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战争(2018)

A Private WarUP:2021-06-20

《私人战争》(英语:A Private War,香港译《第一眼战线》,台湾译《私人战争》)是一部2018年美国传记片,由马修·海涅曼(英语:Matthew Heineman)执导,并由艾瑞许·阿梅尔(英语:Arash Amel)担任编剧。电影是根据2012年玛丽·布伦纳(英语:Marie Brenner)于《名利场》发表的文章《玛丽科尔文的私人战争》改编而成。电影由露莎蒙·碧姬、占美·杜伦、汤姆·荷兰德及史丹利·特治主演。

私人战争

评分:7.1 导演:马修·海涅曼 编剧:阿拉什·阿梅尔 / 玛丽·布伦纳
主演:裴淳华 / 詹米·多南 / 汤姆·霍兰德 / 斯坦利·图齐 / 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 / 费伊·马赛
类型:剧情 / 传记 / 战争
片长:11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第一眼战线(港) / 一个人的战争 / Marie Colvin
上映:2018-09-07(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2368254

剧情

电影改篇自真人真事,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独眼女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最后十年的事蹟作蓝本。描述她为报导真相,深入斯里兰卡、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等战区,揭发战争暴行。

演员

  • 露莎蒙·碧姬 饰 玛丽·科尔文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女战地记者。
  • 占美·杜伦 饰 保罗·康罗伊(英语:Paul Conroy (journalist))
    战地摄影师,与科尔文一起共事。
  • 史丹利·特治 饰 托尼·萧尔(Tony Shaw)
    科尔文的男友。
  • 汤姆·荷兰德 饰 尚恩·莱恩(Sean Ryan)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外籍编辑。
  • 科瑞·约翰逊(英语:Corey Johnson (actor)) 饰 诺姆·柯本(Norm Coburn)
    另一名战地摄影师。
  • 菲伊·马赛(英语:Faye Marsay) 饰 凯特·理查森(Kate Richardson)
    科尔文的同事。
  • 妮基·阿姆卡-伯德(英语:Nikki Amuka-Bird) 饰 丽塔·威廉斯(Rita Williams)
    科尔文的朋友。

制作

电影由纪录片导演马修·海涅曼(英语:Matthew Heineman)执导。海涅曼表示他受到玛丽·布伦纳(英语:Marie Brenner)所写的文章《玛丽科尔文的私人战争》所启发,希望让世人知道各地冲突的情况,而这也是他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愿望。在电影筹备初期,海涅曼花了大约一年时间进行资料搜集,例如研究科尔文所制作的每篇报导与访问,前往她在伦敦的住所,与其朋友和同事进行访谈等。海涅曼更表示这部电影是「给新闻界的一封情书,也是向勇敢、强悍、求真的玛丽致意」。

电影主角玛丽·科尔文由英国演员露莎蒙·碧姬担任。碧姬在获得角色后便遇上挑战,因她看起来不像玛丽,比她年轻,而且不是美国人。为了投入这个角色,碧姬找来美国发声教练弗兰西斯·布朗(Francie Brown)协助,仔细研究玛丽的录影和录音片段,甚至所有把她摄入镜头的记录片,务求模仿玛丽的说话方式和口音。另一方面,为模仿玛丽的步履和姿态,碧姬更与一位舞者合作,以投入角色的步姿。

电影于2017年11月开始主要摄影,并于伦敦及约旦等地取景,而演员占美·杜伦、史丹利·特治和汤姆·荷兰德都已加入演出。在电影拍摄期间,碧姬指出因「玛丽经常处于一种自我保护、免受攻击的状态」,而导致模仿她的自己的身高缩小了一厘米半。另外,导演海涅曼为了呈现战争的可怕,他在拍摄地约旦找到一批居住在当地的难民参与演出。戏中例如在霍姆斯市区「寡妇地下室」出现的临时演员,她们真的曾经居于那个庇护所内,而其中两名女性亦以自己的声音在片中道出真实故事。

电影主题曲《Requiem For A Private War》由担任电影配乐的H·斯科特·萨利纳斯(英语:H. Scott Salinas)负责作曲,并由苏格兰女歌手安妮·蓝妮克丝担任作词及主唱。

