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2017)
UP:2022-01-25
大世界简介
南方小城,大雨将至。工地司机小张为了挽救和女友的爱情,抢劫了老板的巨款,引发连锁反应。几股势力纷纷对小张展开追逐。原本没有关系的他们,命运产生了交集。在一番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后,他们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历时三年,导演刘健一人身兼多职,用独特的画风描绘了在一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黑色幽默故事,呈现出一幅独特的时代风景画和社会众生相。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刘健 第5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提名)刘健 第1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刘健
大世界剧照



刘健 Jian Liu导演
朱昌龙 Changlong Zhu配 小张
曹寇 Kou Cao配 黄眼
杨思明 Siming Yang配 刘叔
马晓峰 Xiaofeng Ma配 瘦皮
曹恺 Kai Cao配 老赵
简评
因为一沓钱闹腾的一出黑色幽默犯罪悲喜剧,最后不仅落得人财两空,还受牢狱之苦。影片中的小县城生活图景逼真到如临其境,有了那人间烟火味,众生群像戏也拿捏得适度细量。虽然此片是现实主义题材,但音乐却很罗曼蒂克,没找到原声带很遗憾。另外片中有很多讽刺的台词,“尿床尿出了台湾的地图”,“英国都脱欧了还去英国留学”,“疯子傻子还是装疯卖傻”“多少人因为一时贪念命丧黄泉”,“盖茨扎克在大学肄业后才赚了钱”……怪不得提名柏林金熊,也是有政治敏感因素呢。ps:本片有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在疫情肆虐全球的今日,看着真让人害怕。
挺不错的,多线叙事和黑色幽默有点盖里奇和昆汀的意思,出场人物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各种巧合碰撞,围绕着100万人民币各色人等开始了一天荒诞的故事,一个小时出头能讲成这样很棒了。中文片名叫大世界,讲的却是很小地方的各种底层人物,英文名have a nice day更贴切一点。缺点是画面风格写实却粗糙,人物呆板,配音也比较业余,台词水平一般,网络用语和热点事件显得格调不高。另外,中间加的一段mv很有意思,风格强烈
是社会底层但又不是典型的社会底层群像,满嘴仁义道德名人名言的社会混混,信佛的黑道头目,开猪肉档送女儿出国念书的杀手,爱好发明的餐厅老板,为送女友出国整容而偷钱的青年,也许复杂的灰色才是社会底层的底色。其中安插的长达两分多钟的海浪画面、我要去香格里拉的50年代大跃进海报混搭波普风MV,看得出刘健的尝试。叙事上比《刺痛我》成熟了,比起处女作的凌厉,大世界给人悲悯的温柔感。
每一个贪婪的人都走向了殊途同归的结局,被金钱支配的欲望挑动着人们的神经,让人癫狂,让人陷入五彩斑斓到晕眩的幻境里无法自拔,大世界是无数人的小世界的组合,一个小世界的崩解在大世界里又是如此无足轻重。很奇怪,这么粗糙黑暗的画风并没有让我感到不舒服,或许黑暗本身就是一种绝好的掩体,淹没在霓虹灯下,杂乱的街巷、破旧的小区、肮脏的店铺,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因为不起眼而让人心安。
短短的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讲述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事件,一环扣一环,人物很多但是都有合情合理的联系。只是有些人物的刻画还是有点薄弱,时间毕竟在这。但是其实拆分一下都可以拍成两部电影。有黑色幽默在里面,画面也很赛博朋克。色彩也很好。最后还有庞宽写的片尾曲,意外的惊喜。希望国产可以有多一点的这种类型的动画。
