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2012)

Don' t Expect PraisesUP:2021-02-07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评分:7.8 导演:杨瑾 编剧:杨瑾
主演:李书晨 / 王琛 / 卫永邵 / 毕东林 / 马有贯 / 赵俊艾 / 彭科浩 / 任粉环 / 潘学博 / 张语嫣 / 张银花 / 陈秀梅 / 王文明 / 杨栋清
类型:剧情 / 家庭 / 儿童
片长:108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韩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汉语方言
影片别名:Don' t Expect Praises / ホメられないかも
上映:2012-10-21(东京电影节)
IMDb:tt2750834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简介

故事发生在山西某地。城里孩子杨晋(李书晨 饰)小学毕业了,他天资聪颖,能清楚地背诵全省地名,自感已经长大,为庆祝自己的这一发现,他写信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奶奶家,真实的情况是他跑到了山里好朋友王小波(王琛 饰)家。王小波学习成绩平平,平日里调皮捣蛋,他即能炸黄河里的鱼,又能捉山里的螃蟹,是小伙伴中的“混世魔王”。杨晋的奶奶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她爱孙子胜过爱孙女,而常受爸爸批评的小波并没觉得自己做错什么,在俩孩子眼中,成年人的世界是不可理喻的,只有他们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世界。两个城乡不同环境长大的孩子,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夏天里,度过了一段无法无天的美好时光……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提名)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题材影片 第4届豆瓣电影鑫像奖鑫豆单元 最容易忽视的好电影(提名)

简评

开始比较无聊,中间越看越有意味。编剧太会观察生活,最感同身受的是杨晋的两个背影的画面,一个是背对镜头、面对煤矿工人,一个人背对镜头、面对种树人,两个镜头都显示出了城里的人和村里的人、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相隔。前期杨晋在小波家的格格不入之感,与童年时自己因为亲戚的一句“小孩子再留下来多玩几天”后的感觉一模一样!和姐姐一样也喜欢和河、湖、海说话!这种微妙情感,杨瑾导演捕捉得太好了。除了个别表演有点生硬出戏。

天呐我好喜欢,就是那种大人时而尴尬的演技以及瞄镜头这种疑似穿帮的画面我也可以忽略的喜欢。导演是中国内陆山西人,镜头却带有台湾导演那般的温柔与洁净,搭配着轻松调子和忧伤的内里,那种湿润南方的气息和干燥北方的磅礴气势融合起来竟有种很有后劲儿的效果。风格也让我想到黄信尧,总之,很对胃口。

双线极具巧思,贯彻到底,仿佛是为了扣拗口片名的题。杨晋部分,讲述与动画结合,而影片画面则以串小波家亲戚的门为主,最后结尾杨晋叙述中的两位主人公亮相,杨晋跟着其中一位走了,而小波加入他们中的另一位,像跳进动画里,同时带来宿命般交错的结局,是现实生活中一点天真的糖。

我们实在太缺少这样动人的儿童片了,上一次打动我的同类型片还是06年的《看上去很美》。虽有片子有着相当隐晦甚至有点画蛇添足的片名,不过故事却是简单且单纯的,就像是曾经整个暑假在回忆里留下美好记忆的那款PS游戏《我的暑假》一样,夏天的酷热,西瓜的爽口,溪水的冰凉,夜晚的蛙叫,扰人的蚊虫,最重要的是无忧无虑的自由时光和伴在身边的童年玩伴,《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的动人就是把你关于那段美好的童年回忆全部唤醒了,谁没有一个杨晋,谁没有一个王小波,谁又没有那一整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呢。

儿童公路片。干净简单整洁但又有点野趣。以前和小学同学一起回家,走到最后要分别,她上坡,我进院子,就一直喊拜拜,拜拜,拜拜,比谁多喊一声,比到最后越来越不想拜,根本拜不掉。在心里面一直喊,喊到进家门。动画部分没有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其实镜头组织很动画式(稍慢稍严肃的),两部分配合得也很好。用二郎神孙悟空打比喻,一个极其精准优胜,一个自由自在顽皮,“不聪慧的”带着”聪慧的”找到了被奶奶禁止的童年里面的童年,(虽然最后还是“被天庭召回”)所谓朋友就是家之外冒险所有世界的伴侣。

