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撒把(1992)

After SeparationUP:2021-04-06

大撒把

评分:7.8 导演:夏钢 编剧:冯小刚 / 郑晓龙
主演:葛优 / 徐帆 / 张会忠 / 盖丽丽 / 孙淳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9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北京痴男怨女(港) / After Separation
上映:1992
IMDb:tt0106643

大撒把简介

空旷的候机大厅,即将与各自爱人分别的男女主人公。男主人公顾颜(葛优饰)正在候机大厅送别即将去加拿大自费留学的妻子,偶遇送丈夫出国的女主人公林周云(徐帆饰)。林周云的丈夫不顾即将生产的妻子,就头也没回地匆忙登机。临行前他把妻子托付给素不相识的顾颜,可林周云还是不幸流产了。一年后,两人再次不期而遇。形单影只的顾颜向林周云倾吐自己的思妻之苦,可林周云却因马上能奔赴国外与丈夫团聚而兴奋不已。两年后,林周云仍出国不成,留在国内。孤独寂寞的两人相约一起搭伴过年。五天假期转瞬即逝,分手时,两人都感到了莫名的失落,一段被尘封许久的感情悄然滋生……
  著名演员葛优也凭借此角色,荣获金鸡奖影帝桂冠。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夏钢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郑晓龙 / 冯小刚

简评

喜欢电影中的背影镜头和“顾颜”的幽默。“顾颜”送前妻走后在机场看飞机时的背影引发了后续的故事。这样的设置既有韵味也符合故事性。电影中人物的表情、语言、选景、出国热的主题、对婚姻的认知都很有时代感。现在看男女相处的价值观过于大男子主义,对于关系的维系、发展也过于粗线条,只有结尾部分有一点儿心理的暗示,大部分都是通过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开放式的结尾给观众留下遐想,但所提供的意境和回味有限。

看完半个月忘标了。也属于小成本了,好表演加好剧本。其实这片子已经跟导演关系不大了,冯小刚加郑晓龙加葛优产生的化学反应已经能让人闻出味儿来了,冯早期大火的片子基本跟这一个路数。可贵的是那时候还在做编剧的冯反而写出来的东西更纯粹,看不到什么讨好与谄媚,也没有不甘和糊弄,那时候的他应该过的比现在快乐多了吧~

十几年前看过的,今天又看了一遍。从电影的角度看,这个片几乎没什么剧情,也谈不上有什么匠心独运或者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但是偏偏有种独特的气质:舒缓,优雅,俏皮,却又内敛,沉重,深情,属于是典型的九十年代国产片。这种气质在近几年很难看到了,近年来大家都很急,电影也匆匆忙忙,讲究一个节奏紧凑。就像大家越来越难以欣赏散文一样,这种散文一样的电影也越来越少见了。

也许是来了北京之后,看一些讲北京的电影(尤其冯小刚葛优),会特别注意到当时的建筑和街道,这片拍摄时还能到天安门城楼上取景,游客能直接依靠圆明园西洋遗址的残柱,而出租车还能开到故宫午门门口。不知是出于怀念还是好奇,总希望他们能多去一些景;同时也希望讲的故事再宏大一些,因为往往故事都是止于几个普通市民间的普通生活故事(也许问题在我,是我陷入了宏大叙事的陷阱里无法自拔)。本片故事也比较简单,讲的是北京两个伴侣去国外后的孤独之人互生情愫,7分。

葛优不光在这儿,在所有我看过他的电影里,他对女人,对感情的态度始终都是一样的。一开始是显示出真正的尊重和并不刻意的距离感,最后感情占据上风,发生的一切都来得非常自然。葛优带有一种入世的通透,看得特明白,对现状却毫无反手之力。是那种他垂着眼说,哭有用吗?走就走吧,爱他妈谁谁。你隔着屏幕看着他,倒有些想哭了。

本片是馮小剛和葛優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只不過那時的馮小剛只是負責編劇,而葛優也不是後來賀歲片的“葛大爺”。本片題材以當時“出國熱”為主,細節描寫非常生活化,透視當時北京人身上那種傳統和現代交織的文化狀態,編導還刻畫了都市人的情感世界,將這些都市男女的騷動,困惑,無奈,還有渴望,追求和無奈皆刻畫得栩栩如生,葛優的表演幽默輕松,隱藏著質樸穩重,顯示一個平庸俗氣的小人物內心的豐富世界,他以此片贏得金雞獎影帝

