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2020)

UP:2022-06-03

《金刚川》是2020年中国大陆多段式战争剧情片,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管虎、郭帆和路阳共同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影片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片。

金刚川

评分:6.5 导演:管虎 / 郭帆 / 路阳 编剧:管虎
主演:张译 / 吴京 / 李九霄 / 魏晨 / 邓超 / 欧豪 / 邱天 / 周思羽 / 刘显达 / 石昊正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12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
影片别名: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上映:2020-10-23(中国大陆)
IMDb:tt13000980

剧情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即金城战役。在仅剩一条简易桥为唯一的通道,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只为了让大部队能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演出阵容

  • 张译 饰 张飞
  • 吴京 饰 关磊
  • 李九霄 饰 刘浩
  • 魏晨 饰 闫瑞
  • 邓超 饰 高福来

制作

2020年8月正式获批立项,消息指吴京已前往辽宁丹东参演影片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从8月初开拍,9月20日正式杀青,全片拍摄时间不到2个月,网友怀疑紧凑的制作可能会影响影片的最终质量。不过对比《枪火》、《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等先例认为可以期待。

片尾曲为《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由谭维维演唱,吕思清和陈萨参与演奏。

发行

影片定于2020年10月23日上映。含2D,IMAX,中国巨幕,CINITY和4DX等版本。中国大陆票房为11.23亿人民币。

该片原计划2021年9月在韩国网络上映,但遭到一些保守派政治人物和民众的反对,认为其美化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到抗议后,片商主动撤回了《金刚川》在韩国的上映申请。

上一届:《我和我的家乡》 2020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第42-45周下一届:《除暴》

影片原定于2020年10月25日上映,后宣布提档10月23日上映。

简评

一眼就能看出是管虎的作品,他就擅长在一个有限的场景里面叙事。全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志愿军在金刚川渡江的故事,亮点就是高射炮和敌侦察机的对决。除此之外也有大篇幅冗余的不需要的部分。但我看到最后烈士骨灰回国的时候,想到盖在他们骨灰盒上的每一面国旗都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过,想想他们也算是见过这盛世了,不禁有一丝欣慰,他们真实的战斗过,也许他们的故事没有电影里精彩,但我们的今天,却真实的由他们创造,而咱们,中国人,自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金刚川的题材并不新鲜,视角也不新鲜,但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真的很美,我时不时就要感叹一下,太美了。我不是很喜欢分视角叙事,到第三篇章“高炮班”我才真正投入进去,情绪被推到最高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段长镜头,背景里是喀秋莎摇曳落下,张飞从玉米地里穿梭前行,他双手颤抖把哨子放在嘴边,这个动作竟然有点祈祷的感觉,绝望、惶恐和祈求,他希望关磊还活着,但他内心又很清楚,不可能了。张飞在玉米地里来来去去很多次,每次都带着不同的情绪。最后一次,他用强大的精神支撑残破的身体,去完成最后的战斗,那一段是残酷的美,令人战栗。张译太会演了,他让张飞的牺牲壮阔、悲美,有神圣的仪式感。桥边点烟那一段也特别好,“你好生修桥”,言简意赅,失去战友的无言悲痛、和战友各司其职,并肩战斗的默契、以及牺牲的决心,尽在其中。

我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拍摄思路。这么说吧,三个导演都是有一定经验和实力的,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出来老老实实把一整件事从头拍到尾,就单线叙事,拍个90分钟都行,最后的结果应该比现在这样好。还有……为什么要试图从电影里寻找现实(和“真实的历史”)呢?把你的眼睛从屏幕上移开看看你的四周,没有什么比你的生活更现实的了。但是每个人经历的生活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眼睛、每个人的视角也是不同的。而电影就是(且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看待现实的(其中)一个视角、一扇窗户、一种方式,它没有什么普适性,无法让所有人甚至是大多数人理解,就像我们每个个体一样……赫尔佐格说:“我就是我的电影”。承认每个人视角的独特性,是我们避免群体狂热和党同伐异必需的……

要增补细节要多视角表现也不必一个故事讲三遍的,主旋律任务片任务得有点过于明显就很僵硬了。喀秋莎炮弹群像烟花一样灿烂,那个镜头在大荧幕一定更美。第三段无疑最好,故事落到细节实处,张译的表演很动人。关磊牺牲后,他嘴唇微颤着点燃香烟奉于关磊墓前,拿出哨子哑哑地吹了短促的半声,这段给我整哭了…而今夜他在祭奠战友,明晨为他埋骨祭奠的又会是谁呢?比起《金刚川》,英文名sacrifice更能确切说明剧情,是一个为了战友为了任务主动牺牲的故事。“青山有幸埋忠骨”,致敬。

首先就是炮火声十分真实,即使用音响都感觉炮弹炸在眼前,可想而知要是在影院肯定观影效果更好,当然人被成炸成血块,被燃烧弹烧成丰碑这些“真实”画面就更不必说了。其次就是本片的视角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美军飞行员这一叙述视角,会引导观众仿佛他们是正义的一方,戴上牛仔帽向我军扫射仿佛他在正义复仇,是个勇士一般,而高射炮和飞机的对射却又像公平的武士决斗,这是最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他们并非正义,而我们又付出了巨大牺牲,所以这种片绝不能这么拍,关注工兵,高射炮班,通讯兵,围绕炸桥修桥展开绝无问题,我们不描述宏达的战役,每一个兵种,每一个任务都至关重要,我们不讲述伟大的英雄,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片尾的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场景,即使看过了那么多遍,我却依然还是被这些场景打动,这似乎胜过正片。

