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2010)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UP:2021-12-20

《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英语: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香港译《爆女大格斗》,台湾译《歪小子史考特》)是一部于2010年上映的喜剧电影,由艾德格·莱特执导,改编自布赖恩·李·奥马利(英语:Bryan Lee O'Malley)的视觉文学《歪小子史考特(英语:Scott Pilgrim)》。

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评分:7.1 导演:埃德加·赖特 编剧:迈克尔·巴考尔 / 埃德加·赖特
主演:迈克尔·塞拉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 基南·卡尔金 / 克里斯·埃文斯 / 安娜·肯德里克 / 布兰登·罗斯 / 艾丽森·皮尔 / 詹森·舒瓦兹曼 / 艾伦·王 / 萨特亚·布哈巴哈 / 马克·韦伯
类型:喜剧 / 动作 / 爱情 / 奇幻
片长:112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爆女大格斗(港) / 歪小子斯科特(台) / 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上映:2010-08-13(美国)
IMDb:tt0446029

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简介

梦想成为歌手的摇滚青年斯科特(迈克尔·塞拉 Michael Cera 饰)有一支乐队几个死党和一段不堪回首的恋情,他深爱的前女友安维·亚当斯(布丽·拉尔森 Brie Larson 饰)被自己崇拜的同行横刀夺爱。正当悲观的他陷入了深深的感情阴影中无法自拔时,高中生少女奈福斯·周(爱伦·王 Ellen Wong 饰)和梦中情人拉蒙娜·花(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 Mary Elizabeth Winstead 饰)同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斯科特对花一见钟情,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必须先打败她的7个邪恶前男友,才能得到花的芳心。而此时,安维亚当斯的归来和奈福斯·周的乱入又为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增加了难度。
  影片使用了例如主角三条命、打BOSS升级掉金币、战败重新读档等经典的格斗游戏桥段,使得整个电影充斥着浓浓的漫画风格,游戏爱好者绝对能从中找到共鸣,不容错过。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迈克尔·巴考尔 / 埃德加·赖特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剪辑保罗·马奇利斯 / 乔纳森·阿莫斯 第13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动作片(提名)

简评

唯一槽点:人物太渣。其他都不错,是爽片,看的真爽,肾上腺素拉满的那种;剪辑和拍摄风格非常意识流;最开始打电动那儿是战队梗我get到了,罗斯演的角色妥妥地明示大超,最后的武士刀对决也是我的g点之一,对了还有我女神anna kendrick的客串。给分8-

《僵尸肖恩》导演当年引领电影游戏化失败的作品。游戏化的对决场面和视听上的部分花活是亮点,但整体的情节编排和叙事节奏没跟上,故事本身干瘪不可怕,高潮推动乏力才要命。本来咱中国当时有一个导演也可以玩真人电影游戏化,甚至形式内容的结合做得比《歪小子斯科特》要强,那就是《李献计历险记》的导演李阳,可惜他被扼杀了,反而是把《李献计历险记》翻拍砸了的导演现在起飞了……

看本片是因为平时浏览的游戏网站提到过,男主的长相和表现都像是个loser,但其实他很能打,很鸡贼,而且他有个厉害的前女友,这形象就有点割裂,让人很讨厌,好在我很喜欢女主,从科洛弗到凯特,一直都很漂亮,其他还有各种熟悉的面孔,美队,超人,惊奇队长,小鬼当家的弟弟,都好年轻啊,还有几个有意思的设定,和日本双胞胎的斗法,素食监督警察,rock&suck,最后记录一段女主的台词: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如果可以,我只想努力活在当下

用通关打怪的方式将追寻爱情的故事游戏化,快节奏的场景跳跃和情节切换也像游戏的实时变换一样让人应接不暇。属性说明、"Pee Bar"、加命、金币加成、召唤神兽打斗、状态栏、电子游戏背景音乐等游戏因素和立体化的拟声词等漫画因素以及不少致敬彩蛋引起观众共鸣,幽默的对白也让观影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多媒介元素的结合给了故事本身一种似真似假的神秘色彩,在电影的主线剧情和游戏的进阶过程间反复切换。"梦中"画幅的变动筑起第四堵墙给人以明显的窥视感,而结尾“Continue?”倒计时又给了观众想象再创作的参与空间,如果在性格塑造上再鲜明一些,感情线再清晰一些可能就更不那么显得“为游戏而游戏”了。

