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头(1990)

喋血街頭UP:2021-03-18

《喋血街头》(英语:Bullet in the Head)是1990年一部以越战为背景的香港动作犯罪电影,由吴宇森执导,刘志豪任动作设计,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和任达华主演。本片入围第27届金马奖及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共六项提名,最终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

喋血街头

评分:8.2 导演:吴宇森 编剧:梁柏坚 / 吴宇森 / 秦小珍
主演:梁朝伟 / 张学友 / 李子雄 / 任达华 / 甄楚倩 / 袁洁莹 / 鲍起静 / 吴宇森
类型:剧情 / 动作 / 惊悚 / 犯罪
片长:130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 英语 / 越南语 / 法语
影片别名:Bullet in the Head
上映:1990-08-17(中国香港)
IMDb:tt0099426

剧情

阿B(梁朝伟 饰)、辉仔(张学友 饰)与细荣(李子雄 饰)三人互为朋友,辉仔为了帮助阿B筹集婚礼宴席费用,遭到费强一伙抢劫,虽然最后未被费强得逞,但其头部遭到重击受伤。婚礼后,辉仔因为被误会打架受伤而被父母唾弃赶出家门,而后阿B决定与辉仔伙同细荣一同找费强报仇,结果误杀费强,犯下杀人罪行而潜逃至越南。在越南时碰到香港驻场歌手甄秀清(甄楚倩 饰)以及当地的中法混血杀手阿乐(任达华 饰)。五人在逃离南越的过程中,阿B、辉仔与细荣被越共抓住。而后在美军的救援行动中,三人分散开来,为了找到细荣而中枪的辉仔不停喊痛,害怕被越共发现的细荣,不惜向好友辉仔头部开枪,只为了保住一箱抢来的黄金,而后辉仔因为不堪忍受头部遗留子弹的痛苦而开始吸毒,毒资亦来自于做杀手的薪酬,在阿乐的帮助下阿B找到辉仔,但辉仔此时亦不是原来的辉仔,即使通过手术取出子弹,亦会成为植物人,最后阿B忍痛向他的心脏开枪,从而结束他不堪忍受的痛苦,而后阿B独自回港,并找到靠那一箱黄金成为老板的细荣报仇。

制作

本片以1960年代作为时代背景,吴宇森第一次尝试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而港产片亦鲜少有类似影片。电影起始时,观众可以看到例如六七暴动等历史场景,而影片的主要场景则主要依靠当时的越战为主,但拍摄地大部分在泰国北部。

在《喋血街头》上映多年以后,吴宇森表示每当他看到由张学友饰演的辉仔因为不堪忍受被老友遗留在自己头中的子弹而产生的痛苦,自己都会流泪;而本片的英文片名即为《Bullet in the Head》。当吴宇森与拍档梁柏坚和秦小珍撰写剧本时,即将辉仔设定为剧中灵魂人物;梁柏坚曾表示,辉仔最后在剧中的痛苦来源不仅仅是因为那颗留在他头颅中的子弹;而是因为那颗子弹是自己的好兄弟细荣(李子雄 饰)所射。当辉仔最后靠充当杀手并用赏金购买毒品,靠吸毒止痛苟活时,其实亦是为了再见到另一位真正的兄弟阿B(梁朝伟 饰)一面而已。张学友凭借在剧中的精彩演出于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其演员生涯中第一次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最终败给张国荣的《阿飞正传》。

回响

影片在当年上映后,虽然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反响,但是在大本营香港却因为前一年六四事件的冲击,使香港人对此类战争题材的电影失去兴趣,因而并没有激起大的反应,票房亦不足一千万。影片在电影业内取得了较高的评价,得到香港电影金像奬四项提名,其中梁朝伟和张学友的演技得到了业内人士相当程度的认可。

由甄楚倩所唱〈蒲公英之歌〉也成为一首很受推崇的电影插曲。

人物角色

演员角色粤语配音备注/关系
梁朝伟阿B梁朝伟(欧美版:Ben/台湾及中国大陆:阿B)
张学友辉仔朱子聪(欧美版:Frank/台湾及中国大陆:阿辉)
李子雄细荣陈欣(欧美版:Paul/台湾及中国大陆:阿荣)
任达华阿乐谭汉华/陈永信(欧美版:Luke/台湾及中国大陆:阿乐)
甄楚倩秀清黄凤英
袁洁莹小珍沈小兰阿B妻
林聪梁源盛林聪
鲍起静阿B母卢素娟
苏杏璇珍母
张铮荣父垃圾清洁工人
曾近荣珍父
萧山人成叔冯志辉
易天雄费强陈伟权
李惠民贵叔冯志辉放高利贷
佩云辉母冯蔚衡
徐广林辉父卢雄
丁羽
刘锡贤肥仔(小胖)陈永信
吴宇森警探冯志辉

