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1982)

DinerUP:2022-07-04

米基·洛克(Philip Andre "Mickey" Rourke, Jr.,1952年9月16日-)是一名美国男演员,编剧和已退休的拳击手。他主要在动作、剧情和惊悚片中演出。

餐馆

评分:7.6 导演:巴瑞·莱文森 编剧:巴瑞·莱文森
主演:斯蒂夫·古根伯格 / 丹尼尔·斯特恩 / 米基·洛克 / 凯文·贝肯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10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82-03-05
IMDb:tt0083833

早年生活

他生于纽约州的斯克内克塔迪,具有爱尔兰和法国血统,家庭信仰天主教。六岁时他父亲离开了家庭,后来父母离婚。他与弟弟妹妹跟随母亲搬到了佛罗里达居住,他的继父是名迈阿密海滩的警官,有5个孩子。1971年洛克从中学毕业。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体育很感兴趣、爱上拳击运动,并参加了一些职业比赛。

事业

1980年代,他在 Diner、《斗鱼》和《爱你九周半》中相继演出,而在《夜夜买醉的男人》和《天使之心》中的演出获得好评。1991年接受拳击训练成为一名职业拳手。后来他又在一些电影中担任配角,如《造雨人》, 《脱线痞子俏佳人》, 《誓死追缉令》, Get Carter,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和 Man on Fire。由于拳击比赛影响脸部,让他动了4次整形手术以便重整鼻子跟颧骨,连带也使得原本俊帅的外表产生落差,因而即便回到好莱坞也难再度扮演过往类型的电影主角。

2005年,他又回到好莱坞的主流圈,出演了《罪恶之城》,为他带来了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爱尔兰电影与电视奖(英语:Irish Film and Television Awards)以及在线影评人协会奖的荣誉。2008年的《摔跤手》则让他获得了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0年,他参与《钢铁人2》和《敢死队》的演出。2011年主演《惊天战神》。

个人生活

他有过两次婚姻:1981年与女演员Debra Feuer结婚,1989年离婚后,两人还是好友关系。1992年6月26日,他与女演员Carré Otis结婚,1998年12月婚姻破裂。

他是个摩托车和小宠物狗的爱好者。

作品列表

电影

年份片名角色导演
19791941Pvt. ReeseSteven Spielberg
1980Heaven's GateNick RayMichael Cimino
Fade to BlackRichieVernon Zimmerman
1981Body HeatTeddy LewisLawrence Kasdan
1982DinerRobert 'Boogie' SheftellBarry Levinson
1983Rumble FishThe Motorcycle BoyFrancis Ford Coppola
1984The Pope of Greenwich VillageCharlie MoranStuart Rosenberg
EurekaAurelio D'AmatoNicolas Roeg
1985Year of the DragonCaptain Stanley WhiteMichael Cimino
19869½ WeeksJohn GrayAdrian Lyne
1987天使之心Harold R. "Harry" AngelAlan Parker
BarflyHenry ChinaskiBarbet Schroeder
A Prayer for the DyingMartin FallonMike Hodges
1988HomeboyJohnny WalkerMichael Seresin
1989FrancescoFrancescoLiliana Cavani
Johnny HandsomeJohn Sedley a.k.a. Johnny Handsome/Johnny MitchellWalter Hill
1990Wild OrchidJames WheelerZalman King
Desperate HoursMichael BosworthMichael Cimino
1991Harley Davidson and the Marlboro ManHarley DavidsonSimon Wincer
1992White SandsGorman LennoxRoger Donaldson
1994F.T.W.Frank T. WellsMichael Karbelnikoff
1995Fall TimeFlorencePaul W. Warner
1996BulletButch 'Bullet' SteinJulien Temple
1997Double TeamStavrosTsui Hark
The RainmakerJ. Lyman "Bruiser" StoneFrancis Ford Coppola
1998Buffalo ’66The BookieVincent Gallo
Point BlankRudy RayMatt Earl Beesley
ThursdayKasarovSkip Woods
1999Out in FiftyJack BrackenBojesse Christopher, Scott Anthony Leet
ShadesPaul S. SullivanErik Van Looy
2000Animal FactoryJan the ActressSteve Buscemi
Get CarterCyrus PaiceStephen Kay
2001The PledgeJim OlstadSean Penn
The Hire: The FollowHusband (short film)Kar Wai Wong
Picture ClaireEddieBruce McDonald
2002SpunThe CookJonas Åkerlund
2003Masked and AnonymousEdmundLarry Charles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Billy ChambersRobert Rodriguez
2004怒火救援Jordan Kalfus托尼·斯科特
2005罪恶之城Marv罗伯特·罗瑞格兹 & 法兰克·米勒
女模煞Ed Mosbey托尼·斯科特
2006StormbreakerDarrius SayleGeoffrey Sax
2008摔角手/The WrestlerRandy "Ram" RobinsonDarren Aronofsky
2009KillshotArmand "The Blackbird" DegasJohn Madden
The InformersPeterGregor Jordan
201013JeffersonGéla Babluani
钢铁人2Ivan Vanko/Whiplash乔恩·法夫罗
敢死队Tool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Passion PlayNate GranziniMitch Glazer
2011黑金Tom HudsonJeta Amata
惊天战神King Hyperion塔森·辛
2012送信者MaxwellHany Abu-Assad
黑色十一月Tom HudsonJeta Amata
2013爪哇火线MalikConor Allyn
铁世代他自己Vlad Yudin
2014罪恶之城2:红颜夺命Marv罗伯特·罗瑞格兹 & 法兰克·米勒
2018包伯·拉札:51区与飞碟电影旁白Jeremy Kenyon Lockyer Corbell(英语:Jeremy Kenyon Lockyer Corbell)