送走情真意切,徒留寝食难安,告别往昔回忆,唯有忆苦思甜。虽说有缘无分,难挡戏假情真。纵然芳心暗许,终究各奔西东。出国的人总会准备一份礼物送给留下的人,这份礼物叫做薛定谔的等待。里面装着两种答案,要么是离婚协议,要么是音讯全无。这样看来,大撒把好像是一句气话,出国梦更像是一句谎言。葛优冰山一角式的平民演技成型之作,也是对90年代出国潮的一次皮笑肉不笑的浅层批判。《北京人在纽约》讲述出国梦的破碎,而《大撒把》则在述说被留下的人所处的尴尬境地,就好像顾颜和林周云的关系,若即若离,有名无实,走也走不了,等也等不到。分手时林周云说道:你本来可以留住我的,为什么不呢?这句话在特定的时间中呈现出多义性,也许是在问顾颜,也许是问北京。今时今日想来,感触更深,北京这座城市的浮华背后是荒凉,京味儿早已经烟消云散。

90年代的老电影,把出国潮带来的悲凉展示得淋漓尽致。开头葛优机场送别老婆,便已料到故事结局,然而片尾与徐帆互生情愫之时送来的一封离婚计划书,还是让人感到透心的悲凉。若是两年前,我想可能无法理解本片,但如今,只感觉片中透露出的男女关系,都十分真实。结尾徐帆故意把护照“弄丢”,给了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让人感觉到一丝暖意,或许也是编剧的一丝美好向往吧。

葛优演的烟火气真浓,以自己特有的幽默和魅力让片子既十分接地气又喜剧色彩满满。在骑车时我们经常说“大撒把”,便是松开车把,想必葛优和徐帆在把自己爱人送出国的时候就是“大撒把”了。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可见一斑,都市中男女的感情和孤独内敛却强烈,葛优在这里的生活方式很有趣味,平淡而独特。以及,又到了葛优经典语录学习时间

,完全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甚至有了些纪录片的感觉,但完美再现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社会氛围,那个人人都憧憬着国外新生活的时代,直到这儿,“生活”似乎才真正出现在中国人的生命中,他们听着国外的音乐,穿着国际款式的衣服,吃着异国的料理,甚至在新年的烟火中闪烁着的是洋品牌的霓虹灯,八国联军成为了调侃,崇洋媚外成为主流,而在这个环境中,爱情也变得模糊起来了,海枯石烂的厮守变为了随遇而安的自由,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情感联系,假结婚的游戏中,我们才真正懂得了彼此,电影敏感地抓住了商品化浪潮下的中国转轨,那个城楼上那场戏放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它解构了权威与庄严,而用一个假扮的游戏呈现出身份的迷茫,地球另一边一个岛国将被淹没,而这里也将经历改变,一个开放自由的古国

改开后一大现象就是出国热。毕竟喊了三十年资本主义水深火热,开门一看,资本主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繁花似锦,水深火热的是自己,信仰崩塌,再加上之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价值继续崩塌。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一轮又一轮的出国潮。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留守女士,大撒把这样的比比皆是。大撒把还是含蓄了,九十分钟的剧跨了四年时光,临了还扛着

撒把是自行车术语,大撒把应该也是这个意思,放开手。……本片是一段传奇开始的地方!……25岁的徐帆,身材容貌都是一等一,在专柜试衣服的时候,可以充分展现。……王朔在本片以作家王月的身份客串了一下。……徐帆会抽烟,葛优不会。……探讨了当时出国热,的确,出去的就没有什么人回来。……男女主间隔性的见面非常有意思,情感通过时间的跳跃渐渐增进。之后还有一部相当于续集的《不见不散》。……葛优在本片非常男人。……徐帆此时因为《大太监李莲英》和田壮壮在一起,已经被王志文赶出同居屋,拍本片的时候认识了编剧冯小刚,之后在1994年,两个人正式在一起,冯小刚离婚后,他们于1999年结婚。

获得奖项

  •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故事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