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后(2021)

After YangUP:2023-03-23

杨之后

评分:7.5 导演:郭共达 编剧:郭共达 / 亚历山大·温斯坦
主演:科林·法瑞尔 / 朱迪·特纳-史密斯 / 曾晶莹 / 贾斯汀·闵 / 奥拉·卡西迪 / 里特奇·科斯特 / 萨莉塔·乔德霍里 /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 Ava DeMary / Adeline Kerns / Ansley Kerns / 海莉·露·理查森 / 王李 / 布瑞特·迪尔 / 伊芙·林德利 / 娜娜·门萨 / 黛博拉·海德瓦尔 / 泰勒·奥特加
类型:剧情 / 科幻
片长:95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向杨说再见
上映:2021-07-08(戛纳电影节)
IMDb:tt8633464

杨之后简介

科林·法瑞尔将主演A24新片《After Yang》,由2017年颇受好评的《在哥伦布》的韩裔导演Kogonada执导。改编自Alexander Weinstein所著短篇故事《Saying Goodbye to Yang》(向杨说再见),讲述一对美国父女试图拯救一个亲如家人的机器人助手。原作中是一个设定为中国人的机器人“杨/阳”,他被带进这个家庭后成为他们的好帮手和亲人,但有一天突然出了问题⋯⋯

简评

之前本来因为我超喜欢的演员Justin Min知道了这部片子,但是最近才看树一推荐有了兴趣。不仅是因为我很感兴趣的软科幻题材,而且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是看到画面之后有很强的抚慰心灵的作用。完全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虽然有的时候是一个看似很普通的东西,但是角度的不同还有起到很重要的光影,会让整个画面充满难以让人抽离的联系。看完后一天薯条日被我室友抓去薅麦当劳羊毛的路上,给我室友安利,看到一个大爷在他二楼的红砖洋房上浇花,落日余晖洒在他身上,看到的时候我直接被那个画面美到失语。这种很不起眼生活化的东西,构成了我大部分的审美意识。再说回本片,主打一个陪伴,虽然很像是黑镜某一集的机器人男友设定。但当机器人有自主意识,有像人一般的情感记忆,我也会像伊西多尔一样产生强烈共情,可能我也通过不了智商测试吧。

从2022到目前看过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从情感角度讲述记忆和爱,整部电影采用4:3、16:9的双重画幅转换,带来更多的镜头语言。摄影的感觉让我数次想起《惶然录》的佩索阿以及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一片蜘蛛网,影影绰绰映在墙上的叶子,是进入内心的观察,和细微的生活美感体现。从在音效上,纯净的钢琴音符几乎作为全片的ambient,小提琴大提琴的弦乐在片段中极大突出镜头的艺术美感。影片基本上是在室内空间上拍摄的,大量展现诗意般室内景观和设计理念,比如茶空间、禅意的插画艺术的镜头,因此在这种室内小环境下下拍摄,更考验演员的细腻的演技,这一家人都好温柔,机器人杨真是太美好了,类似庄周梦蝶一样玻璃般剔透的纯净心灵。

#R# 。郭共达一贯沉稳、优雅的视听节奏,其中对于记忆数据库的视听(尤其是听)也算是美而简洁。如果说能联想起《克拉拉与太阳》,区别在于《杨》以人类视角出发切入关系、解读(甚至精选)“记忆”的片段,“干净”到无趣(《克》显然丰富有趣很多);但两段杨与人类夫妻的回忆,不论对东方文化的引用,其机械感的打断-叠放剪辑营造了非人感,切合我对《克》影像化的一部份期待。其实从失去杨的余震出发,前半段更合我意,之后人类试图编织杨的人性与人欲,就有点落俗、节奏上也急促起来(这里大提琴《盛夏的果实》仿佛找补回来一点点?)。最后,这片竟然致敬了《只在此茶中》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最后的最后,贾斯汀·崔好帅好可爱。

