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踪迹(2011)

The Sword IdentityUP:2021-10-04

《倭寇的踪迹》是一部2011年的中国武侠片,为徐皓峰首部执导的电影,改编自徐皓峰2003年的同名小说。演员有于承惠、宋洋、赵圆圆、马君和徐鸥仪等。

倭寇的踪迹

评分:7.3 导演:徐浩峰 编剧:徐浩峰
主演:于承惠 / 宋洋 / 赵圆圆 / 马君 / 徐鸥仪 / 马可 / 刘哲欣 / 姚未平 / 欧克勤 / 李桂生 / 薄冰 / 米娃·木拉提 / 肖勒娜依·艾尼 / 哈斯艳·叶尔肯 / 陈建兴 / 刘章印
类型: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
片长:108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Sword Identity
上映:2012-02-24(中国大陆)
IMDb:tt2044077

剧情简介

明朝末年,倭寇在中国沿海四处打劫作乱,名将戚继光以夷之长制夷,将倭寇独有的倭刀改良引为己用,终于连战连胜,天下得以太平。戚继光死后十数年,逐渐被人遗忘,当时的武林由四大门派所统领,任何人试图开宗立派须经四大门派同意方可。这时突然出现了两个人,带着戚将军改良的倭刀要和四大门派比武,以让戚将军所创刀法能占一个名份,继续传于后世。然而四大派却以他们的兵器似倭刀为由,诬蔑他们为倭寇,向他们展开追捕......

演员

  • 于承惠 饰 裘冬月
  • 宋洋 饰 梁痕录
  • 赵圆圆 饰 裘夫人
  • 马君 饰 郄佬
  • 徐鸥仪 饰 赛兰
  • 马可 饰 赣岗
  • 刘哲欣 饰 刘铠
  • 姚未平 饰 左偏使
  • 欧克勤 饰 蔡佬
  • 李桂生 饰 王佬
  • 薄冰 饰 陆佬
  • 米娃·木拉提 饰 赛梅
  • 肖勒娜依·艾尼 饰 赛竹
  • 哈斯艳·叶尔肯 饰 赛菊

奖项及提名

奖项类别被提名或得奬者结果参考
第48届台湾金马奬最佳新导演徐浩峰提名
最佳改编剧本徐浩峰提名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倭寇的踪迹》入围
最佳处女作导演徐浩峰提名
第36届多伦多电影节发现单元《倭寇的踪迹》入围
第33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倭寇的踪迹》入围
最佳新导演徐浩峰提名
2012年度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动作电影竞赛单元《倭寇的踪迹》入围
2012年度大阪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倭寇的踪迹》入围
最佳影片《倭寇的踪迹》提名
2011年度香港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倭寇的踪迹》入围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徐浩峰提名
最佳编剧奖徐浩峰提名
艺术探索奖《倭寇的踪迹》获奖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内展映单元-中国新片《倭寇的踪迹》提名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徐浩峰提名
第6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导演奖徐浩峰获奖
第2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新人新作徐浩峰《倭寇的踪迹》获奖

简评

徐皓峰可能在他这部里面把搞笑劲头全用完了,用过了,甚至达到了有点荒诞的效果,但又荒诞的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网络段子喜剧的市场要求,还有演技在线的演员和不在线的演员,仿佛把我看进去的电影,又一下剥离了出来,台词过于现代化,有的台词过于西式,整部电影就陷入了让你无限置身其中又剥离出来的循环中,但是导演的风格还是锋芒毕露的,后面柳白猿就好了不少,师父最佳

这两天读了小说原作又重看,除了某些情节一致,完全是两个故事,不过两版都相当有意思;红拂夜奔式的玩笑讲述、一个“倭寇”搅乱南京城的官兵制度讽刺、全民无厘头狂欢改成了“老百姓看不到”的清幽武林轶事,处处睡女人的“倭寇”也成了克己复礼满脑子只想留下戚家军刀法的君子;maybe除了预算约束和过审压力,从写故事到拍成片的时间里徐导跟裘冬月一样,欲望已经变成记忆

没有爽快的战斗,没有大江湖背景,但这绝对是一部优秀的武侠片。格局很小,就是一个小城镇的故事,场景也集中在大院和小船,但是小格局才能把每个人物都能生动刻画。本作的打斗绝对是一大特点,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动作,基本都是瞬间决出胜负,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比武,而且大多数打斗都是横向进行,颇有格斗游戏或者舞台戏剧的感觉。影片主题也是两种不同的武学理念之间的对抗,标题“倭寇的踪迹”是个烟雾弹,让人感觉是明代抗倭的故事,但是观看影片之后,发现这个标题实在是妙,“倭寇的踪迹”既是两个戚家遗卒的行迹,也是指他们手中的改良倭刀和刀法,虽然标题如此巧妙但是标题也是这部优秀的动作片不能大火的原因之一。

很特别,感觉非常安静,对决的架势看着相当不错,对我而言是武侠的一种颠覆,说实话我有点反应不过来,可是再细品也觉不出多大味儿来,且观影体验实在不能叫好,有点太端着了,尤其是那股子莫名的文艺和一堆不入流的笑话以及平庸的表演(裘郗两位看着就舒适不少)扯在一块的时候,有种落差感。其他么……慢慢品好了。