最荒谬的不是电影里黑吃黑的犯罪故事。而且电影当中的各种混搭的时代的细节,电影里一方面是各种奇奇怪怪的黑科技,透视眼镜定位,改装战锤手枪,然后是怀旧风满满的网吧CF和光环海报,再又是新闻联播、非诚勿扰的经典配乐,再加上张蔷的片尾曲,竟然是致敬的80年代,这些元素混搭在一起真的有点魔幻现实的风格。不仅如此,还有英国脱欧和特朗普选举,更荒谬了。电影是2017的,地点感觉是设置在了城中村,电影里的细节应该也是导演的回忆。主线故事非常简单,当然也有非常多的黑色幽默。还有,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来说,它的音乐和美术其实还说我很有特点的,不过人物有时的动作和配音我认为还是有点机械了,可以改善一些。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不知道新作《艺术学院》又会是怎样的风格。
5+1+1,抛开所谓的黑色幽默讽刺,社会真实,三大电影节入围,本片的色彩人物极具特点,营造的破败、颓废的时代氛围十分到位,而最为出色最为优秀的则是本片的音效配乐!为原本的平静的动画增添极多层次与感官体验。而主要的一点是本片主创是刘健教授一人,这也导致了精力与细节难以做到位,当然这不是一种抨击与批评,而是一种理解,大致便是这些,最后还是感谢刘健教授,敬佩刘健教授~
有点失望。故事框架不错,但是填充得太水太无聊了。配音完全棒读,人物动态僵硬缺乏细节,漫长的空镜和静止镜头,这是“风格化”吗?这是偷工减料。一个人做动画电影是不易,可如此直白地暴露缺点,反而掩盖了动画这一媒介本身的魅力。何必要七十七分钟呢?省点时长,加点关键帧,找几个靠谱的配音演员,我相信既无损于导演坚持的美术风格,也能大幅提升观感。
难以想象如果用真人去拍会是怎么样的观感,同样脱胎于《两杆大烟枪》,从A到B到C到………最后所有人物在看似巧合实则必然要重叠的黑色命运里,荒诞只是一层皮囊,每个人本质里贪婪和残忍是发自内心的本能,没有人是善良的天使,也没有人是无辜的受害者!不同于相同黑色幽默的《疯狂的石头》,《大世界》更黑更真也更宿命,虽然是动画的手法,但是每一个场景都好似就是身边的穷街陋巷和下九流的烟火气,也许,正式因为底层的贫穷才让命运改变了自己。这不是给孩子看的动画,是给我们成年人看的市井法则。世界不是都那么精致光鲜、香车豪宅,社会是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不同格局所构造的复杂塔楼,而恰恰,我们活在底下那层我们称之为大世界的平民窟里…
有动画人愿意为最底层,最糟糕的世界发出呐喊的声音本来就是一种荣幸。背景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各种时代印记和底层人物的心理描写都描摹的生动而又细腻。不完整的广告牌,四处可见的正在施工的房子,破败无人的小旅馆,传销着关于色情的小广告,耳熟能详的新闻联播开场,面包二厢车和带着“糙”味的普通话。此片的画质与手绘太过于真实,传达出阴郁,压抑和绝望的气息。这是一场闹剧。如果运用正常拍摄的形式,传达出来的虚拟中的真实感,年代久远记忆中的消逝感或许会没有这么强烈。正是因为有了动画形式的创新,才使得这一系列涉及不同阶层的闹剧更加具有反讽的效力。但看完了还是绝望,生而为人,即使活在如今的我们,依旧知道这样的大世界是世界的常态,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来到成人世界。ps:真的很好奇如果是真人效果又会怎样。
继续沿袭了上一部《刺痛我》的风格,叙事手法环环相扣,阴差阳错,拍摄手法幽默现实。但这部的台词就精炼了许多,不再像上一部那样平铺直叙,语言上明显是在朝更哲学更玄妙的方向迈进,如上帝和佛之别,自由的三种层次。导演也许想说,像彪哥那样退隐,克制自己的贪欲,才是解脱之法吧。配音台词读的实在太差,像在读课文,表现很自然的反倒是网吧女网管和“黄眼“卖馄饨的女朋友。
把五花八门的波普符号一通拼贴,虽然讨巧,但也需要扎实的观察意识和应用选择,这才是难得的,尤其出现在内地。文革时期的大字报浮夸风社会主义红色美学,到80年代“淘金记”城市化残巷败楼低度开发,再到新千年电子时尚信息爆炸全球化狂潮,三个时代的集合构成了这个和flash动画一样简陋的荒诞不经的中国。,尤其是它本可以做得更好。留在本地,作为某个切面存在着,意义到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