电视

年份片名角色导演
1980City in FearTony PateAlan SmitheeJud Taylor
Act of LoveJoseph CybulkowskiJud Taylor
Rape and Marriage: The Rideout CaseJohn RideoutPeter Levin
1981HardcasePerk DawsonLee H. Katzin
1994The Last OutlawGraffGeoff Murphy
1998Thicker Than BloodFather Frank LarkinRichard Pearce

直接发行DVD的电影

年份片名角色导演
1996Exit in RedEd AltmanYurek Bogayevicz
1997Love in Paris: Another 9½ WeeksJohn GrayAnne Goursaud
1998Point BlankRudy RayMatt Earl Beesley
1999Out in FiftyJack BrackenScott LeetChristopher Bojesse
ShergarGavin O'RourkeDenis C. Lewiston
2001They CrawlTiny FrakesJohn Allardice

非动作片

年份片名身份其他工作
1988Homeboy编剧
1994F.T.W.故事
1995Bullet编剧音乐监制

简评

莱文森的处女作,故事发生于1959年,因此一定有些导演的自传色彩。不知是否文化差异,观感上还是80年代的故事,不过大概也是没有手机与互联网的时代才有这样的青春与友情。群像塑造也有人物框架上的主次之分,从行动驱动力而言,伯吉更像第一主人公,但因为副线犹豫是否结婚的埃迪、想娶柏拉图女友的比利在第二阶梯,第三阶梯则是原生家庭关系有问题的芬威克和婚姻陷入尴尬期的施里夫。影片中有很多荒诞无聊的情境与对话,桥段也有趣,但前半小时的观感不好。一是剧作中的建置有问题,第6个朋友并无副线但占了太多戏份,比利出的也太晚;二是Seq1的镜头给的有些问题,伯吉被忽略了,几个男生简章让人脸盲。框架上最喜欢用diner做统一性(B故事),单场戏最喜欢橄榄球答卷和脱衣舞店两场,伯吉骗贝丝上床的戏剧性反讽做的也很有趣。

这个片子的对白难度对我这个半吊子英语水平是不是太高了;我如此喜欢diner的气氛但是这部的diner就是让人爱不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这几个男主过于privileged和diner格格不入吧;这部片子的白天的场景比那天那部吸血鬼的还少;这部莫名的有点接近the White Palace,但是这里面纯纯的男性视角有点让人生理反胃不如看萨兰登和斯派德没有深度的老少恋

隔着一里地你就能闻到[餐馆]里浓浓的雄性激素气味,这正是这部可爱的喜剧片里最有魅力的部分。莱文森为这些半大小子写的对话充满了真挚的男孩式的愚蠢气息,他们此起彼伏的蛋逼听上去像是一场交响。显然这是一部关于男性友谊的作品,但我们知道他们未来一定是各过各的人生,因此这是一部怀旧之作。

夫妻因唱片排放而吵架那场戏,已经成为黑胶唱片迷心目中的名场景了。巴瑞莱文森第一部编导作品,这么一个没有主线的群戏,但人物个个鲜明,转场虽然凌乱,但对话一直在推动叙事发展(而且处处是梗),可见剧本还是很棒的,总之完全看不出是处女作。几个演员那时候还都年轻啊,特别是凯文贝肯嫩得来……

原本以为JFK里已经是能够想到的Kevin Bacon最嫩的样子,没想到还有82年的这部。颜值整体都高到可怕,还有初出茅庐的Mickey Rourke。剧情对话都很讨喜,东海岸的这群涉世未深的犹太小青年们,插科打诨间走向不那么明朗的,却又十分Barry Levinson式的结局。

讲述五十年代末巴尔的摩六名位于生活转折处的年轻小伙在圣诞期间最后的重聚时光,以半即兴表演创作的大量对白的餐馆场景作为诸多情节线索、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固定点。作品有别于传统成长题材影片,放弃完整的叙事总结和角色发展,是一部侧重展现角色对不同环境所作的反应和经历的自我意识的片段式喜剧。

越是话痨电影越难编,要在言谈之间生动呈现五个男人的不同个性和各自生活,绝非易事。Barry Levinson的处女独立编剧,出手不凡。缺点是女性角色力度较弱,不过展现兄弟情的主题,女性作为陪衬似乎也说得过去,或许更应该归咎于时代的局限。米基洛克魅力十足,然而一眼望去却能看出是五帅之中年纪最长的,岁月骗不了人。

获得奖项

  • 第40届金球奖
    第40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第4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4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编剧
  •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原创剧本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