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女英豪(1972)

UP:2022-09-13

《十四女英豪》是一部1972年由邵氏兄弟制作的香港武侠电影,讲述宋朝杨门女将卫国安民的英勇事迹,由导演程刚改编搬上银幕。此片拍摄历时两载,动用了差不多当时邵氏的全体女星,战争场面浩大,并囊括了次年金马奖多个奬项。

十四女英豪

评分:7 导演:程刚 / 董绍咏 编剧:程刚
主演:何莉莉 / 井淼 / 凌波 / 卢燕 / 岳华 / 李菁
类型:动作 / 冒险 / 武侠 / 古装
片长:123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14 Amazons
上映:1972-07-27(中国香港)
IMDb:tt0187499

情节

杨氏一族,不论男女,数代皆为朝廷(宋朝)効力,保家卫国。在与西夏一役期间,将领杨宗保遇伏身死。他的死使他唯一的儿子杨文广成为杨府唯一的男性继承人。杨宗保的遗孀穆桂英、女当家和全府上下誓要杀番救宋,并为杨宗保报仇。但在奸臣从中阻挠下,杨家无法得到皇帝的同意调用朝廷军队。

因此,他们唯有自组军队,并招募志士。西夏国王及其儿子风闻穆桂英的勇猛和智谋,尝试用尽各种诡计阻止她。最终,西夏的奸计未能得逞,穆桂英、杨家和宋国士兵成功夺得据点。

演员

  • 卢燕 饰 佘太君
  • 凌波 饰 穆桂英
  • 何莉莉 饰 杨文广
  • 岳华 饰 吕超
  • 舒佩佩 饰 杨排风
  • 汪萍 饰 杨秋菊
  • 刘午琪 饰 杨秋兰
  • 叶灵芝 饰 杨九妹
  • 李菁 饰 杨八妹
  • 金霏 饰 杜金娥
  • 欧阳莎菲 饰 柴郡主
  • 王金凤 饰 马赛英
  • 丁珮 饰 黄琼女
  • 夏萍 饰 董月娥
  • 林静 饰 邹兰英
  • 陈燕燕 饰 耿金花
  • 宗华 饰 杨宗保
  • 樊梅生 饰 焦廷贵
  • 黄宗迅 饰 孟怀远
  • 张斌 饰 宗保随从
  • 顾文宗 饰 杨洪
  • 吴文华 饰 牛虎
  • 田丰 饰 西夏王
  • 王侠 饰 大太子
  • 南宫勋 饰 二太子
  • 田青 饰 三太子
  • 秦沛 饰 四太子
  • 罗烈 饰 五太子
  • 杨志卿 饰 寇准
  • 井淼 饰 王钦
  • 李笑丛 饰 王钦随从
  • 杨爱华 饰 珍珠
  • 丁茜 饰 沈姑
  • 杨斯 饰 番将
  • 詹森 饰 番将
  • 蓝伟烈 饰 番将
  • 沈劳 饰 俘虏兵
  • 染野行雄 饰 番将
  • 仁杰 饰 番将
  • 顾秋琴 饰 杨家女兵
  • 唐晶 饰 杨家女兵
  • 吕珊 饰 杨家女兵
  • 曾楚霖 饰 番将
  • 曾志伟 饰 番将
  • 元彪 饰 杨家男兵
  • 岑潜波 饰 番将
  • 元奎
  • 许冠英
  • 白彪
  • 高雄
  • 林正英
  • 李家鼎
  • 程小东
  • 梁小龙
  • 米雪
  • 凌汉
  • 陈观泰
  • 黄元申
  • 傅声
  • 杨盼盼

奬项

1973年第11届金马奬

  • 优等剧情片
  • 最佳导演:程刚 (得奬)
  • 最佳女配角:卢燕 (得奬)
  • 最佳录音:王永华 (得奬)

1973年第19届亚太影展

  • 最佳女主角:何莉莉 (得奬)

简评

本片是邵氏难得的大型历史动作电影,以杨门女将的故事为蓝本,动用了邵氏几乎全体女星出演,单是演员阵容就足够让人兴奋:何莉莉的英气风发杨文广,凌波的大将风范穆桂英,欧阳莎菲优柔寡断柴郡主,还有金霏、李菁、岳华、卢燕、宗华甚至是跑龙套的米雪。就是坏人也是阵容强大,田丰、秦沛,罗烈、王侠,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动作场面以叠罗汉搭人肉桥一幕最为经典

这么好的卡司啊,结果男人全给女人陪跑,女人又都沦为脸谱,尤其是李菁,搞什么,给她哭瞎了.......凌波永远一脸苦相,就何莉莉有点意思。打斗靠二流剪辑,想拼张彻玩血腥又不伦不类,虽然当人肉炮弹讲牺牲讲精神的意思都出来了,但整体真心有够刻板无趣啊。最后只想说,能不能不要炮灰我美艳七嫂?

