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是战士(2002)

We Were SoldiersUP:2021-06-16

《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于200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梅尔·吉勃逊主演。这部电影改编自纪实回忆录《越战忠魂》,描述于1965年越战中发生的德浪河谷战役。这部回忆录由当时在德浪河谷采访的战地记者乔瑟夫·盖洛威(英语:Joseph L. Galloway)(Joseph L. Galloway)与美国陆军三星中将哈尔·穆尔(Hal Moore)花10年时间写成。

我们曾是战士

评分:7.6 导演:兰道尔·华莱士 编剧:Harold G. Moore / 兰道尔·华莱士
主演:梅尔·吉布森 / 玛德琳·斯托 / 格雷戈·金尼尔 / 山姆·艾里奥特 / 克里斯·克莱因 / 凯丽·拉塞尔 / 巴里·佩珀 / 丹阳 / 瑞恩·赫斯特 / Robert Bagnell / 马克·布鲁卡斯 / 乔什·多尔蒂 / 贾苏·加西亚 / 乔恩·哈姆 / 克拉克·格雷格 / 戴斯蒙德·哈灵顿 / 布莱克·赫伦 / 埃里克·麦克阿瑟 / 迪伦·沃尔什 / 马克·麦克拉肯 / Edwin Morrow / 布莱恩·泰 / Sloane Momsen / 贝拉米·扬 / 斯姆比·卡哈利 / Forry
类型: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片长:138分钟地区:美国 / 德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 越南语 / 法语
影片别名:梅尔吉勃逊─勇士们 / 越战忠魂 / 军天壮志 / 征战岁月 / 士兵宣言 / 我们曾经是战士
上映:2002-03-01(美国)
IMDb:tt0277434

故事

1965年11月14日清晨10点48分,美军395名士兵首次利用美国的直升机空中机动任务,空降至越南中央高地德浪河谷的越共军阵营之中。起初哈尔·穆尔中校(梅尔·吉勃逊饰)询问上司敌方兵力,对方由于轻敌以及缺乏情报的状态下给予错误的情报,直到登陆后才发现他们被为数4000名、由北越中校阮友安指挥的越南人民军陆军精锐地面部队包围,而该部队已在10多年前奠边府战役中同样于中央高地歼灭法军。身为第七骑兵团第一营营长的穆尔中校,带领着他的弟兄面对这场这场充满劣势的战争,他们以无比的勇气、以生命之中最漫长的三天坚守阵营。一位随军记者乔瑟夫·盖洛威(巴里·佩珀饰)眼看着美军弟兄一个个倒下,最后他只好拿起枪杆加入战斗行列。最终第三天早上,穆尔中校率领剩下的兵力发动突袭,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最终获胜。这场战役中,有234名美军和上千名越共军战死在枪林弹雨中。

「我不能保证我能够带你们所有人活着回家,但我发誓:我将是第一个踏上敌阵、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不会留下任何人。不论是生、是死,我都会将每一个人带回家。」——穆哈尔("I can't promise you that I will bring you all home alive, but this I swear : I will be the first one to set foot on the field, and I will be the last to step off. And I will leave no one behind. Dead, or alive, we all come home together.")。

