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铐的旅客(1980)
UP:2023-10-03
评分:7.9
导演:于洋
编剧:纪明 / 马林
主演:于洋 / 马树超 / 赵子岳 / 蔡明
类型:剧情 / 动作 / 悬疑
片长:10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1980
IMDb:tt6584388
戴手铐的旅客简介
文革时期,某夜。科研所小黄(魏娜 饰)被杀,发射导弹的A-1燃料被盗,正受审查的老公安刘杰(于洋 饰)被列为嫌疑目标,公安部门发出追捕通辑令。刘杰在南下的列车上发现了追捕他的苏哲(邵万林 饰),苏正与造反派头目王莉(高菊梅 饰)接头,同时苏也发现跟踪他的刘杰,便掏枪将刘打伤送往火葬场,火葬场老工人很同情刘的遭遇,协助他逃走。刘杰找到王丰年(赵子岳 饰),二人促膝长谈,更加坚定意志。刘杰的学生张强(马树超 饰)也在追捕刘杰,他不相信刘杰是坏人。此时的刘杰在南逃的列车上碰到大串联的魏小明(蔡明 饰),小明也尽力帮助他。跳车后被微山市公安局长他的老战友魏子恒逮捕,战友相见,百感交集,他向魏说明情况,得到魏的帮助。于是,捉拿真正凶手苏哲的行动展开了......
- 于洋 Yang Yu导演
- 于洋 Yang Yu饰 刘杰
- 马树超 Shuchao Ma饰 张强
- 赵子岳 Ziyue Zhao饰 王丰年
- 蔡明 Ming Cai饰 魏小明
- 印质明 Zhiming Yin饰 魏子恒
简评
人物、配乐、语言,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革反思批判也到位。只是情节的编排越往后越觉得像敌后特工队,抗日谍战片。最大的惊喜其一,那个女扮男装的假小子居然是蔡明阿姨演的!其二,耳熟能详的《驼铃》出自本片。
开篇杀人还是蛮带感的,但拍摄方法总体老派平庸,时不时镜头拉近给主角表情特写,增加了难得的打斗戏,特务王莉生活刻画得很小资,穿着性感的吊带丝绸睡衣喝着小酒抽着小烟,也许是参考了当时流行的商业片形式,主角为了洗刷冤屈加查案,一路遇人搭救,最终成功捉拿凶手,有点低配公路片那味,当年火车的小推车居然会卖腊肠,比较僵硬的是中途还时不时穿插类似“文革是考验”等说教,当时拍片是不是贼爱在桂林云南那带取景?蔡明男扮女装,但一眼识破……
改革初期迎向市场的商业性自觉中却生发了探索性的偶然,《英雄虎胆》的变奏中既有《北非谍影》(洛西宾馆),又有公路片、动作(武侠)片气息。开片“敌人就在身边”的设定,不仅钩沉着伤痕结构中内/外敌我的悖论(整全)关系,更在片尾折涉出对南方战事的当代历史时局。南北风光的混杂拼贴不仅凸显了一首时代金曲《驼铃》,更呼应或引领了一种刻奇,胡金铨或《狭路英豪》等套路在此呼之欲出。当然亮点无疑是前1/3,从化学实验室-牛棚到古城wg风景的奇幻逃亡(《追捕》),在云冈石窟的打斗中达到高潮,又在火葬场至坟地的“复活”(当权派)中偶然升华—重新诠释历史—“这是一场暴露人(是人是鬼)的革命”,“一场混战”—一个不合时宜(不被信任)的同时代英雄的一段穿越时空的审判(戴手铐)之旅—有意或无意的打破了历史必然虚无的终结?