《乐高大电影之蝙蝠侠》里的搭人桥战术原来四十多年前就用过了,而且真人版比动漫版更震撼。本片的阵容真的好强大,看一帮女明星打仗完全没有违和感。而且女正派男反派的设置看着很爽,还有点女权的感觉,现在要翻拍的话感觉也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和模板。

程小东的父亲程刚当年在邵氏众导演中算是一朵奇葩,才华横溢,善于讲故事,常常说的天花乱坠,引得老板邵逸夫拍板,也善于哭,但凡受了点欺负,或者要欺负别人,就到处哭,多年下来,哭出不少好处,因而也是少有的能与彼时叱咤风云的张彻掰一掰手腕的导演。七○年,程刚拍了一部《十二金牌》,反响不错。张彻接招,紧跟着拍了《十三太保》,不仅票房口碑胜了一筹,连名字都是十三大于十二。程刚自然不服,集合邵氏所有当红女星,耗时两年拍出这部《十四女英豪》,硬是在十二寡妇上加了两位,大过十三太保。而张彻更是大手笔,召集邵氏所有男星,拍出两部《水浒传》……《十四女英豪》拍摄过程中,程刚面对一众女星,压力山大,常在片场哭,只好在现场支几桌麻将,供女星们消遣,转移注意力,自己没事儿就拿着道具长枪追打任武指的程小东。

1969年邵氏终于一统江湖,票房前20清一色邵氏出品。然而转年志得意满的邵六就逼走了邹文怀,也树立了自己后半生之敌。不过初创的嘉禾因为手上题材几乎都是邵氏IP,一度被邵氏逼到破产边缘,幸好邵六再出昏招拒绝了奇才李小龙的条件,李小龙一气之下转投嘉禾,并主导推出唐山大兄,一举挽救垂死嘉禾并将自己推上巨星地位。1972年,为遏制嘉禾势头,邵氏倾其全力推出群雄尽出的《水浒传》和群雌尽出的《十四女英豪》,以致邵氏大楼几乎走空,尽管两部的票房也不错,然而依然不敌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和《精武门》,邵氏王朝衰落的趋势自此似乎已不可逆转。

事实证明,宏大叙事不是所有导演都能驾驭的。片头一段拿了妲己吧,岳老爷就很聪明,大场面只做渲染,主力拍的还是小场景,就显得游刃有余多了。我正好是没看过杨家将的小说评书电视剧,只单纯看剧情,虽有亮色,比如说人梯,但基本上是胡闹,就是说书的水平。何莉莉的杨文广本应是重头戏,她本人之前也多次扮男装,成果却时常像二百五......另一个让人失望的点是摄影,7个人的摄影团,战斗中的运镜确实很不错,单纯的摄影效果却不咋地,在邵氏前后同期实在算是一般。可惜啊。

首先要说一下,岳华竟然演了好人。群像史诗,对于杨家将或杨门女将来说,最难的就是把这英雄群像做的面面俱到,本片不但赋予了每个人鲜明的个性,也安排了合理的戏份,相当难得(也包括西夏王一家子)。让何莉莉反串杨文广挺讨喜,换个男演员估计会招人嫌。

李翰祥书里说此片拍摄时出了不少波折,单单众女星骑马就惹的天怒人怨,但还好,成片反响居然不错。觉得程导确实可以和张彻比试一下,都用了可观的血浆;主角人数多时,就只能其中两三个有印象,其它都是浮云;女将和男性一样一脸忠义正气;某些剧情设置可以说是异想天开,可以不顾现实,比如叠罗汉,架人梯。此片里凌波有几分英气,但有些怨艾。杨文广怎么看都是女孩儿样。李菁的戏也并不出彩,只有卢燕总可以成为注目焦点!但我还是觉得张彻胜过程导!

三十年细说从头最后一场戏就是拿十四女英豪作段子,李翰祥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十四女英豪人仰马翻,想想当年那个电影制片水平,既要摆平正当红的十五个女演员,又要拍群体骑马的戏,排大量动作戏,还要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搭外景,外加程刚导演的完美主义,这部戏足足拍了两年,经历了主演轮番生病请假,骑马戏差点把凌波给摔死,拍戏压力大到让程刚差点把儿子程小冬给打死,出街后质量还算过关,过了五十年左右来看,叠罗汉搭人桥这样的桥段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爱国心蓬勃的中原主义在现在看来还是略显生硬了些

看得出来本片绝对属于是那个年代的大制作,众多的出场人物组成的群戏足见其排场,只是整个片子都弥漫着一种戏剧的氛围,无论是对话、布景还是打斗,其实都是蛮简单粗糙的,人物刻画也很脸谱化,除了老太君、穆桂英和杨文广之外其余的女将都负责充数,唯有那段叠罗汉、搭人梯的桥段真的是满满的创意啊~

大型(自我)PUA现场:杨家男丁全部捐躯,上面决定与敌讲和不出兵。结果是杨家老祖母带领所有(丈夫战死)寡妇出征杀敌…这不就是公司可着能者多劳、任劳任怨的一只羊薅毛么?然后故事千古流芳、拍成电影,继续PUA后人: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最好别拿工资哈)。

123分钟,蓝光修复版。邵氏旗下女神的一次大集会,卢燕、凌波、何莉莉、丁佩、李菁、唐晶等,何莉莉的女扮男装亮了,丝毫不违和。影片气氛不错,跌宕、激昂,杨门一众媳妇挂帅抗金段落看得人热血澎湃,她们爱憎分明,有家国情怀。只是细节呈现实在太多硬伤,牵强附会,人桥段落让人无语。胡闹的成分多,考究的部分少。也许看港片不能太严苛,屎尿屁也是文化。审美无对错,品味有高低。

获得奖项

  • 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优等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音效 / 最佳录音
    提名:最佳剧情片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