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2018)

First ManUP:2021-03-11

《登月第一人》(英语:First Man,新加坡、台湾译《登月先锋》)是一部于2018年上映的美国传记历史片,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妮可·佩尔曼(英语:Nicole Perlman)和乔许·辛格编剧。电影改编自詹姆斯·R·汉森(英语:James R. Hansen)传记《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壮的一生(英语:First Man: The Life of Neil A. Armstrong)》,由瑞恩·高斯林、克莱儿·芙伊、寇瑞·史托尔、杰森·克拉克和凯尔·钱德勒主演。

登月第一人

评分:7.7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编剧:乔希·辛格 / 詹姆斯·汉森
主演:瑞恩·高斯林 / 克莱尔·芙伊 / 杰森·克拉克 / 凯尔·钱德勒 / 寇瑞·斯托尔 / 派屈克·福吉特 / 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 塞伦·希德 / 奥莉维亚·汉密尔顿 / 巴勃罗·施瑞博尔 / 谢伊·惠格姆 / 卢卡斯·哈斯 / 伊桑·恩布里 / 布莱恩·达西·詹姆斯 / 科里·迈克尔·史密斯 / 克里斯·斯万博格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141分钟地区:美国 / 日本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第一人 / 登月先锋(台) / 爱月之人(豆友译名)
上映:2018-08-29(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213641

登月第一人简介

影片将聚焦美国传奇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点讲述他在1961-1969年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月者的过程,同时也展现出人类在这次史上最危险的宇宙探索征途中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国家与个体牺牲。
  影片根据詹姆斯·汉森的传记作品《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改编而成。
  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1930年出生,2012年逝世,是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宇航员。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伊恩·亨特 / 保罗·兰伯特 / 詹姆斯·D·施瓦姆 / 特里斯坦·迈尔斯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达米恩·查泽雷 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克莱尔·芙伊

简评

已经足够好了,尤其是在对女儿情感的处理上,导演非常非常克制。看到有的评论说在登月时刻是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情感应该喷涌而发式的来调动观众情绪,实在不敢苟同。而恰恰是电影内在的反英雄主义,它的反思和克制,让这个人尽皆知的题材有了些许不同的闪光点。如果一直活在过去,阿姆斯特朗不可能完成双子星计划,更不可能登上月球。同样,电影叫做第一人而不是Armstrong,因为这个第一人的背后有太多做过尝试、遭遇失败、甚至失去生命的第一人们。

对比《爆裂鼓手》《爱乐之城》本片虽然有野心,却也只拿到视觉特效奖。……第一人称的视角,代入感的体验很强烈,特别是从升空到脱离地球引力的整个过程,非常煎熬,然而一直到片尾,到了月球也依然没有把之前张力释放,缺少一个破口。…… 根据传记改编,和《心灵投手》一样,掩盖了夫妻离婚,并且原创了月球丢手链,家庭对话内容。……说个段子:2030年我们登月,美国人最怕什么?怕我们发现他们根本没有登陆过月球。……登月后的场景和真实照片和视频一模一样,看不见一颗星星。这也是“摄影棚理论”论据之一。难道是导演故意而为之?还是受到嫦娥3号4号照片的影响?

拍的真的好,我要是美国人我肯定给五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拍摄答辩,有这片三分之二水准,算了,我们的观众也欣赏不来这种没那么商业的片。全片大量使用手持镜头,很喜欢视点的选择,对比黄海,舒服多了,那个是真的晕。我很喜欢导演故意放弃的那些部分,一些技法和镜头。两个地方给我的感觉特别棒,一个是音乐,吸引我来看这片的就是因为里面的音乐,另一个是每次升天时一系列镜头剪辑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我觉得导演拍出来了他想要的效果。

大眼达米恩在《爱乐之城》获得奥斯卡奖后,有所感悟,在音乐歌舞片完成后, 又开始承担起社会责任,拍摄了这一部美国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的传记电影。电影力图拍的真实又不失故事戏剧性,我自己看完之后觉得导演成功了一半,成功的是是高司令忧郁的眼神和剪辑及叙事节奏方面,虽然影片里面导演已经很用力的使用视听语言去表现,但是也不知道是本身传记影片不好拍的原因,我觉得故事性和戏剧性或是其他特点什么的还是不够出众,给人感觉整个电影观感都没有让人非常能够投入

。以极度个人化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人类的一大步”的故事,但整个片子所关心的仅仅只是“个人的一小步”是如何完成的。女儿的死也许给男主带去了死亡向往,墓地放下棺材的声音和双子星舱门关闭后的声音一模一样。在月球环形坑前扔下去的手链在黑暗中消失为一个点的影像也与阿波罗号在宇宙中渐渐消失为一个点的画面相呼应。导演处理远景镜头的构图和光影是真的很美。登月成功后的寂静时刻也如此令人心醉。登录失败的声明和阿波罗11号发射的声画结合也很爱了。

以登月第一人的人物视角解读宏伟的登月计划。既保持了纪录片才具有的高度还原的真实感,又能将人物情感融入进来,让整部片子变得有血有肉,不至于那么枯燥。人物情感的小和宏伟事业的大形成鲜明对比。影片没有过多描绘登月的政治影响,插国旗的画面都是一带而过,反而着重描绘阿姆斯特朗对女儿的思念;最后把手环抛进月球深坑的场景非常触动人。一个被大众熟悉的题材拍出不一样的东西实属不易,能把枯燥的内容拍得引人入胜更是难得。情感和细节都不错,非常值得观看。

