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糖的电影(2014)

That Sugar FilmUP:2022-02-09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英语:That Sugar Film),是2014年由达蒙·加莫(英语:Damon Gameau)导演并主演的澳大利亚纪录片,着眼于食物中隐藏的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剧照演员表影评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评分:8.7 导演:达蒙·加梅乌 编剧:达蒙·加梅乌
主演:达蒙·加梅乌
类型:纪录片
片长:101分钟地区:澳大利亚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蜜糖的秘密
上映:2014-11-20(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
IMDb:tt3892434

简介

影片讲述了加莫对自己的实验,他从不含精制糖的正常饮食改为低脂肪高糖的“健康意识”饮食,相当于每天160克(40茶匙)的糖。结果,加莫的体重增加,变得昏昏欲睡,并罹患了脂肪肝。选择糖类饮食,使其摄取的总热量摄入不会比正常饮食增加。

对专家的采访将这种变化归因于他摄入的高阶糖份,特别是果糖可能是罪魁祸首。有人认为,人工甜味剂(英语:Sugar substitute)可能也没有更好。

观众被介绍到“幸福点(英语:Bliss point (food))”,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术语,在这里适用于你可以添加到食物中的糖量,使它成为最理想的食物。在“幸福点”之外添加更多的糖会导致欲望的显著下降。

实验结束后,他又恢复了以前的饮食习惯,不良反应基本上很快得到了翻转。

演员

除了主演的加莫,剧组还包括休·杰克曼(Hugh Jackman)、史蒂芬·弗莱(Stephen Fry)、伊莎贝尔·卢卡斯(Isabel Lucas)和布兰顿·思怀兹(Brenton Thwaites)。Gary Taubes(英语:Gary Taubes)、Michael Moss(英语:Michael Moss)和Kimber Stanhope(英语:Kimber Stanhope)博士接受了采访,采访内容包括流行尖端(Depche Mode)、彼得·盖布瑞尔(Peter Gabriel)和配乐里的芙萝伦丝机进份子(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加梅的搭档、女演员佐伊·塔克韦尔·史密斯(英语:Zoe Tuckwell-Smith)(Zoe Tuckwell-Smith)怀着女儿出现在影片中,女儿出生后在制作过程中亮相。

评价

美国对这部电影的评估总体上是正面的。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电脑影像、音乐数位、素描和野外旅行的轻松融合让“营养课程很容易消化”。好莱坞报道总结说,“加莫显然有良好的意图,然而,一篇Slate杂志(英语:Slate_(magazine))的评论坚持认为“糖衣是高度加工的,充满了华而不实的、人为的论据,它的许多弱点对消费者是隐藏的。”

《雪梨晨锋报》的一篇澳大利亚本地评论称,这部电影“不够严谨,根本无法证明任何事情”

来自澳大利亚SBS的一篇文章讨论了这部电影的遗产,将其描述为“澳大利亚最成功的纪录片之一”

澳大利亚纪录片基金会(英语:Documentary Australia Foundation)推荐这部电影作为教育资源,指出“一部关于糖的电影将永远改变你对‘健康’食物的看法。”

简评

导演特效整活的部分不喜欢,削弱了纪录片的严肃性。以身试验的勇气可嘉,但在叙事上不是特别清晰和全面,简单总结:糖类有好几种,现代食品经常添加的精制糖摄入太多会造成肥胖、龋齿、心血管病、糖尿病、精神不振、情绪不稳等诸多问题,而添加糖大行其道是因为糖产业收买了一批研究者和政府人员,为其做了有误导性的虚假宣传(联系《成瘾剂量》,美国确实是资本家的天堂),在低脂饮食的倡导下,添加糖的食品虽然卡路里低于高脂食品,但过多糖带来的健康问题一样严重,所以适当搭配的天然未加工食物是最健康的,加工食品既然难以避免,那就要控制在合适的摄入量。