电影歌曲

  • '蒲公英' / 主唱, 甄楚倩 ; 提供, CBS 新力香港有限公司. 主题曲.
  • 'I'm a believer' / 提供, EMI Music Publishing S.E. Asia (即百代音乐(东南亚)有限公司).
  • 'Autumn leaves' / 提供, EMI Music Publishing S.E. Asia (即百代音乐(东南亚)有限公司).

制作机构

奖项

年份颁奖典礼奖项名单结果
1990第27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梁华生提名
最佳剪辑吴宇森提名
1991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吴宇森提名
最佳男主角张学友提名
最佳摄影Som Chai Kittikun提名
最佳剪接吴宇森获奖

简评

(任达华真帅)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性格各异的三兄弟,被战争放大了各自人性的差异和矛盾,太痛了,太痛了,战争太痛了,欲念太痛了……港影这么多恶人,我从未像现在那么陷入地恨李子雄……吴宇森的主角都是悲情英雄,可是这个「悲」拿捏得非常好,它通常只作为引子出现,作为时代大背景,从而欲扬先抑,最后观众压抑的情感总会随着酣畅淋漓的枪战抒发出来。而喋血街头不是。有些人,有些事,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不会再回来,而恶人依旧在狞笑,让他惨死也不足平息我心中的不甘。我不会再看第二遍了,太痛了。

看出了犹如美国往事的史诗气质……各种恢弘的场面足以衬托出各个生如浮萍的个人,在滚滚时代洪流面前,唯有兄弟情比金坚,片中多次响起悠久绵长口琴主题曲,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每个演员将角色充分演绎,年轻帅气的阿B、疯憨讲义气的辉仔、美若天仙的小珍,还有神秘迷人的阿乐,美中不足是细荣的内心转变未能说服我,认为需要更深刻的激励与动机。最深刻片段:阿B在男厕遇到阿乐那段对视戏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的运镜、一流的演技、绝佳的配乐,让我反复看了十遍…

票房惨败是必然,全片太压抑了,在电影院上映肯定比不过合家欢的喜剧片,不会受大众的喜爱。有人说吴宇森发力过猛,我倒觉得这种片子要拍就要刀刀扎心,往死里拍才过瘾。说说演员吧,梁朝伟戏份就是男一,表现中规中矩;李子雄太适合演背信弃义的兄弟角色了,可恨但不可恶;学友的角色应该是男三的位置,演技的巅峰,如果不是入围最佳男主,应该是又可以拿一个最佳男配的奖项。最后说说本片的主题曲《蒲公英之歌》,和影片相比就显得默默无闻了,也许是主唱甄楚倩不够出名吧,如果换成梅艳芳、叶倩文或者林忆莲来唱,可能就会被大家记住了,这首歌是黄霑大师的词曲,词写的非常棒,贴切三位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不应该是一首被遗忘的歌曲。

临近高考时候心浮气躁看了不少港片,此片中梁朝伟嘶吼的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片水准不在英雄本色之下,在吴宇森电影艺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开片中三兄弟的友好场面和去越南后梁朝伟、张学友、任达华三人为一女星卖命设计的有些飘,但在女星死后了之后的故事非常扎实耐看,细节也是精雕细琢,比如骷髅头的设计、张学友潜意识里不让梁打他头等等。三个人演技也直线飙升,尤其是梁朝伟,此片再次印证了香港最牛逼演员,没有之一。场面一度癫狂,让人看得心情澎湃,后面二人飙车来呼应开头三个人骑自行车,结构上也非常完整。虽然当年金像奖输给《阿飞正传》,但无疑是当年香港众电影的无冕之王。

场面大的惊人,任达华是真的帅到掉渣虽然只是配角,梁朝伟和张学友飙戏很过瘾,学友哥略胜一筹。李子雄就稍稍欠缺,也可能是这个角色太过于脸谱化。虽然场面宏大,但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并没有很好,以及随着故事的发展,主角光环使得剧情合理性开始忽有忽无,尤其是最后的飙车戏份显得多余,台版的结局倒是更有艺术感。如果故事背景不是在越南越战的话,也许就是另外一部英雄本色。越战的故事背景使得吴宇森可以更加没有顾忌地去展示他的暴力美学,可惜剧情的架构和推进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吴导还是没有很好地在这两者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再说片子也要更多地考虑商业因素,所以也不难理解飙车戏份的结局。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本可以更好的作品,没有更好,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局限性或者说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局限性。