#SIFF 3上影节择片中,最好的一部。二手店买下的“哥哥”,以一次突然的故障作引,我们才听到了这三四段故事,“哥哥”在“生前”用“嫁接”“茶”“蝴蝶”三段与生人充满哲思的对话,为我们讲述的生己,活己,以及立己的设定想法。我们在这场程序设定的自我觉醒中,我们仅仅作为人与他们的交谈,我们总以为“人”是终点,我们才注意到无论是克隆,还是生化机械下,我们都是作为平等的个体,来生活于其中。作为旁观者,作为记录者,同时作为讲述者,我们从他的选定记忆中,看到日光,看到斑驳,看到一阵风,听到一阵雨,这都是“非人终点”视角下,我们自我骄傲又可悲的混乱。而这场,非定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化作旋律,羽化成蝶,可以融入风中,能够成为万物,从而感受万千。

主题电影。开题之后洋洋洒洒不会被结构和规则所束缚,这种高概念低预算的科幻电影是我很喜欢,也是我觉得国内最应该做出来的类型,可惜没有。电影进行了哲学性的思考,对生命和技术的伦理的思考,人工智能是否值得拯救,这个人工智能的角色的融入重新讲述了一番家庭的概念,人的情绪,在记忆里所收获的悲伤和愉快,分享后定义为幸福的事物,配乐做得很好,主导了本片的节奏,令本片是一部可以听的电影,要表现的情绪在听觉中都有呈现,剪辑也以相对平静的节奏出现,关于未来的场景做得很好,服装的部分就比较一般,我觉得科幻电影的服装还是《her》最有想法和执行最好。关怀伦理学将仁慈、人际关系、怜悯和家庭视为最优先考虑的要素,在这部电影里,理想的道德权威并非一个不偏不倚的裁判,而是一种慈悲的爱。

美籍韩裔导演拍出了潮湿的轻日式纪录片,海上的方舟被暗礁撞出一个小口,然后水漫进来。起初我总是觉得剧情推动的很奇怪,镜头和台词在拖着剧情走。到中段的时候越来越自然了,茶和蝴蝶这两段是我最喜欢的,原来还可以那样去形容一种味道,原来还可以那样去读懂老子、人类与机器人,去读懂虚无、伤心和设定。禅意和哲思不仅在回忆的镜头里,同样隽永在每一个空镜里。那些记录不是为了回忆杨,而是为了记住杨。三级回忆,重置又重置,经历了三段人生的杨,杨之后是什么,留给每一个人自己回答。他会在后来的人生里再次寻找前面人生的蛛丝马迹,就好像他真的能变成转世的人类一样。回忆不断播放,杨在美香家的角色慢慢抽离了,逐渐成为三个家庭寄托情感的物什。不像犬之力最后收束于一点,杨之后选择用美香结束,不管你们如何说,哲学软科幻一定是未来的。

很喜欢这种温情类型的科幻作品,缓缓铺展开来,它不浓烈,但回味无穷。影片聚焦于现实和情感之间,对伦理道德的讨论。既看到了像“茶”一样文化和传承,似乎暗示传统和未来的冲击。科技上的情感依赖,刚开始还带有几分阴谋论色彩,但转眼云记忆里的温柔爱情令人动容。以“机器人”的记忆视角作为家庭的参与者,仿佛真实的家庭成员般,能够更深入体验情感的连接。从每个家庭成员的角度出发去发现这位成员的不可替代性,这种缠绵的情感令人感怀。博物馆对机器人智慧的探索,文化机器人和克隆人之间的绵延爱情,煽情而伤感,无疾而终……而且影片选择设置亚裔机器人的角色的确更增强了丰富的文化性质。蝴蝶的隐喻巧妙,“我认为结束是一种开始”。轮回的生命渐渐走向终结,有种怅然若失的迷惘。相比黑镜第二季第一集的同类型故事,这个显然更胜一筹。

