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男生(2006)

The History BoysUP:2021-02-13

历史系男生

评分:8.2 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 编剧:阿兰·本奈特
主演:塞缪尔·安德森 / 詹姆斯·柯登 / 斯蒂芬·坎贝尔·莫尔 / 理查德·格雷弗斯 / 弗朗西斯·德·拉·图瓦 / 安德鲁·诺 / 拉塞尔·托维 / 杰米·帕克 / 多米尼克·库珀 / 塞缪尔·巴奈特 / 萨沙·达万 / 克里夫·梅利森 / 佩内洛普·威尔顿 / 阿德里安·斯卡伯勒 / 乔治娅·泰勒 / 帕特里克·戈弗雷
类型:剧情 / 喜剧 / 同性
片长:109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不羁吧!男孩(台) / 历史男孩 / 历史系男孩 / 高校男生
上映:2006-10-13
IMDb:tt0464049

历史系男生简介

这是一群高智商男生们的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北部的一所男子中学里,八个高中生正积极准备着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招生考试。这几个男生性格各异。有万人迷,自视甚高的Dakin(多米尼克•库珀 Dominic Cooper 饰);有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的Rudge(拉塞尔•托维 Russell Tovey 饰)等。他们对课本对知识有属于自己的解读。
  教他们文学的是个肥胖,教学方式独特的怪老头Hector(理查德•格雷弗斯 Richard Griffiths饰),他主张学生通过课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享受,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而读。与他教学模式相反的则是学校新聘请的老师Tom(斯蒂芬•坎贝尔•莫尔 Stephen Campbell Moore 饰)。Tom的目标则是协助这些孩子尽可能考上牛津或剑桥。两种老师的两种教学模式,究竟孰优孰劣,或许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简评

预感这部将会和《超脱》一样是可以n刷多年的作品。戏剧风格使得情节起伏趋于平淡,但诗歌总会在恰到好处的时刻显现,让忧伤与希望共存。What is the history,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内核却很相似——超越偶然性与随机性的桎梏,将永恒的博爱与智慧一代代传承下去。

虽然只能找到一个低清资源,但观看体验之美妙令我庆幸没有因为渣画质放弃点开。和《死亡诗社》的主题其实有几分神似,都是讲人文精神如何以“文学”为中介展开。两部电影中的“文学”也都没有被锁闭在闭门造车式的咬文嚼字中,而是指向一种心灵的解放——教授文学,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你自己”。两部电影甚至都设置了文学真正的受益者,Todd和Posnar。相比而言,《死亡诗社》情节剧式的再现方式显得粗暴简单(/好莱坞),而《历史系男生》则是英式四两拨千斤的幽默、俏皮、优雅、深邃。比起《死亡诗社》结局的“Oh Captain, my Captain”式的精神上升,《历史系男生》的结局更引人深思——历史系男生不仅学习历史中的文学,自身也将加入历史。而影片的症候性则在于,在当下重新讲述古典人文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

完全沉浸在三苗的美貌当中,巨糊画质也无法抵挡,所以无法分析剧情,大概就是讲文学的男生有多性感吧(我就像个文盲)。这美妙的英音,Ponser唱歌好动听,背诗好迷人(我听10遍,尤其是那个eternally,我也想背这诗),我爱新墙头三苗小天使,我要看所有他的剧,我沉沦了,我无可救药,我死了。师生恋不该是Irwin喜欢上Ponser吗,这么可爱,这就是真真正正的三角恋了,和Dakin这种自大狂谈恋爱,哼,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

剧情节奏很利落,借助诗歌、演唱和历史,不同的人物性格渐显立体,有一种美妙的音韵感,遗憾的是唯一的女性角色显得单薄了些,更像一个情节发展的工具。去掉同性元素,聚焦教育差异会不会更好?我不确定。师生间的接触当然是一个看点(或亮点,对同性片的粉丝而言),而且引出了两位老师的复杂性(勾连不同的教育风格),但也容易让人不断回想“这对吗”。话说回来,电影需要关乎对错吗?题外话,真羡慕这种教学与熏陶;以及,这部片的低评分再次彰显了IMDb的异性恋加州白男审美~