这一个疯狂的游戏,真的是太欢乐了,导演你真的是太有才了,太有想象力了。影片唯一的缺点,就是持续的高能,让节奏一直处于很High的状态,有些时候会让人角色有些疲劳,但其他方面怎的是太有趣了。影片致敬了不少电玩,整体也是浓浓的漫画风与闯关游戏相结合,也可以解读为这是男主内心对外部现实的臆想(真狠青春),男主为了和女主在一起,要与一个个前男友对抗,获得认可,各种打怪升级,拿装备(金币)拿经验拿Buff,本身在这些演员的选择上就很有看点,更别说被一场对战,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趣味性,加上对电音本身的运用,以及各种动作戏的酷炫,让整个故事夸张又十分好玩,最后男主迷失自我损失了一条命,到找回自我认清自己对他人的感情,真正的成长起来,更是把影片升华了一下,毕竟到底什么才是真爱,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①以渣男男主在两个女生间反复横跳为线索讲述了男主各种通关打情敌(有时是打斗,有时是乐队pk)的故事。②并非电影游戏化,因为影像的性质依然是「浸入」而非「交互」。③青春活力感的营造:各种游戏式的分屏、特效与音响;不少相似性转场;激情的配乐;活泼可爱的角色表演;等。④角色塑造和叙事的脉络都太仓促。

埃德加赖特简直是天才,将一个几乎没有情节的烂俗故事拍的这么天马行空,各种游戏梗和满屏的漫画感从视觉上第一视角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这种新鲜感大概从打算阿三前男友后就快要消失殆尽了,往后都是风格的重复,比较无聊。之所以打四星还是因为埃德加赖特太懂懵懂的宅男情结了,尤其是对女友的幻想和爱情的抉择的浪漫化呈现,打败前男友的情节像闹着玩一样又具有情窦初开的单纯幻想,结局太浪漫了,将俗气的思想变得灵动。每个演员都选的很棒,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可以说满足了很多宅男对女友的幻想,漫画一样的外形和知性的性格,简直完美

三星半,埃德加·赖特绝对是拍这类新奇片的首选导演,快速剪辑与PPT式的不断切镜,不停歇的摇滚乐,电子游戏中夹杂着不同的青少年故事,摇滚的band and life,新欢旧爱与cheated,才华的攀崇与新奇之爱的尝试。那个突然闯入的叛逆女孩,紫色、绿色不断换着发色心情的女孩。配角的喜剧部分非常出彩,冷不丁的姐姐和无处不在的眼镜妹,邪恶前男友们战队与整个小town都有交集的girls故事相遇,有青春荷尔蒙的乱搞,不负责与不定爱,不过爱的试错后便能找到那个meant to be吧。打怪升级的硬币横飞,夸张字体的画外之音,强大cast的特色客串,整个剧情真的飞起十足,虽然电玩的内核总是带一份幼稚,但谁不想在这不想长大的电子低音中翱玩。cast和表演真的惊艳到了。个人向电影,渣男对渣男团,美女争风吃醋,舍友和女鼓手都是超强支柱。

重看感叹,当年还不知道这一堆选角有多炸裂 以及,麦克塞拉真的是好莱坞甚至全世界独一份,的男的。觉得他很烦像呼吸一样简单,随时想打他,但就是不会真的讨厌他。以至于,那张脸明明很一般,还是会产生深深的怀疑: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可爱吗?不想承认,但我的guilty pleasure里确实有麦克塞拉

前一半看得我来气,主要是因为小刀,被分手了竟然会选择黑化雌竞hhhh一看就是吊男才有的脑回路,还有就是男主没有任何招人喜欢的地方竟然还设置了这么多女生喜欢,整个故事就像特别self-centred宅男坐在家里lg意淫。剪辑在有趣和俗气的边缘反复横跳,音乐就一般吧主要为了突出他乐队很烂我看懂了,女性角色打斗戏的镜头特别男凝,能看出想把Ramona拍成"有个性"的酷女孩,然而成品大失败性格平面得比一张纸还平,小刀是里面最有血有肉的角色了。唯一加分的是女性角色都蛮可爱,结局也把啥比剧情稍微圆回来了一点,也算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吧,为了青少年亚文化来看的,漫画游戏组乐队,确实很贴近生活,稀烂的botb和永远出不了头的local band什么的,在哭了求你别骂

埃德加风格化最强烈的作品,把摇滚、漫画和游戏元素一股脑地全倒进来了,还有各种划变隐性剪辑,他已经把所谓“视觉喜剧”玩得很纯熟了。但是也很快变成了一种meme式电影,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并没有让人continue的欲望了。这部影片的“快”或许是我看过最接近动画的一处。

分是给画面还有剪辑上的创意的。青春片我不追求剧情,但男主选角实在太太差了太割裂了,男主长得也太nerd了,声音动作都是扭扭捏捏。他才是该演gay室友那个,换他室友来演男主吧。剧情里给他的人物刻画更是毫无魅力毫无独立人格……一副loser的样子加上完美的loser性格能谈到女朋友毫无说服力了,还这么后宫实在太意淫,人设太割裂了。可能漫画里那样可爱点的人设会让我更接受这个故事吧。

获得奖项

  • 第5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5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13届青少年选择奖
    第13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最佳动作片男演员 / 最佳动作片女演员 / 最佳动作片
  •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37届土星奖
    第37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奇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