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铐的旅客(1980)

UP:2023-10-03

戴手铐的旅客

评分:7.9 导演:于洋 编剧:纪明 / 马林
主演:于洋 / 马树超 / 赵子岳 / 蔡明
类型:剧情 / 动作 / 悬疑
片长:10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1980
IMDb:tt6584388

戴手铐的旅客简介

文革时期,某夜。科研所小黄(魏娜 饰)被杀,发射导弹的A-1燃料被盗,正受审查的老公安刘杰(于洋 饰)被列为嫌疑目标,公安部门发出追捕通辑令。刘杰在南下的列车上发现了追捕他的苏哲(邵万林 饰),苏正与造反派头目王莉(高菊梅 饰)接头,同时苏也发现跟踪他的刘杰,便掏枪将刘打伤送往火葬场,火葬场老工人很同情刘的遭遇,协助他逃走。刘杰找到王丰年(赵子岳 饰),二人促膝长谈,更加坚定意志。刘杰的学生张强(马树超 饰)也在追捕刘杰,他不相信刘杰是坏人。此时的刘杰在南逃的列车上碰到大串联的魏小明(蔡明 饰),小明也尽力帮助他。跳车后被微山市公安局长他的老战友魏子恒逮捕,战友相见,百感交集,他向魏说明情况,得到魏的帮助。于是,捉拿真正凶手苏哲的行动展开了......

简评

真理如同5D全息画卷。人在任何历史阶段只能看到真理的一部分,于是走向真理反面。所以,对任何阶段都应该批判审视,并至少通过文艺和书籍看到画卷的其他部分。《戴手铐的旅客》给今天的人提供了画卷的另外残片,但不知道今天的人是否珍惜。所谓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就在于青蛙不知道其他温度和水域。"

原来《驼铃》的出处在这里。还找到了葛存壮和蔡明。对《英雄虎胆》里亦正亦邪的卧底形象印象深刻,竟然就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兼主演于洋。最后好人被戴上了手铐,硬汉又有反思的一部电影,比很多不知所云的新电影有嚼头"

80年代的大陆文革反思片。生猛、粗糙、觉醒、掷地有声。开始还担心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会不习惯,但实际上电影所展现的60s文革画面与人民觉醒精神已经足够有魄力,有能量密度。台词出戏、画风笑场、人物脸谱化、故事模板化、画面转换僵硬是那个年代电影一定会有的弊病,但是在这些的基础上,《戴手铐的旅客》又开始意识到:“噢,像以前那样是不对的。”蔡明饰演的魏小明在火车上女扮男装的部分足够“叛逆”和“进步青年”(要是后部分没有落入“小英雄”的俗套就好了),结尾刘杰仍然被戴上手铐也足够“政治不正确”。是曾经大火,在80s露天电影院和中央电影六台播放过的电影啊,但如今边看边感慨我们现在是再也拍不出这样不会过审的反思电影了。"

剧情不拖沓,有悬念,于洋演技到位。这部影片用破案一事既表现了爱国情怀,又反映了当时的文革社会。“有的人就是想借此搞垮我们这帮老革命”,“坚持和忍耐就是最好的保命方法,活着就是胜利”,这些话语反过来也讽刺了文革时期的残酷。那首《驼铃》真的好听啊"

当年拍的电影能说文革时期的事情,那时候的颠倒黑白,真的不容易。这个片的打斗大概都是真实的打斗,看起来可不如现在的炫酷。电影最好的还是结尾,结尾并没有好人好报,这个为国追凶的好公安还是被戴上了手铐,至于他的命运如何留下一个悬疑,这确实是那个年代可选的结局。"

今天来看,这部电影强出那些伤痕文学电影数倍。刑侦反特的包装,内在是多角度反思那个特殊时代带给人心灵的伤害。在这伤害的灰烬中,金光闪闪的东西显现出来。送战友,踏征程,一样分别两样情。文末上飞机前戴手铐的那一幕,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分量,好似千斤顶。"

哪个年代拍出了100分钟时长的电影,而且全程无尿点,剧情很吸引人,尤其是最后接尾部分没有一味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常规结局,而是一个更开放的收尾,非常有现实讽刺和批判意义,难得的佳作!"

人物、配乐、语言,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革反思批判也到位。只是情节的编排越往后越觉得像敌后特工队,抗日谍战片。最大的惊喜其一,那个女扮男装的假小子居然是蔡明阿姨演的!其二,耳熟能详的《驼铃》出自本片。"

原来《驼铃》来自这里。19岁的蔡明当年还是娃娃脸。石窟那幕是向《尼罗河惨案》致敬,主人公的身手和抗打以及火车上的剧情有点类似《通勤营救》,只是后者发挥到了极致。不足之处是武打设计有点拉垮。总体上是一部有时代特色的电影。"

七末八初历史反思已成国影主旋律,可光玩伤痕悲调是不行的,过于偏重在特定族群之外,更无法应对与越交恶南方用兵的重大而紧迫时代诉求!本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为了凸显国家安全(反特在广西边境针对性很强)而回避历史,但却巧妙利用敏感历史问题构造了一个好莱坞常见而大陆电影受国情所限很难采用的叙事格局:被冤枉的人!他必须单独追凶,还不能被警察抓到。为什么这回无法信任警方?因为公检法被砸烂了!竟然自圆其说。但故事弱点也是很明显的,非政治纯逻辑的构思还是粗糙了点,对打起来更是接近惨不忍睹。最优一场戏来自火车棚顶,深陷在异样味道与密集黑色窗格光影之中的于洋大叔与时年十九岁扮假小子的蔡明!/"

节奏明快,这才是动作电影该有的阳刚劲,对比现在的所谓这类型的电影真的爆出几条街都不止。视听效果极其舒畅,先锋的电子配乐,快速的剪辑及场景切换,当然最牛逼的还是本片的立意,披着反特外壳的文革反思电影"

盗窃火箭燃料的间谍,被通缉的正面角色,跨越多地的缠斗,希区柯克附体。悬念是早早就揭开了,本身也是套路化的故事,导致主线索然无味,但电影花了不少力气,构筑特殊角度的文革反思,自编自导的于洋,在逃亡/追捕的过程中,得到不少领导岗位上的老战友和学生的助力,他本人的侦察兵往事也被展示出来,战友们和自己飘摇的状态,令于洋断言,文革就是要搞掉他们这些老资格——以这个角度观察文革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主线不行,诸多调剂还是有效的,比如于洋刚从公安局老战友手下逃脱,转身就跑对方家里吃喝聊天,他酝酿了一阵才跟战友说出真相,过程中彼此的信任描画的很好,战友女儿蔡明也演的机敏;于洋和徒弟贡献了不少动作戏,打得虽简陋,但能看出有往军事搏击上靠的尝试,互相掐脖时还有个第一人称视角;南方边界的风物呈现的挺好"

相关影片推荐

戴手铐的旅客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