此电影与史实有出入:实际上美军出战人数450人,电影描述395人、伤亡234人。

演出

美国陆军
  • 梅尔·吉勃逊饰:哈尔·穆尔中校(Lt. Col. Hal Moore),营长。第一位踏上战场并最后一位离开战场的美军军官
  • 山姆·艾略特饰:巴兹尔·普洛姆利(英语:Basil L. Plumley)/庞士官长(Sgt. Maj. Basil L. Plumley),营士官长
  • 格雷戈·金尼尔饰:布鲁斯·「蛇屎」·克兰德尔(英语:Bruce P. Crandall)/柯铎少校(Maj. Bruce "Snakeshit" Crandall),直升机驾驶员
  • 马克·麦克拉肯(英语:Mark McCracken)饰:艾德·「超高」·弗里曼(英语:Ed Freeman)上尉(Cpt. Ed "Too Tall" Freeman),直升机驾驶员
  • 克里斯·克莱因饰:杰克·乔希根(英语:John Geoghegan)少尉(2nd Lt. Jack Geoghegan),C连2排排长,在支援B连行动中阵亡
  • 莱恩·赫斯特(英语:Ryan Hurst)饰:厄尼·沙维奇中士(Sgt. Ernie Savage),B连2排3班班长、全排辈围困时代理排长,在支援不足情况下撑过共军夜袭,最后被成功营救,并于战后离开战场
  • 马克·布鲁卡斯饰:亨利·海烈克少尉(2nd Lt Henry Herrick),B连2排排长,第一波攻击中阵亡
  • 吉素·加西亚(英语:Jsu Garcia)饰:托尼·奈德上尉(Cpt. Tony Nadal),A连连长
  • 狄伦·华许饰:罗伯特·艾德华上尉(Cpt. Robert Edwards),C连连长
  • 乔·汉姆饰:麦特·狄龙上尉(Cpt. Matt Dillon),营部作战官
  • 克拉克·奎格饰:汤姆·梅特斯克尔上尉(Cpt. Tom Metsker),营部情报官
  • 布雷克·海伦(英语:Blake Heron)饰:盖伦·邦格四级专业士官(Sp4. Galen Bungum)
  • 戴斯蒙·赫林顿饰:比尔·贝克四级专业士官(Sp4. Bill Beck)
  • 布莱恩·狄(英语:Brian Tee)饰:吉米·中山上等兵(Pfc. Jimmy Nakayama),15日,被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误击(英语:Friendly fire)而严重烧伤,17日阵亡。
美国空军
  • 罗伯特·巴格奈尔(英语:Robert Bagnell)饰:查理·黑斯廷斯中尉(1st Lt. Charlie Hastings),前进空中管制官
越南人民军陆军
  • 丹·杨(英语:Don Duong (actor))饰:阮友安中校(Nguyễn Hữu An),北越第33团团长
军外人士
  • 巴里·佩珀饰:乔·盖洛威(英语:Joseph L. Galloway)(Joe Galloway),合众社战地记者
  • 麦德琳·史道威饰:茱莉亚·康普顿·穆尔(英语:Julia Compton Moore)(Julia Compton Moore),穆尔中校夫人
  • 凯莉·罗素饰:芭芭拉·乔希根(Barbara Geoghegan),乔希根少尉夫人
  • 路克·班渥德饰:大卫·穆尔(David Moore),穆尔中校之子
  • 泰勒·摩森饰:茱莉·穆尔(Julie Moore),穆尔中校之女
  • 戴文·沃克海瑟饰:史蒂夫·穆尔(Steve Moore),穆尔中校之子

简评

这是1965年11月一场越战战役的真实写照。永远不要有战争。太让人悲伤!士兵们出征前的几场家庭戏太暖心。深夜摩尔中校与熟睡中的妻子和孩子们一一吻别,独自趁着夜色离开家那场戏催人泪下。惨烈的战争场面太血腥。军属们最拍的是电报员来敲门。中年的梅尔·吉普森依然是硬派形象,天生的领导者。他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还有永远都听不厌的配乐。

近乎完美的战争片,战争场面毫不含糊,枪林弹雨,残支断臂,真实而又残酷,非常硬核。另一条故事线是后方的妻子和家庭,情感细腻,凸显反战思想,情感铺垫很到位,最后团聚的一幕泪目了。还有很可贵的一点是这部影片在表现美国大兵的勇猛的同时也尊重了对手,并没有像某些神剧一样通过丑化敌人来抬高自己,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祖鲁战争,是战争片高标准的体现。

美国人在战争中从不吝啬于自己士兵长官的死亡和绝望,以及求生存的欲望。反倒是中国的战争片一直吝啬自己战士的牺牲。当然最近的长津湖例外。七分给片中的炸弹,直升机,枪械,军服和化妆。扣掉2分是黑人政治正确,令人不适,突兀。1分扣掉美国人的政治正确,明明千里迢迢侵略别国,弄的自己是英雄。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触发了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的军事改革。美军汲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在冷战时代终结之前不再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进行传统的持久消耗战争,转而依靠巨大的海空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行作战,强调首战制胜、速战速决,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低强度战争理论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作战样式。

影片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越战忠魂》,根据越南战争的一场真实战斗改编,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一系列越战题材影片,那时候的越战片充满了浓浓的反战意味,毕竟那时候距离越战失败还没多久,而这部影片想表达什么?表达美军的英勇?对祖国的忠诚?这不应该是被侵略方该干的事吗?作为侵略者的美军居然歌颂自己国家军队在别国领土上的行径,岂不是咄咄怪事吗?

