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之境(2016)

National Theatre Live: No Man's LandUP:2023-10-06

无人之境

评分:8.5 导演:西恩·马提亚斯 编剧:哈罗德·品特
主演:伊恩·麦克莱恩 /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 欧文·蒂尔 / 戴米恩·莫隆尼
类型:剧情 / 戏曲
片长:120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无人之地
上映:2016-12-15
IMDb:tt6427146

无人之境简介

这是一部充斥着荒诞幽默并且酒精味儿十足的话剧作品:一个夏夜,两个老作家,赫斯特和斯普纳在汉普斯特德的一个酒吧里相遇,意犹未尽的他们又跑到附近赫斯特的家里继续边喝边聊。当这一对儿老伙计越喝越醉,他们的故事也变得越来越不可信,生动的谈话很快变成了一个揭示权力的游戏,事情随着两个年轻人的返家变得更加复杂……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心爱之作,《无人之境》于1975年在伦敦老维克剧院首演,后来亦曾邀请到作家本人首次登台饰演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
  此次《无人之境》复排由西恩·马提亚斯(Sean Mathias)担任导演,自在西区上演以来,两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英伦老戏骨便博得满堂彩。“揭露了日常闲谈掩盖下的危局,直闯压抑的密室”,诺奖授辞这样形容品特式语焉不详中的真谛,《每日电讯报》和《旗帜晚报》则对这版《无人之境》给出了五星好评,称四人之间“紧张与冲突暗流涌动”、“不可错过”,而Time Out称这是伊恩·麦克莱恩和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两位最伟大的演员和最伟大的戏剧的相遇,“演活了他们的传奇”。

简评

看荒诞派剧梳理剧情是很没有意思的。演得是真的好,但我觉得戏一般吧,也可能是我没看懂。感觉缺了那种恍恍惚惚的深刻。整个戏不够流畅,没有那种逻辑不通畅但是情感通畅的大脉络。"

1975年老维克首演版,一共四个角色诗人占了仨这也太可怕了,不说人话的艺术。其实我到最后也没弄清Spooner的身份,大概这版的自矜高于窘迫太多;两个醉醉醒醒的老文人分属不同的阶层却总归各有各的凄惨,2+1个骗子和一块患阿尔茨海默的肥肉或许是最轻易的解读。剧名的意涵:四个人仿佛自说自话如入无人之境——但怎么可能,未出口的意图在肢体和神情的演绎里昭然若揭,准确地说,这里没有人,只有故事,谁是谁并不重要,唯有对故事的讲述是权力争夺的注脚;而Hirst是唯一可能的输家,相册里的人没有名字,回忆被侵入者解构,被“最后一个话题”拦截,只有一个将人溺毙的梦境where is no man’s land——但又能怎么输,其他三人正向上位者谄媚求荣呢,于是谁都别离开,码好各自的面具,这分明是他人的地狱。"

感觉到节奏由慢到快的推进,感觉自己的情绪被带动,兴趣被慢慢地攥住直到最后。所以能理解是一部好剧。但是看到最后还是没有太想明白,为什么是无人之境呢?NTLIVE后面的采访环节特别精彩。伊恩爷爷先和大家说了,不要太高估这部剧的晦涩程度,它就是它看起来的故事那样。导演对于这部片子的一句话解释很清楚了:“这是关于四个人如何被吸引、牵制、而不得不困在这里,他们有各自的理由,他们也都离不开。”"

记录1000部电影的时刻到了 这部充满各种酒精混合在一起的戏剧是第一次接触 两位爷爷的表演可以用精湛来形容 默契满分 他们在酒精中沦陷 陷入往事追忆 陷入互相各占上风的各种争吵 陷入不断的谎言与虚夸当中……“you are in no man’s never move,which never changes,which never grows older,but remains forever ,icy and silent.”冰冷的房间里坐着这两人 不知外界时间的变革 喝着让人上头的威士忌 时而想象 时而回忆 时而孤独 酒是使他们沉醉的工具 一切的情绪都在他们喝的酒里 凝聚在一起 就是无人之境"

