命,这样的危难似乎告一段落了。心中的爱和怨,痛苦和绝望都精疲力竭地昏睡过去了,我也就能安下心、睡得着了。得房是血到渠成,没什么好惊喜的;离婚也是情去缘散,没什么可放不下的。有风雨飘摇时的沉坠,就会有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时的解脱。求生的本能被生命的极限弹回,继续优生劣汰;疲惫而脆弱的心难以承受久负的厄运,再度柳暗花明;啼血的杜鹃染红寒冷的黑夜,躺在橄榄枝上的巢中梦想成真……

太好看了!英国演员只有50人根本不是问题,说唱就唱,说跳就跳,说少女心就小鹿乱撞,每一位演员都闪闪发光。从这儿知道了,演员的一重境界是一句台词(或者只一个动作)就能让观众狂笑十五秒。台上台下一同做梦的氛围太美好了,谢幕让人恋恋不舍。. Samuel Barnett在百老汇版本里演的是Viola!

《第十二夜》是没有拘束的幽默,对传统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反抗,女性对爱情和自由有着执着的追求,莎翁刻画了近乎完美的女主形象,来体现女性平等,但在剧中的对话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大男子主义的痕迹。开放性的结尾,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想象余地。此版本全男班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演员用相对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塑造角色。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并与男演员扮演的男性角色谈情说爱,纠葛人物关系。演员的面部和肢体语言也是相当的传神,毫无违和感,性别的模糊不清反倒使得爱情变得更加纯粹,有意的进行性别模糊,可以更本质地探讨爱情话题。在戏剧中对性别的固定模式也有自嘲性的处理,《第十二夜》将性别解构为不同程度的异装,异性恋or同性恋的确定界限在戏谑中被消解,所以性向到底存不存在?

冲着原汁原味来的。全男班还是让我觉得噱头了。fool也没有唱出彩,舞美也没有复原出彩。老少女演出味儿来了?油炸叔的管家只有自命不凡好像也没有愚昧地好笑了。无数人在说哥哥更适合演妹妹,我要说妹妹吊着嗓子往上走的语调还是听得审美疲劳了。决斗那里可能是最戳hhp的地方,Antonio的单边珍珠耳环可能是我全剧最上心关注的点;可能期待太高了,毕竟花了钱的。

这学期看了几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再次细读了哈姆雷特,真的感叹,莎士比亚太会写啦,他怎么这么有智慧呢?无论是声势宏大的悲剧,还是嬉笑怒骂的喜剧,剧里总是充满了witty words。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版本的演出也很好看,虽然全体都是男演员,但演员的表情动作都很到位。终于有点理解莎剧迷了呢~

演得精彩,看莎士比亚文本时不太清楚某些地方究竟haha point在哪里,演了一下,令人恍然大悟——不过演员还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甚至,为了让Orsino最后与Viola的结合不至于过分突兀,这里让他俩之前就有了一些暧昧,但这跟后面的一些台词矛盾了,而且要命的是,这时Viola是个男人或者太监~~所以Orsino是有gay的倾向吗?虽然这部剧里同性之恋的倾向、暗示及可能性确实有点多,我总怀疑,救下Viola哥哥Sebastian的那位Antonio,对Sebastian的倾向值得怀疑~~#莎士比亚本人到底是不是同性恋???

因为之前看过其他版本,感觉前面看得有点无聊,到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突然想到虽然没有中英字幕,但是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听力上听他们说的英语,然后觉得有趣起来,不过也可能本身后三分之一就很逗。男扮女还是很convincing的。在托比老爷骂安德鲁爵士的时候有点出戏,感觉那块的演绎效果和整部剧不太搭,不知道为啥突然口出恶言,并且变得很严肃。之前看的版本是将这里处理成有笑果的。也许是突出悲喜转换,一体两面?身份,境遇,倏忽间。奥丽维娅的飘移般的移动印象深刻。

从看完上半的惊艳,到结尾的感叹,宛如坐了一次过山车。想到了当年我为什么对莎士比亚没感觉。因为高潮一定接着结尾,剧情收拾太快显得牵强。回到这个版本,像当时一样由男性饰演女性角色,却不显得违和,反而在妩媚这块儿拿捏的十分到位。另外,难以想象莎士比亚在他那个时代,是如何寻找出这些优美的语句。五年级的我读不出味道、三十岁的我会心一笑。

全男班的演出,一定程度上还原了17世纪时莎士比亚在环球剧场演出可能会呈现的效果,台词、服饰、音乐和布景,都非常原汁原味。每个角色都特别好!没想到年过半百的Mark Rylance能把少女的娇俏演的如此出神入化。穿着鲸鱼裙撑踩着小碎步满场灵魂漂移,实在太可爱了!还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关于Viola——一个女扮男装的角色,而全男演出又导致了这个角色性别身份上的三重混乱。(在「男演员如何扮演一个女扮男装的女性角色」这点上,Johnny Flynn处理得很妙!)而且,在莎士比亚的年代,女性角色也全是由男演员扮演的,因此这很可能是莎翁的有意为之。这场性别身份三重混乱的重现真的令我感到很惊喜!此外,演小丑的演员清唱也极其动人,明明是喜剧,不知道为何,他唱的每一首歌都那么悲伤而美丽。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