我真的挺讨厌现在各大app上删减的香港经典电影,梁朝伟影片中临走前并不是义无反顾的走,只不过走的时候去见袁洁莹背景是香港的文化大革命,然后就无缘无故的这一段没有了。梁朝伟在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英雄,李子雄饰演的坏蛋才是大多数人现实的写照,只不过为了照顾观众,将李子雄刻划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如果当时我去,我也会拖着金子走,只不过不会杀张学友,十几年的兄弟。出生于街头,成长于街头,颠沛于街头,反面于街头,终结于街头。

《喋血街头》不算是警匪片也不是黑帮片,剧情挺有深度也是描写人性的一部兄弟情香港时装动作片,电影里袁洁莹的角色气质与演绎方式足以秒杀现在的很多女影星,1990年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三兄弟演技已经很炸裂了,经典台词:香港越来越没希望,说理想没理想,我它妈再棒也出不了头,我不想永远都做一个扫大街的儿子,去哪儿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我们俩,大不了像蒲公英一样,被风一吹,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我们都是孤儿嘛,总有一天我要开着奔驰回来,干嘛等那一天啊,我们现在就去开奔驰

张学友在越共巢穴里精神崩溃时的表演太震撼了。想也只有这种极端的场景可以容纳这么癫狂的表演,放在越南或许也是给那些以一敌百大场面、追车开枪爆炸以场景。回到香港以后的追车爆炸就显得违和,真的没有必要,大家都是小人物搏命,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全片最可怜的就是阿B的妻子阿珍,结婚当晚丈夫为了兄弟杀人逃亡,几年后一归来就再度为了兄弟杀人放火,男性兄弟情里,没有女性的位置。

电影的时间背景是二十世纪60年代香港、越南,描绘的是结交三兄弟故事。在香港他们仨关系那么好,只是去了个越南然后阿荣变化就太大了,为了钱心狠手辣,影片主角与其说是梁朝伟,不如说是张学友。张学友影片表情、心理演的太好了!果然说张学友是被唱歌耽误了演戏。20世纪真是太乱了,内外百姓都苦。剧中那位被骗女星也太惨了,感觉当代也一样,照样是欺骗、利益、暴力血腥!但还是有人性光芒的,有兄弟,有帮手,有乱世中那摇摇欲坠却坚强挺拔的小家庭。但我还是希望世界属于三体。

30年前的电影放到如今去看,会觉得剧情推动过于生硬,人物刻画过于刻板,甚至让我感到有些“样板戏”。可能是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叙事本身有了不同的需求。但是我更担心的是,是人变了,江湖没了。例如阿乐,电影中是通过成叔当作中间人给三人介绍的,只交待了一句“他很够朋友的”。就此一言,三人就愿意冒生命风险去相信一个素未谋面之人。同样,只是萍水相逢,阿B就愿意舍生忘死去营救歌手甄秀清。放到今日去看,我能够理解,但是会觉得导演交待得不够清楚,太薄了。但是想想在30年前,也许江湖就是如此,侠义就是如此吧。想到此,心里会有些难过,时间是在往前流动,但是有些时代就是会在历史中闪闪发光,而我们则只能缅怀。

电影讲述的是兄弟情,但是影片在开头就讲述了三个人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三个人完全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我认为这部电影要诠释的东西很多,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一生。比如阿荣,父亲在吃饭时候说的那段话,会深深的刻在阿荣的脑子里。到阿B结婚那几个人对阿荣说的,他们不仅没有教育阿荣那些是犯法的,反而告诉他想赚钱就要狠,什么贩毒,杀人都没所谓,使得阿荣对此深信不疑。

看得出来老吴想把这片拍出点史诗感,无奈剧情详略非常不得当,一切都进展得太快,几乎没有铺垫,但到了有枪战的段落却为了展现暴力美学而一下子慢下来。动作戏的惨烈确实达到了新高度,但是和较为严肃的故事却相互掣肘,最后的结果就是枪战也没看爽、故事也没充分展现。想想观众们当年抱着看《英雄本色》番外的热情走进影院,却发现自己看了一部有点枪战元素的山寨版《猎鹿人》+《美国往事》。只能说本片当年票房失利是情有可原了。

获得奖项

  •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大师回顾 / 致敬大师(评委会主席回顾展)
  • 第10届香港金像奖
    第10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