因为已经很熟悉剧本(提前读过了),就基本全程都在欣赏Ian和Patrick两位爷爷的演技。老戏骨比起年轻一辈演技是碾压式的,剧本除对话外提供的信息不多,爷爷们为两个角色注入了很多细节,尤其是我最近才看了Patrick版的麦克白,找不出一点重复的东西在,即使还是那个光头,也判若两人。对于剧本则不必看得那么复杂,也不必盯着个别隐喻不放,荒诞派戏剧我觉得要把握一种整体的情绪和氛围。只不过是在说,人生本质上是一片喧闹嘈杂的荒芜,无论你采取怎样的态度来过这一生,这样的感觉都会在某个奇怪的瞬间把你击穿。最终你可能只剩下自己,和酒,和一些甚至难以称得上美好的回忆,和余下不多的时间。每个人最终都要落入无人之境。"

无人之境是一种状态,被困其中出不去,永恒,寂静,冰冷。圆梦了!这部戏是NTL所有放映中,我最执念的一部了。16年圣诞节的时候去伦敦,现场sold out了没看成,17年五六月份的时候NTL在布鲁塞尔Kinepolis电影院放映,因为临近考试就没去看,后来NTL引进国内的时候一直特别想看这部,如今终于有机会了。两位爷爷的表演相当精彩,Q&A特别有趣,谈到Live theater和全球直播以及全国巡演的不同感受,现场和直播因为观众看到的细节不同,所以笑点不同,巡演每一个城市的观众反应都不一样,还谈到台上喝的是不是真酒。片头纪录片一闪而过的SOLD OUT,Q&A的时候伊恩说“甚至有从北京来到伦敦看这部戏的观众”(说到这里的时候,北京放映的观众笑了),我特别感慨,真希望我也曾是现场观众的一员。"

抢在全面解封前一天先靠影院开放解了一个多月没进剧场的渴,做了功课放弃了对情节、主题的追求,纯粹地享受二老的表演和酒精之下放下戒备的倾吐还蛮愉悦的,特别是很多脆弱的时刻真的很动情。又想起二老之前还演过戈多,就觉得这样的合作可以再多一点。"

品特太晦涩难懂了,看完仍旧云里雾里。“叙述的不可信”阻挠了观众对人物生平的理解,这种情况下无法下定论,只能束手就擒,极力从虚虚实实的对话中体味人物对回忆/过去的话语权争夺,在他们抒发各自心目中的真相时去感受人物间的暗流涌动。伊恩不愧老戏骨,表演细节真多。"

一无所有的Spooner为求谋生,愿倾尽一切使Hirst在真实与梦境/回忆的切换中免于孤身一人,避免他在看似体贴的仆人的共谋下陷入遗忘。再回想起Hirst平静的“Let’s change the subject one more time,” 仿佛命运钟声敲响。"

实话实说,要是没有一定理论基础,荒诞派戏剧的观看体验真比荒诞派小说还要来得困惑迷惘,尤其当这部戏还是纯英伦文化产物的情况时,大段对白真心看的人脑袋疼……于是看戏就单纯成了欣赏万磁王和X教授妙到毫巅的演技,整整两个小时完全靠台词撑起的戏,没个几十年功底真拿不下来啊!"

品特到底该怎么排呢,总觉得很多地方文本变成台词味道就变了,于是全剧都充斥着奇怪笑点,甚至还有点gay。卡司没得说,两个老头细节做得相当出色。想到当年第一次去上海电影节,排队的时候听到两个老太太在聊这个剧从文本到舞台到舞台映像的各种细节差异,我目瞪口呆,那是我的电影节入坑时刻。"

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如果把两个仆人的戏份删掉,变成纯粹的双人戏,聚焦讲好两个老友之间的内容会不会效果更好。伊恩·麦克莱恩的表演太棒了,和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两个人的同台也是难得。"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