原本以为是科幻,原来是阿姆斯特朗的传记片。就电影质量来说个人觉得中规中矩,瑞恩高司令虽然全程基本都是板着一张脸,我却能清晰的感知到他在阿波罗计划实施前后的情绪。但是从艺术主题来说,这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敬佩默默付出一切代价的宇航员们,不管美国登月是不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都将是人类登月史上伟大的一刻。永远,永远对自然科学保持敬畏之心,永远,永远对未知和天空保持好奇心。宇宙之美,宇宙的神秘和奥妙,真期待在有生之年能亲眼见证我们的航天时代能有更大的突破。宇宙星辰,永远值得我们扬帆起航。

前80%全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平庸戏,却是高司令的演技巅峰;最后20%终于有点看头了,万万没想到高司令的演技却崩了。我佛了。达米恩一向最占优势的调度和剪辑,这次远没有他的两部前作出色…不,应该用“烂透了”来形容。在一个登月传记片的语境下,达米恩的右派政治倾向稍有克制,但依然微妙而绝对: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心工作的父亲和一心持家的母亲;新闻中一个法国女子用英文表达对美国的狂热崇拜;对左派(抗议的黑人)进行了象征性的短暂描写并且没了后文,给观众一种“人家都想着登月、想着全人类了,你们左派还在纠结底层边缘人群吃不吃得饱,还在一口一个whity搞反向歧视”的印象。从个人和家庭的视角切入历史性事件,乍一看新颖,实际上根本是无用功:既然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看纪录片呢?68 /100

登月第一人和星际探索如此迷人,理性克制的主角、艰巨的外太空任务,登上外太空后没有对壮举的赞美也没有对银河瑰丽的咏叹,而是告诉你这是一个肉身的人被放置在一个密闭环境之中,他生活的窘境被成倍的放大,整个宇宙都是他孤独的外化。我也想到奥特曼中的经典回,被父母冷落、被同龄人欺负的小孩,夜晚跑到小河旁坐下,用手电筒照向外太空,期待着宇宙的回信,地球无法回应他的期待,似乎宇宙可以。似乎宇宙也不可以。

说实话对这个题材本身就不是很感兴趣,而电影的前一个小时又真的挺平庸的,就算是试飞试验的动作场面都很难吸引人、镜头的选择也叫人迷惑,前段(以及全片)真是靠着配乐和辅助视效试图盘活整部电影,还挺无聊的。不过主创选择了一个稍显独特的切入点,在平庸克制之下抓住了孤独迷茫这根准绳,始终聚焦于阿姆斯特朗的内心状态,煽情虽俗套生硬但还是有点效用的。登月前后的一系列叙事升华了全片,让电影有了更多复杂的观感,感受到了一些浩瀚宇宙中的渺远与宁静。这是达米恩一次不过不失的尝试,音乐与制作上依然发挥着特色,而即便没那么好看,走出题材的桎梏也是值得肯定的,望叙事需要更自如一些,减少乏味感

耳熟能详的事件,太熟悉的名字,第一次近距离看这个过程,虽然是电影,但是梗概没有过多演绎。前半部分少许拖沓,脉络凌乱。后半部分进入主题,没有刻意制造紧张的情节,也算减少了套路,尤其返程几乎毫无表达,本来是可以从商业片的角度,加入很多“戏”和“紧张”情节,但是他们更多加入了社会对这一事件的抵制和反思,还有个人情感和家庭的变化,这反而更觉得真实,如果想看紧张,看戏,看口号,看煽情,要看第二天晚上的俄罗斯同类电影《天际行者》。

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颗粒却很细腻,这月球上的足迹啊,人类用了多久,付出了多少代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死了太多人了,那些人都是他的朋友、同事和伙伴,Neil才如此不能被阻止,如果登月不成功,他也是要为这个项目死的,高司令是很优秀的演员,他竟演出了离月球越近时Neil反而越狠越恨的状态来,谁都知道这是政府的面子工程,但最好闭上嘴巴,伟大不是当事人想做出来的,伟大是被逼出来的,伟大是悲剧性的。Neil看向蓝色地球时,他想起的是自己过世的小女儿,想起的是自己与女儿关于月球的美好回忆,所以比起其他人的激动,他更多的情绪是伤心、是寂寞,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痛苦都随着手链滑向月球坑底。

获得奖项

  • 第39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9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音乐
  • 第76届金球奖
    第76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配乐 / 最佳视觉效果
  •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配乐
  •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提名:金卷轴奖-最佳电影音效剪辑 / 金卷轴奖-最佳电影对白剪辑 / 金卷轴奖-最佳配乐剪辑
  •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配乐 / 最佳剪辑 / 最佳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效果
  •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最佳原创配乐
  •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原创配乐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55届美国声音效果协会奖
    第55届美国声音效果协会奖
    提名:真人电影最佳音效
  •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届亚特兰大影评人协会奖
    第3届亚特兰大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十佳影片 / 最佳原创配乐
  •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音乐
  • 第23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第23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历史电影艺术指导
  • 第18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原创配乐
  • 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电影 / 年度女配角 / 年度英国/爱尔兰女演员 / 技术成就奖
  • 第6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6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作曲 / 最佳剪辑
  •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23届金卫星奖
    第23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剧情片 / 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女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剪辑 / 电影部门-最佳音效 / 电影部门-最佳美术指导
  • 第17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第17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辅助视觉效果
    提名:最佳电影视觉效果合成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视觉特效 / 最佳艺术设计 / 最佳音效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视觉效果
    提名: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响 / 最佳音效剪辑 / 最佳混音
  • 第33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第33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提名:电影长片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