看评论很多人不认可大人的表演,我怎么觉得小孩子演得也不怎么样呢,尤其是那个小波浮夸的呀,小孩儿明明不用演,做自己就完了,他就是表演痕迹很重。还有电影明明是用方言,但是台词却都是书面语,听着太别扭了,小孩子口中说出什么“留宿”“重男轻女”太奇怪了吧。动画的穿插倒还好,但是整体并不喜欢,还是导演不行。

小河的音乐很好听。我很喜欢这个片名,感觉都是故事,但是故事本身表达更多的却是两个少年青梅竹马的依依之情以及会让中国人很有感触与感动的那种乡愁的情绪。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在它面前无论是变得浅薄或是深刻,都很有爱吧。导演憨憨的,这种埋首电影工作默默奉献奋斗的青年导演,加油。

四星算是私心了,这部片名抑扬顿挫的作品,很真诚也很用心。非常耐心的长镜头,穿插动画的手法使片子节奏更轻快,两小儿也时常语出惊人。缺点主要还是制作和偶尔萌生的塑料感,演员调教有点问题(不过本来也没什么专业演员),值得一看。

好棒的片子,小河的配乐很棒。前互联网时代,我也过这样子的夏天,骑自行车去远方游泳,跟小伙伴走上在没有目的地的路上走上很远或者目的地只是一片废墟,穿短袖把自己浑身裸露的地方晒得漆黑。夏天漫长而又温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玩,以至于我对那个年纪的所有记忆似乎都在夏天。看到有人拿这个跟冬冬的假期跟菊次郎对比,但我想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生活也是如此不同。那个年纪的我也只知道很多地方但从来没去过任何地方,会在某个处突然遇见某个不太熟的大人然后开始一段没来由的对话,会想方设法把自己讨厌的食物丢弃,会说些自以为高明事实上极为拙劣但又无伤大雅的谎言,会幻想和分享,但还并不会真正讨厌任何人。

横向对标某些打着家乡名号带着巨星名导拍出来的片子,可以说在各方面都被本片完全碾压,仗着自己有些零星的依靠演员带出来的喜剧情节和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赚钱的行为之恶劣,让人生厌。看看同为家乡题材电影的本片,从演技到故事再到乡土环境的展现都TM完全……!艹,这TM才是我和我的家乡。其镜头下呈现的真诚之处可以让导演过分刷存在感这个操作被我忽略不计

导演用原生态的拍摄手法,在几乎没有任何炫技和修饰的情况下(甚至连配乐都少的弥足珍贵),却为我们奉献出了一部不亚于《菊次郎的夏天》的诚意之作!真人与动画结合的异常完美,自然流露出的幽默和童贞让每位观众都无比动容,把你带回到童年暑假去乡下姥姥家的纯真夏天!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看到张律监制,会心一笑。原来在去《庆州》之前,张律借着原始、朴素却也青涩、做作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已经去了一次解「hài」州。然而与诗人贺知章的「告老还乡」不同,我们从「洗耳河」的传说中可以隐约地听出,年轻的作者似乎是因「仕途不顺」抑或「金榜无名」才选择「回家看看」且顺便将自己的《夏日往事》讲给小伙伴来听的。讽刺的是,无论大都市、小县城,还是杨家沟,都有好为人师的「出题人」抑或「大家长」站或坐在两位「特立独行」的少年人面前——指手画脚抑或耀武扬威。如此看来,那道关乎命运「好坏」的「存在主义考题」是躲不过去了。好在,有些「过来人」鼓励了我们,所谓「聪慧」多数是被「阿基里斯」喝令与驱赶的龟,命运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或不适合。

获得奖项

  •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少儿影片
  •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提名:最佳儿童片
  • 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爵奖-最佳影片
  •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