电影显得美国军官们美国大兵们智商不是很高的样子,他们不会东想西想精神分裂(现代启示录),不会在队友背后开黑枪,不会跑屁溜号(野战排),如果说有什么盼头,那就是美国国旗飘扬(显然这支队伍里的人都是角色上校的化身,肤色各异,信仰各异,但是共用一个大脑,这不就是最强最职业的士兵吗)。抛开意识形态,电影想说就是一点:越战也许是荒谬的,但是士兵只是士兵,他们想的只能是杀死敌人并且哀悼战友,不要非难他们,不要忘记他们,“我们曾是战士”。战争奇观与兄弟情:美军空中支援十多颗燃烧弹扔到北越人民军的头上就是战争奇观,大远景卷起火浪火龙,各个景别烤人,比《守望者》中的蓝色巨人和笑匠还要震撼视觉和心灵,而当两颗炸弹落错误在美军阵地,就到展现兄弟情的时刻了,升格延宕,美国士兵的命不值钱,而“敌人”的命不是命

拍的很不错,只是这个背景更有意思。……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国帮助美国和英国在海上对战,1885年,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中,越南被日本人占领;二战后,日本投降,法国人卷土重来,妄想恢复殖民统治,结果被越南人民军打的落花流水。……那么美国就来报恩了,当然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本片展现的就是1965年美军正式进入越南,北越人民军第一次正面交战的德浪河谷战役。

这是部同样夸张的宣扬美国大兵的好莱坞式电影。电影中显现了战争的残酷,对美国人的伤害纯属罪有应得!是美国人跑到越南开战的,发动侵略战争的是美国,这部电影拍的战争残酷,欲盖弥彰的体现了美国的双标和战争的原罪是美国。美国是一部战争机器,士兵也是战争机器的螺丝钉。值得思考的是:美国在他国土地上发动大规模战争,是否应该接受历史的审判。

当年去电影院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美空军正在昼夜轰炸南联盟。美国侵越战争时,越南背后的支撑是中,苏,美越战争结束,中方为了向美国纳上投名状,打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美国很满意。现在看这讲惨烈越战的老片的当下,美国已经拉拢了越南,成为了一起对付中国的盟友。哪天为了再次投名状,又揍越南不是没可能。哈... 政客就是地球上的毒瘤... PS:直译“我们曾是战士”相当好,那些翻译过来什么:魔鬼司令,什么骑兵,什么忠魂,傻得要死,一股子地摊味

和今天的俄乌战争一样,是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刨去政至不谈,任何人在决定是否走上战场前,都应该考虑清楚,战场上没有什么国家荣誉、没有什么爱国精神,战场上只有残肢断臂,血肉模糊,到处都是死亡和矛盾的困境。在你死的那一刻,谁会想起什么荣誉、精神?你的生命结束了,或者你结束一个和你一样的人的生命。发动战争的人,坐在舒服的沙发里喝着咖啡,心里数着数字。

人物刻画细腻,前面的美好生活与战争的残酷,给我感觉是没有战争是最好的。孩子问爸爸,什么是战争?哈尔摩尔说:战争是…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它发生了。当其他国家的一些人或者任何国家…想要夺取其他人的生命的时候,像爸爸这样的战士就必须…我们的职责就是去那里阻止他们。还告诉了孩子他的生命也有可能被剥夺,但他不会让对方得逞。可以给满分。

作为反战片,展现了战争对军人及家人的沉痛伤害,尤其是出战前那场惜别,有的竟成为生死离别,上慰妻子逐家送讣告、初为人父的虔诚基督徒战士都是很好的刻画。如果能再揭露一下这场作为主角却是侵略者者的其背后国家之所以发动战争的真相的话,视觉就更全面了。作为受害者似乎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穷凶极恶的嗜血敌人,也就在片终的时候给了对方指挥官一句台词稍微“纠正”一下以及通过上慰不计“前嫌”地将刺杀士兵夹带其妻子相片的日记寄还给他妻子,侧面展示了战争对被侵略者的伤害,但显然相对被歌颂的美军战士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