很喜欢,很对我味口,影片用一种冷静又温情的态度,与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手法探讨了人与机器人、克隆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一部创新之作。万物皆有灵,要充满热情与探索之心。美学很极致特别,也充满着轻盈、宁静、以及一种另类的禅意,对于茶的描绘精彩曼妙。全片主线剧情是追忆机器人杨,开始其实并不是很能让人信服丈夫与妻子对杨有着多么深刻的感情,但随着记忆碎片慢慢被揭露,才开始缓缓触及心弦,让我也开始陷入这追忆的悲伤之中- 可能也要归功于科林法瑞尔的表演,还有可爱的小女孩和温柔的杨,以及导演对视听的完美把控。但最重要的还是不断被提及的中国文化,以及故事的核心- 杨被带进这个家的原因,从这之中能明显感受到导演的真诚。因为认真准确又走心讲中国背景故事的外国片太少了,本以为是个华裔导演,没想到居然是韩裔,真心很不错。

我们的世界已经被种族主义和政治正确玩坏了,导致路人看到这样一个角色设定,会先代入当下的社会议题,好像要吃种族多异性的红利。实则故事要探讨的内容是远大于这种局限,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杨的死亡承载着人类最美好、最宝贵的回忆,并且有别于我们自然界中生灵的死亡,他的回忆将以视觉化的片段存续下去,成为那些与他共同生活过的人辩证的去思索自己过往生活的素材。这是一种新的死亡,建立在不远之后的新型家庭关系之上,作者用最温暖、最美好的技巧讲述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同时,关于西方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阐释又极其贴合主题,将故事带入了另外一个层次,那是一个不分国别与种族的集体智慧,是以仿生人为载体的跨越时间的智慧,也是一种无法得出结论的主义,但那些无法被参透的顿悟,其实才是生活最真挚与可爱的部分。

故事看完会有淡淡的忧伤,人和ai有什么不一样的,ai死后也会腐烂,人也会,电影中一句,杨有没有想成为人类,Ada回答说成为了人类又能怎样?是啊,机器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影像记忆,甚至记的比人类更清楚,死后别人还可以看到,人类呢,只有在没有了才开始珍惜。爸爸一开始不是很喜欢克隆人,但是在了解了记忆以后,才开始想念杨。电影中很喜欢的一句话毛毛虫生命的结束意味着蝴蝶生命的开始。死亡不是终点而是新生。在电影中还多次引用了镜子这个元素,最有记忆的就是杨的那个分裂的镜子,就像回忆一样是散的,但是却又拼出了一个完整的他,还有很多玻璃的倒影之类的。电影中的构图真的很美,刚开始的妹妹和哥哥坐在沙发的中间是明亮的开心的,最后是爸爸和妹妹坐在一起,没有了哥哥,整体都是暗淡的。很喜欢的电影。

东方哲学和科幻背景之下的家庭关系与情感的探讨,平淡而深刻,舒缓而动情。在第一个家庭里,杨始终是一个游离在外的角色,他经历了第一个家庭的分离,也经历了相爱之人Ada的死亡。这让他认识到,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爱他的和他爱的人之间不论有多么难以割舍的纽带,最终总会因为一些原因分开。在Mika的家庭里,杨显然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妹妹Mika对他非常的依赖,但在合照时他看到了Mika一家和谐稳定的关系,杨在意识中逐渐开始又一次游离于Mika的家庭之外,他显然重新认识到Mika对他的依赖有一天会消失。虽然杨找到了ada的克隆人,仿佛又可以重新开始与Ada短暂的爱情,他难以接受的分别的故事一次又一次重复,最终还是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自己近似无限的生命。“我不介意归于虚无”

韩国导演拍摄的处处充满中国元素的科幻电影,虽然是科幻,但着眼点依然是强烈的亲情爱情家庭。缓慢的节奏却引人入胜,“记忆”是这部影片最重要的科幻元素,影片中好几处画面是机器人的记忆和人的记忆叠加一起呈现,所以视角会出现两个视角和重复的台词。让机器人的记忆与人的记忆在这一刻一起重播。大提琴演奏的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在影片中呈现另一种别样的音乐情绪。小女孩演唱的“我想成为一段旋律”以及紧接上的片尾曲拿捏的节奏非常有分量。烘托了整个影片的核心。另外,影片似乎在展现未来人类已经消灭了种族歧视和男女不平等。而我认为,如果世界上真的可以有储存记忆的地方,那该多好,因为我们总是不经意的遗忘,我们也总是擅长忘记。(如果你的记忆我能保存下来看到,该多好)

获得奖项

  •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杨之后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