在国科大的图书馆里看完的。打三分完全是因为这是献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电影,尊重先辈为保护国家做出的牺牲。单说电影本身,四个视角前两个视角两星,尤其是“对手”这一段,重复镜头太多!慢动作太多!美国佬戏太多!能理解想从侧面表现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但是你把一个开战斗机的酒鬼美国佬表现的很猛的样子,资本主义那套个人英雄主义快溢出屏幕来了,跟整个电影完全不搭!直接拉低整个电影的感受。第一部分也挺拉胯,本来应该紧张激动的渡河戏完全没拍出感觉来。而且个人觉得整部片子色彩太艳,太亮了,一点严肃感都没有!既然是献礼七十周年,拜托三位导演,编剧认真点!最后“高射炮班”,“桥拍的不错!把志愿军那种不惧死亡,关心集体的感觉和精神完全拍出来了,拍出了志愿军的“血性”。唯一亮点是张译的表演,真心不错。

我以为影院后排几个人一直叨叨几天了一个桥一直修就是不过去已经刷新我对他们智商的认知了,全程忍不住想拍他们一巴掌后告诉他们演的只是一天一夜抢修桥后渡桥的剧情,是不同战士和美军的视角下看到战况的和发生的战斗,顺便建议他们要不要去测测智商,没想到网上二刷开了下弹幕更让我认识到这类低智人群的夸张程度,而且还甚是自信…到底是怎么才能看不懂这是不同视角下的战况啊,还好意思自信的发弹幕骂一直修桥修了几天就是不过去是不是有病?我不理解,大受震撼。虽然拍的不完美,因为不同视角的讲述方式会让镜头重复度过高和拖沓,完全可以砍掉一半的时长去讲述三个视角,但是值得一看当年的英雄们是怎么义无反顾的用血肉之躯挡下了侵略者们,张译的演技就是值得导演们用他

在看《长津湖》后发现评价中喜欢和这部《金刚川》做对比。于是找来看了。故事设计上很有意思!多角度讲述同一件事的经过,太喜欢这种设计了!一点都不觉得是多余或者重复的设定。第一章《士兵》里暗藏的“未知”都在后面章节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揭秘。第三章《高炮班》张译那一整段太精彩了。结尾的雕塑赞!电影的不足是部分风景拍得比较耗时长,不明所以。部分镜头有点闹着玩的,例如邓超把水壶扔给了一个听不懂他家乡话的小兵。我爸就吐槽水这么重要居然还这样扔,洒一地多浪费。美军的配音我以为在玩游戏,以前常听那个calling for immediate attack。电影最大不足是主旨不明确。前面多角度叙事最后讲了下志愿军的精神,以为歌颂志愿军但美军的章节像是呼吁反战?听说像《敦刻尔克》,之前看过一点,不太像。至少没这部精彩

通过士兵、对手、高炮连、桥四个角度讲述抗美援朝中战士们渡金刚川的一段时刻,表现出我们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我最动容的几个时刻是:老关在明知一炮台暴露且炮弹缺失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让战友离开,自己坚守这个炮台,最终在弹药用尽时刻也想的是拿起手枪继续拼;张排在夜间果断暴露隐藏炮台,点火吸引敌人火力,助主力部队快速渡江隐蔽;以及最后的人桥“神迹”,对我内心的震撼无法用我贫瘠的言语来表达。

虽然我知道只是一部电影不能只执着于史实,但是也不能全是逻辑漏洞只是一昧的渲染情绪吧。若都这么拍,那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看完这样漏洞百出的东西还会相信英雄吗?还会相信有一群人用生命铸造了这个国家吗?导演编剧有没有了解过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桥?轻装部队非要修桥才过江也不知道是怎么想到这么拍的?拍的目的不应该是弘扬爱国主义与主旋律吗?不应该是赞颂英雄吗?是史实不够震撼吗?难道只为了赚钱?如果非要自己艺术创作可不可以架空一下,或者不要在史实基础上那么随意的创作且漏洞百出。两星是给演员的。

一般多视角讲故事的关键是,用关键镜头定位时间,串故事用的。但是这个电影中的关键镜头太长,很多镜头反反复复太多次,也太长。所以变得冗余,另外,其他电影的多视角是为了把复杂的故事说清楚。而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分给每个视角的故事就变的重复起来。这个电影也不是为了讲明白一个复杂的故事,而是为了艰苦奉献的精神。把视角切碎后,每个视角的时长变短,铺垫不够,感情就不够真挚,精神传达不到位。这种精神的基础是战士们近乎走火入魔的求胜欲,就像杀红眼一样,眼中只有一个目标。反而,用第三方视角(美军飞行员)来表达防空兵的感受,宿敌的设定反倒是破坏了这种单一目标的直接,太多余。

非常奇怪的观感,虽然知道很贵,但就是有种美国(是的,美国)B级片(in a bad way)的感觉。据说为了赶“献礼”,只拍了1个月。嗯...看得出来。好的地方是摄影、没有被忽略的女性军人,和特效。看幕后纪录片,摄影基本上是独立确定风格了,也导致了片子画面看着美,但缺乏现实感。剪辑上出了很大的问题,可能也是时间真的不够,过多重复镜头、慢镜头、空镜,就这样把全片抻到了2小时。过桥这件事,一旦没了紧张感,也就完了。因为镜头少,演员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喀秋莎”很帅!喜欢最后的虚拟摄影机英雄群像雕塑。

获得奖项

  • 第12届澳门国际电影节
    第12届澳门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莲花奖-最佳男主角 / 金莲花奖-最佳编剧
    提名:金莲花奖-最佳影片 / 金莲花奖-最佳男配角 / 金莲花奖-最佳摄影
  •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导演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导演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导演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