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15)

UP:2023-10-05

告别

评分:7.5 导演:德格娜 编剧:德格娜
主演:涂们 / 艾丽娅 / 德格娜 / 巴音 / 乌吉穆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0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蒙古语
影片别名:A Simple Goodbye
上映:2015-07-24(FIRST青年电影展)
IMDb:tt5112314

告别简介

濒临死亡的父亲(涂们饰)有着辉煌的过去,虽英雄迟暮但内心依然狂放不羁,以异于常人、不近情理的倔强态度抗拒着死亡 的召唤;国外回来的山山(德格娜饰)仍然处在叛逆期,完全无法融入父辈的生活,蹂躏着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母亲(艾丽娅饰)亦与父亲、山山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已在世俗红尘生活中游刃有余,招人烦又令人怜悯;还有琐碎、世俗的姑姑,慈悲的奶奶。一家人在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短暂时间里,彼此交织、碰撞又互相隔膜,怀着许多人生解不开的愁绪,夹杂着种种酸涩滋味及各种复杂情绪,但最终送走死亡,告别过去,迎来新生,尤其是随着山山的结婚生子,意味着她亦有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 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德格娜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涂们 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 最佳剧情长片德格娜

简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独立小制作电影《告别》讲述了父亲即将离世一家人之间矛盾升级到和解的故事,电影看似细碎但家人之间感情却丝丝相联,涂们和艾丽娅两位老师演技出众,值得一看。"

导演自编自导自演,对观众而言,本片剧情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也许虚构就是真实的一种保护色,导演作为女儿戏里戏外都与父亲达成了一种人生的和解。#后窗放映#2022年1月"

前面的无数个情节就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场告别。看到本片是FIRST最佳长片真的很激动啊,看6年前的作品,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导演成熟了很多,但是还是能看出性格相当射手,片子里当年混不吝的感觉没变~"

导演艾丽娅是蒙古族导演赛夫的女儿,作为缅怀父亲的半自传电影,拍得很有纪实感。涂们演的父亲,英雄迟暮的老人,身患癌症,依然倔强要强的个性,十分真实。电影还插入了涂们在看赛夫的《悲情布鲁克》的马摔下悬崖的经典镜头。"

昨日惊闻涂们老师过世的噩耗,整整emo了一天,连夜重温了《老兽》和《告别》,不得不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太宝贵的表演艺术家……这部电影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片中癌症父亲的原型就是德格娜的父亲——蒙古族导演塞夫。片中每个人物都是那样浓烈的存在,但他们在表达情感方面却总是惯于清清浅浅。一个导演将自己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与难以面对的悲恸分享给观众是极其需要勇气的,而影片最打动人的不仅是最后父亲的离世,更是它在朴素中所展现出的生活质感和多样人性。影片消解并重构了类型片的凛冽与温情,以独特且直接的视角讲述着真实发生的过往境遇,也让我们对生命、对家庭、对自身油然生出一种眷恋与敬畏。最后,也借此片跟涂们老师做一个告别吧……草原的雄鹰无论何时都能飞向山巅慰藉众生,而自由不羁的灵魂也将永远栖息在这片广阔天地,长生不息……"

为数不多的写自己家庭关系不会显得做作和过火的影片。导演写的是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更多地是怀念和爱。很难去评价剧情,因为这是导演自己的生命经历,演女儿的也是导演本人。视听语言虽不算最好,但绝对地适合导演想要的情感表达,克制而又深情的。"

故事讲述了富裕家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感情困境等主题,十分真诚;故事真实可信,表演自然;以固定机位长镜头为主,成本不高,但调度丰富,选景好,电影技术过关。是一部很好的讲国内现代年轻人的电影,导演来自制片厂家庭,可能也代表着那个时代在现代的一种延续。"

看完《导演请指教》,对德格娜的作品还挺感兴趣,这部又是涂们主演的作品,所以一定要看大荧幕的版本。其实算是偏私人化的影像,以半虚半实的方式讲述了导演自己与罹患癌症的父亲的最后时光。感触最深的是家人之间明明是彼此关心的,但却不知如何温柔地表达,只能以一种倔强和粗暴的方式相互对待。尤其是全家曾经在内蒙古与进入大城市之间的转变,更反应出某种问题。而这样的关系,也从上一辈父母之间蔓延至女儿对待自己的情感关系之中。拍摄上大量采用了固定镜头,而且利用门或墙之类的作为前景遮挡部分视线,又或是利用玻璃等镜面质感的物体反射出影子,再加上导演本人的旁白自述,营造仿佛在场但只是观望的感觉,平添了几份回想过去的疏离感。坠崖的马、被放生的鸟,包括最后引用父母拍摄过的电影的片段,与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形成的隐秘的勾连。"

电影的前半段是一个普遍的狗血的日常的家庭故事,父亲的话母亲的话简直就是许多家庭的翻版,但是虽然剧情无聊,但看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奈的令人发笑的感觉,故事的节奏和摄影感官倒也不会觉得乏味,虽然无聊,但还是会继续看下去的程度。后半段,从父亲的厂子开始,蒙古元素更加丰富了,亲人间对于死亡的无助也更加深刻了,我永远都会为蒙古文化动容,马背上的民族,怎么甘心做笼中鸟?醉酒后的歌舞真好听、悲情布鲁克真浪漫、妈妈的蒙古袍可真好看"

拍得沉稳慢热又克制,在这个向死而生的故事里,亲人间的芥蒂因最后的告别而冲散,释解出濡沫真情。父亲这条线引出老国营制片厂往事,表达了上一辈人的落寞,伴着当代蒙古人与草原与故乡与民族文化的渐行渐远,这份告别便有了更深的意味,是对父亲的追忆和缅怀,更是在告别一份回不去的民族记忆。"

真实的告别 没有那么多电影台词一样的煽情 而是被病痛折磨的身体 渴望解脱又留恋世俗的矛盾 厌倦 珍惜 放纵 感激 各种情绪每天交织 直到最后面对死亡 一切都归零 早知告别那么无奈 我们何不在活着的时候就用力地对待每一天"

如今看来最令人唏嘘的是涂们提前拍了精神遗作。通过看这个片子才发现,德格娜在 导演请指教 里面拍的短片不过就是这个片子的翻版而已。正片拍艺术家晚年生活,结尾放经典片段,权当致敬艺术家了,原来这是德格娜标准套路啊。。。如此一看她更让人失望了。"

获得奖项

  • 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亚洲未来单元-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 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提名:最佳影片-亚洲未来单元
  •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提名:最佳影片奖 / 最佳处女作奖
  •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9届First青年影展
    第9届First青年影展
    获奖:最佳剧情长片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演员
告别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