开头满目琳琅,SUGAR果然是光看就非常吸引人。各种手段的讲述也非常有趣,前三分之一甚至有种看儿童节目的感觉……虽然一度认为知道结果的亲身实验,作秀成分不少,但仍然很震撼。特别是Damon在美国找不到吃的,难受到吐;激浪让孩子们牙齿坏掉,妈妈默默含泪,17岁的受访者却表示仍然会继续喝…… 随着影片接近尾声,也开始思考自己的饮食中,糖的角色几何;近几个月隆起的小腹,究竟是锻炼还是散步必买零食的结果……经过前三分之一的有趣,中间的震慑,最后三分之一略显无聊,但片尾的MV真心不错,和开头一样吸引人,歌曲也朗朗上口,美女们沾满各色糖果的欲望之唇,让人挪不开眼;不禁赞叹,Damon拾掇好真帅,能hold住粉色的男孩都是帅哥~

一部看完就打算戒糖的纪录片。实验者60天日均摄入40匙糖,最明显的是他的精神状态和肉眼可见的衰老?好神奇.. 有被吓到 如果说高糖会长胖,那还好,我运动就好;看完发现高糖影响大脑和情绪,.....好的,明白了,还蛮直观地,有意识地去戒糖了。前段时间因为学习压力时不时sugar high,现在看来是错误的选择,短暂的快乐过后留下的是身心俱疲+不自觉上瘾的影响。人生是酸甜苦辣咸,不能只摄入甜(・・;)

震惊,实验一共60天,前面30天在不吃垃圾食品,不吃糖果巧克力面包蛋糕情况下,保持平常运动健身量,健康饮食吃麦片酸奶果汁水果,吃一天40勺含糖量,一勺4克,结果一个月增重了6-7斤,第二个月吃同样量的人工制品糖,明显影响情绪起伏。60天胖了17斤。引起肥胖的不是卡路里而是糖,60天吃的东西在热量上并没有比之前多,吃了糖主要肥在腹部肚子,最先受影响的是肝脏引起脂肪肝,然后影响血管壁,最后可能引起心脏病。另外吃糖过多长痘痘。戒糖会使皮肤好,少吃水果,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绝对不要喝果汁。戒糖之后不运动都能减体重。多吃蔬菜。

本来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糖的危害,看完纪录片更加有体会了。最近在健康饮食,想要控糖控制饮食来减脂,上午坐在寝室无聊吃了很多甜的面包饼干就很有愧疚感,愧疚感不是来源于知道糖的危害,而是觉得我会发胖,但我发现我的关注点错了,我会发胖就是因为我不健康,吃糖分而不吃蛋白和脂肪就会营养不良,这是我的问题。而且自己最近一直长痘,皮肤不好,黑眼圈重,整个人就非常没有精气神,每天都在摄入糖分,我真的要控糖呢,这是我一定一定要调整的地方。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要看更多纪录片来让自己提高健康意识了。

.26 一部关于糖的非常具有教育和警示意义的科普电影,精制糖、添加糖、和过量的果糖都会伤害人的健康。从今天起,戒掉添加糖,控制果糖(特别是水果)的摄入,健康生活并没有那么难。“罪魁祸首不是卡路里,而是卡路里的来源。”“一旦你戒掉了饮食中影响你激素水平的果糖,你的食欲控制就恢复正常,你的体重自然下降。”“如果你继续吃甜食的习惯,一定要吃甜食让自己感觉良好,那你就永远学不到怎样正确健康的饮食。”

看到豆瓣这么高分以为很不错,可从导演无数次拿一颗颗和一勺勺的糖来表明自己每次摄入的糖分让你产生罪恶感开始,我就开始反感了。我认为任何媒体宣传教育人,都不应该拿罪恶感和内疚,羞耻感的方式迫使人们自制。而且说真的这个导演很多表演即夸张整个片子下来也没多大新的信息量,就是不断重复一个10分钟讲完的道理,浪费时间。还有一个反感的是怪罪商业公司(还是利用让人产生罪恶感的方法),说真人家就是为了合法的情况下赚钱的,一家公司想赚更多的钱并没有多大错。烟盒上面印了那么多恐怖图片也没见多少人care!真正的魔鬼其实不是糖,盐,油,烟,毒品,性!是人自身的自制力,什么东西一旦过量都是灾难,这才是源头!尽管豆瓣这么高分,对不起,对我来说这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纪录片!