许多艺术家认为电影偏向写实,所以比舞台剧看起来真实,舞台剧有许多内心独白,录像片段,与观众直接讲述等,如影评人登比指出:“本内特将教室当剧场,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节目,而且从中获得与书本同样广阔的知识。这是一种机智的形式,学生们可以通过肢体行动,音乐,诗歌来创造和释放难以启齿的私密情感。”但这种风格化的剧场诗情在电影中被散文式的写实形式冲淡以致遗失。

这部电影冲动的想打五星,但是想想五星还是留给原版的话剧版吧。Alan Bennett就是神仙…看过太多遍以至于现在戏里的一些台词还清楚记得。比较开心的是里面的演员们现在基本都发展的很好,时不时能看到他们。感慨这部群像戏好像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对于这些男生,牛剑是唯一的出路吗?对有些人来说是的,还好电影的结局有一点安慰。每个人都算是得偿所愿。

很不一样的一部电影,人物是真的都非常有特色。不过外国的文学史和历史了解得还是不够深,所以有些地方不太懂。两种教育方式。我们都知道胖老师的方法可能是对学生更好。但是从小到大接受的可能就是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但我觉得如果目标真的是为了考试。这个老师的方法真的没有问题,并且他也不是让你死记硬背,他会让你提出创新点。很多人说东西方教育差异,我觉得起码在考试这一点上没有太大差异吧,片中的主角如果为了考试不是照样得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能畅所欲言吗。不过不得不说拉文老师这个演员很有魅力。

满分吧,亚里士多德式的悲剧,一个老师尽管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爱和理解,在他的葬礼上,女老师的娓娓道来即是对每个同学的预言又像是时光轮转,世事变化的回顾,他尽管有小缺点,可爱得忍耐不住骚扰男同学的鸡巴,但依旧不亏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因为博爱、真情是比花言巧语的狡邪更珍贵的东西。如果说这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看了一场英国话剧,台词的功底、镜头的调度都是非常用心。夹杂文学和哲学的思考让人时不时停下来反复琢磨,值得回味。

历史是对众多无能男人的评价,女老师这么说时,才意识到在这部男性为主的被标签为历史、同性的电影里,女性为配,一个是老师仍面对小崽子的无知冒犯,一个年轻脑袋空空,是男生的泄欲工具。男性讨论或伟大或不幸的历史事件时,也忽视了女性究竟有什么不同,女性也并不被认可可以讨论宏观问题…这是其中一个视角,除此之外还有教育观历史观生死观,青春电影除了堕胎之外还能涵盖很多

,说是历史的不如说更文学。在李康课上看到,忽然觉得确实适合放清北校园里看了…是那种群聚骄子的感觉么,我前二十分钟都没习惯这种状态。台词更直接一股精英教育男性主体的感觉,文学历史上玩梗玩多了把恋爱当作攻克女性身体“领地”的乐趣来津津乐道毫无反思,说女性知道与不知道什么总像谜一样,好旧的。视听语言是完全无风格,说就是06年的样子我也信,也没有一种心情,基本没什么镜语,即使有也挺cliché偶尔还appalling的:女朋友在翻时尚杂志一个摇镜头高材生显眼包在为牛津奋笔疾书,这种又简单又傻逼的镜头不full of prejudices么。喜欢能展现自己性格又能一起做无论什么的人,大学明明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边郊游边激荡思想,师生关系平等好好啊。和老师调情hmm^*^

怎么说呢,非常矫揉造作,显得很装很混乱像那种青春小说,鸟老师说甚至都有点意识流了。我感觉整部电影想要探讨的问题太多,比如历史观、教育的意义方法、性取向等等,但很遗憾都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甚至让我觉得有些轻浮和滑稽(比如最讨厌面试的Rudge最后竟然靠父亲的关系进了名校,我都不明白导演这是在单纯的讽刺还是……?)电影对“性”这个话题的展开也让人不适

整个剧情和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还是很值得人称赞和思考的。有些段落和情节发展让人灰心一笑或为之动容。我始终在想为什么西方人不可以调慢他们的步调呢?我并不是在此褒扬日本人,但是他们完全可以把工作的步调和生活的步调分得很开,尽管有些时候过于舒缓。我骨子里流的还是东方传统的血液,还是宁愿静下来慢条斯理的看看蓝天白云帅哥美女

获得奖项

  •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具前途新人 / 最具前途新人
  • 第6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第7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7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Top Te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