怪里怪气、神神叨叨的调子我很喜欢,徐浩峰一贯擅长用真诚语气讲述一个虚构谎言。后面有点受不了了,让于承惠老爷子像一个“马保国”,良心不会痛么……打开弹幕一看,完蛋了,都在刷屏“这次我真相信马保国有真功夫了”。这种反应就很吊诡,相信这绝非导演本意,可假设想推广一套武学时空,这种拍法只会愈发小众化。普通观众只会觉得,一边哀叹“逝去的武林”传承已断,一边拍出阳春白雪是故作高深。然而真实世界里戚家刀用到了现在,而且电影里的形制明显不太对。最后吐槽一点,在武林故事模型里,“名门正派”四个字都快成了专用反派大BOSS了,现在仙侠小说也爱用这个模型写,看多了其实挺烦的。

极度写实简练不花哨不讨好观众的武侠片,具体体现在镜头动作设计剪辑等方面;如影如响、模拟马战的漫长前戏+一招分高下、鸳鸯阵、纸浆铠甲、不开刃增加一掌的戚家倭刀,很新颖的概念和想法。感觉在服化道布景等方面和前述的这些点上对古代的还原做的很棒,怀疑是为了这些武术和历史方面的细节和冷知识拍的电影……故事和台词都很简单直白……表演上镜头语言上格调气质上是不是有点绷着有点做作故作深沉了?塔塔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仅仅是给男主加爱情戏给官员加铁甲吗?改娥(和裘夫人一个演员)的存在是展现裘秋月对夫人的心软不舍吗?有点懵,先给三星

三星半,除了不成系统的表演和愚蠢的喜剧成分,风格的完整度也就是《师父》的雏形,但它确实彻底推翻重写了已是一潭死水的武侠类型,除了视觉观念的革新(一霎那的动作的蕴含了极大的剧情信息量,分不清是没拍清楚还是自己跟不上导演的思维),徐皓峰电影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将武侠生态的描写拔升至了与传统类型片中着重人物刻同等的重要性,而这种生态又超越于武侠本身,是民族的,也是社会的。

看得很无聊,不明白如何能有7分。看其他评论说是武学人士才能看到门道,但这武打真的不好看而且怎么看都觉得不合理。。算了除开这部分先当我一白痴观众不懂吧,但作为一个故事最基本的抓人的剧本,合适的叙事节奏,有趣或有魅力人物能力也是应该做到吧。。裘大哥铺垫半天一棒子没了,各种看不懂的动作快切,主角无聊做什么试验,那堆女人叽叽喳喳的无意义情节就很有尿点。。

【2023年第80部】徐浩峰的电影有一种冷峻的美感。只是当中部分有些情节没懂,看似荒唐的部分。而更有趣的是,裘夫人似乎喜欢上了他,因为最后她站在窗前无心和自己有私情的护卫所问的:裘冬月是否会回来。同时他们在镜头中各自站在了独立的窗前,彼此被断隔开了。而最后戚家刀放到落满了尘的库房,也暗示着这群既得利益者的阴谋。留下功夫没那么好的,好解决....徐浩峰镜头下的武林总是透露着算计的江湖,或许这才是江湖!

“现在天下太平,不和小儿游戏,又能做些什么?”武林大佬抬头看了看天,气定神闲地说道。没有倭寇,既然百姓说有了倭寇,那就有倭寇吧。对于政治家,没有倭寇也要制造倭寇,没有敌人就要制造敌人,如果不树立外敌就易内乱,内乱就失去权力,谎言即武林,算计即政治。戚家刀,有如大多数真理一样,随着谎言和时间打进冷宫,终究失传了。这一部相当冷峻,配音吝啬甚至只有冷兵器的碰撞,是一部好作品。

5。大出意料,惨不忍睹,建议改名《马保国和他的朋友们》。本片已经涉及到一个命题,即中国武术是什么,应该怎么呈现武术文化?我的观点是中国武术的最好演绎方式一定是金庸古龙式,甚至西方魔幻式的,通过虚写来构架意境,呈现精神。因为真正的中国武术本身担不住写实,既无实战意义,又无规则规范,空剩一个礼,一个仪式感,一个门派之争,这和马保国有什么区别?本片即是陷入这种两难的窘境,想写实,但是招招式式都露出胸口碎大石那种练摊的怯,明眼人都能看出漏洞百出,更不用说那种舞女一招制尊者的桥段过于离奇,过于匪夷所思。徐浩峰导演新武侠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三星半,比不上《箭士柳白猿》,整体表演不那么严肃,甚至有些搞笑的段落。由于先看的《师父》,再然后是《箭士柳白猿》,因此整体感觉这是最差的一部,而且故事跟《师父》部分类似,可能《师父》的部分灵感从这里来的,突出的就是所谓的名门正派腐朽好面子不讲里子,“如影如响”两招让两个女子就几乎挑遍无敌手,真是讽刺。

获得奖项

  •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新导演
  • 第33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第33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提名:Golden Montgolfiere
  •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中国新片
  •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
  •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艺术探索奖
    提名:最佳导演奖 / 最佳编剧奖 / 最佳处女作奖
  •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新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