近几年才逐渐知道吃糖会导致皮肤不好和发胖,但是从未想过会对情绪、大脑及其运作产生不好的影响。开启戒糖之路吧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两个月里糖分对身体机能和情绪健康的影响。片子的拍摄和后期也都很棒,不是流水账记录和硬式科普,而是通过在自家、美国等地辗转进行当地的饮食体验,实力后期加入了许多小人动画(好有想法),科普则穿插记录过程中,最后还十分有创意地拍摄了一个以糖为主角的印度风mv(很可爱又很真实,糖哪里都在)。

本片非常推荐给那些想要更健康生活的人。以前看过相关的报道,但都没有看这样一部纪录片来的真实。导演亲力亲为,在60天内只是每天从那些看似健康的食品中,摄取正常人平均每天会摄入的糖分,便很好的揭露了过多的“糖”,对于人就是慢性毒药的本质,它是肥胖的罪魁祸首,让人长痘和皮肤变差,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引起蛀牙,伴着一时的爽感,影响人的情绪,诱惑你像吸食毒品一样的上瘾,而那些商人为了资本,完全不去考略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不惜利用科学家,哪怕是有人想要改变,也会因为缺乏政府支持而失败,更可怕的是,他们美化了这些糖的名称,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已经摄取了过多的糖分了。另外,影片中有很多明星客串讲解,加上风趣幽默的剪辑,让这严肃的影片不至于枯燥,最后的MV也好魔性啊。

上周体重飙到了历史最高点,在没有吃冰激凌或巧克力、没怎么喝奶茶可乐果汁这些甜饮料的情况下。仔细回忆那段时间,早餐吃肯德基比较多,甜甜的豆浆、香喷喷的沙拉、酱料,里边已经含有不少糖了。晚上还吃芒果干到饱。也没觉得自己吃很多,但是就胖起来,心情还很差。这周戒糖感觉好很多,早餐吃个马铃薯或地瓜,配牛奶,午餐正常高油高盐白米饭,晚餐吃一个鸡蛋加一些水果,居然一周减了3公斤,可能这里边水分比较多。趁五一假期看了这部电影,最大收获是要提防商家售卖的看着健康的加工食品,其次是肥胖不一定是因为多吃少动,更有可能因为吃添加糖摄入了太多不健康热量。

以前我是一个嗜甜如命的人,比如我最爱吃蛋糕,尤其是上面的奶油,而且一直天真地以为我是那种“吃不胖”的体质就毫无忌惮。后来遭到了“反噬”,当腰围开始渐长、皮肤开始松弛,体检报告的数据开始不一样,才知道糖是万恶之源!戒糖以后2个事情开始意识到我对糖的耐受度逐渐变低,1是有一次吃饭我尝了一口红糖糍粑就说这也太甜了不吃了,结果姐夫说这还甜?2是有两次喝饮料忘记不加糖,结果喝完没多久都出现了同样的反胃和恶心。吃糖和人生是一样的,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曾经那个以为自己永远是甜品小公主的我不也照样戒了嘛~

甜食爱好者不寒而栗。作为一部电影,生动有趣娓娓道来,作为纪录片,记录和采访纪实严谨,而不枯燥地说教。影视本身就很好了。而导演牺牲自己的健康时间精力习惯,只为了揭露食品巨头对糖的精心包装,这份勇气和爱(对他未出生的baby)也值得五星。即使是相同的卡路里,含糖高的实物也更容易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和代谢疾病。那些披着美丽可爱梦幻外衣的甜食是真正的杀手魔鬼,蛋糕冰淇淋巧克力奶茶,不管被宣传和包装得再诱人,最后只会是导致糖尿病脂肪肝长痘的元凶。人工合成糖,继烟草和酒精之后,另一个被资本操控的揽财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