“伤痕电影”&反特题材的融合。已初现商业片的雏形。于洋扮演了一个好莱坞模式里典型的“被冤枉的人”。一边逃亡一边追踪真凶。蔡明演的小知青挺灵的。女特务在屋里跳舞的场面挺有趣,时髦的电子乐在那个时代就是堕落的标志。早上听播客推荐国产黑色电影时提到这片,看过后觉得比起《405谋杀案》还是有相当差距。
七末八初历史反思已成国影主旋律,可光玩伤痕悲调是不行的,过于偏重在特定族群之外,更无法应对与越交恶南方用兵的重大而紧迫时代诉求!本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为了凸显国家安全(反特在广西边境针对性很强)而回避历史,但却巧妙利用敏感历史问题构造了一个好莱坞常见而大陆电影受国情所限很难采用的叙事格局:被冤枉的人!他必须单独追凶,还不能被警察抓到。为什么这回无法信任警方?因为公检法被砸烂了!竟然自圆其说。但故事弱点也是很明显的,非政治纯逻辑的构思还是粗糙了点,对打起来更是接近惨不忍睹。最优一场戏来自火车棚顶,深陷在异样味道与密集黑色窗格光影之中的于洋大叔与时年十九岁扮假小子的蔡明!/
盗窃火箭燃料的间谍,被通缉的正面角色,跨越多地的缠斗,希区柯克附体。悬念是早早就揭开了,本身也是套路化的故事,导致主线索然无味,但电影花了不少力气,构筑特殊角度的文革反思,自编自导的于洋,在逃亡/追捕的过程中,得到不少领导岗位上的老战友和学生的助力,他本人的侦察兵往事也被展示出来,战友们和自己飘摇的状态,令于洋断言,文革就是要搞掉他们这些老资格——以这个角度观察文革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主线不行,诸多调剂还是有效的,比如于洋刚从公安局老战友手下逃脱,转身就跑对方家里吃喝聊天,他酝酿了一阵才跟战友说出真相,过程中彼此的信任描画的很好,战友女儿蔡明也演的机敏;于洋和徒弟贡献了不少动作戏,打得虽简陋,但能看出有往军事搏击上靠的尝试,互相掐脖时还有个第一人称视角;南方边界的风物呈现的挺好
感觉还是在模仿《追捕》的模式,文革背景,好人蒙冤受辱,在逃跑中寻找真正的坏人,最后在众人的帮助下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梦驼铃》成为经典,片中的打斗、反特、侦查元素与伤痕电影巧妙接合在一起,呈现出了惊险刺激的观赏效果,战友情代替爱情,是一种保守却有效的策略。如果换一个形象更好的演员估计会更火吧。
少年时代最难忘的几部好电影之一,伴我成长,故事紧凑曲折,情节跌宕起伏,煞是好看。尤其是熟悉的电影插曲《驼铃》,永远的经典。怀念过去的一切,那些发黄的记忆,久远的村落,寂寞的童年,多梦的少年,那些人和故事,下雪的冬天,远山,漫长的路……
反特片、特殊年代反思片的结合,很有商业片的雏形和节奏了,总体还是好看的,但是还是太平了,正反两方面孔刻板化严重,愿意不够。不过优点也很突出,音乐与剪辑很好,另外这种电影简直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了,比如那啥特殊年代的背景,比如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比如火车厕所上居然还可以藏人,以及小姑娘居然是蔡明老师呢?是说有点眼熟,却完全没给认出来哦,有意思!
感觉摄制组没少琢磨邵氏特别是张彻的戏,立意,结构,镜头语言,有样学样挺像样。连邪典暴力美学都学了点,几处镜头刻意强调刀锋入肉,人坠下高崖的血腥刺激。石窟,古城和西南傣寨里实景拍打戏够排场的,相比下邵氏电影不是影棚里戏台一样的假景就是香港那些蹩脚的土山,难怪开放后蜂拥北上取景了。
真理如同5D全息画卷。人在任何历史阶段只能看到真理的一部分,于是走向真理反面。所以,对任何阶段都应该批判审视,并至少通过文艺和书籍看到画卷的其他部分。《戴手铐的旅客》给今天的人提供了画卷的另外残片,但不知道今天的人是否珍惜。所谓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就在于青蛙不知道其他温度和水域。
剧情不拖沓,有悬念,于洋演技到位。这部影片用破案一事既表现了爱国情怀,又反映了当时的文革社会。“有的人就是想借此搞垮我们这帮老革命”,“坚持和忍耐就是最好的保命方法,活着就是胜利”,这些话语反过来也讽刺了文革时期的残酷。那首《驼铃》真的好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