发行

2018年2月,Aviron Pictures收购了这部电影的发行权。2018年9月7日,电影于2018年多伦多国际影展上进行全球首映。此外,电影还曾于米尔谷电影节(英语:Mill Valley Film Festival)、汉普顿国际电影节(英语:Hampton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及伍德斯托克电影节(英语:Woodstock Film Festival)上播映。电影先于2018年11月2日进行小范围上映,并于同月16日扩展至全美上映。

回响

评价

《第一眼战线》整体获得了大多正面的评价。烂番茄根据91篇评论,该片持有89%的新鲜度,平均评分7.3/10。该网站的共识为「电影以冷静评价前线记者所需的牺牲及露莎蒙·碧姬职业生涯最佳作品来纪念它的现实主题」。Metacritic根据28篇评论,该片得分76分(满分为100分),获得「普遍有利」的评论。

美国娱乐杂志《综艺》的彼得·戴布鲁基(Peter Debruge)称该片为一部「非常复杂,心理上身临其境」的电影。另一方面,杂志赞扬露莎蒙·碧姬真实地传递出战地记者的坚定信念,又指出这部电影是她的演技巅峰之作。

曾经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担任编辑、并与玛丽合作无间的尚恩·莱恩(Sean Ryan)也称赞露莎蒙·碧姬的演技,并感叹在看完她的演出后花了数天才能平伏下来。此外,曾与玛丽出生入死的英国摄影记者保罗·康罗伊更表示,当他第一次看见碧姬的造型时我他吓了一跳;而当听到碧姬说台词时,保罗更认为「她就是玛丽了」。

荣誉

奖项举行日期类别提名人结果参考
金球奖2019年1月6日最佳戏剧类电影女主角露莎蒙·碧姬提名
最佳原创歌曲《Requiem For A Private War》提名
卫星奖2019年2月22日(英语:23rd Satellite Awards)最佳独立电影第一眼战线提名
卫最佳女主角露莎蒙·碧姬提名
最佳原创歌曲(英语: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ong)《Requiem For A Private War》提名
美国导演工会奖2019年2月2日(英语:71st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s)最佳处女作导演(英语: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 for Outstanding Directing – First-Time Feature Film)第一眼战线提名

电影先于2018年多伦多国际影展上首映,并于2018年11月2日在美国上映。电影获得评论家的普遍好评,他们多称赞露莎蒙·碧姬的表现。

简评

这部片子让我认识到一个贼牛逼的女人,瞬间粉了。但通篇看下来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是有问题的,克尔文应该是一个勇敢无畏充满了人性光辉的女性战地记者形象,但电影中对于勇敢和无畏的刻画用鲁莽没头脑更合适,起码影像直接呈现的就是这样的感受。另外克尔文不断辗转各个战场报道,配合惨绝人寰的场面,并没有特别深入刻画这个人物,相反被自己心魔折磨排到了首要地位,喧宾夺主。在艺术和商业拿捏不准,更偏向商业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看起来很“美”,尤其是不同的战地影像是很漂亮的。理查德森这部片子里自然光用的非常唯美,某些时刻淡化了观影紧张感,反而不是很喜欢。全片唯一没有槽点的是裴淳华的表演了,牛

这是一部关于著名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的传记电影,虽然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可能在战地记者圈,应该是大拿级别。。看完之后有一点印象,硬是要给人一种她就是要违反军令,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然后各种到处乱跑。。片中,女演员裴淳华甚至牺牲了全裸镜头来表达这么一位女性,不过怎么样,裴淳华的身材有点一般啊。。客观想想,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果世界上没有霸权主义,那么女主最后也不会死在火箭炮下。。

《私人战争》是一部描写战争题材类型的影片,影片讲述了在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战场中,有那么一些人不惧危险,穿梭在其中。而他们又不隶属于任何一方,他们只是记录真实的镜头,他们就是战地记者,这是一部为战地记者专门拍摄的电影。

玛丽 科尔文,战地记者,深入前线报道。影片重点放在叙利亚,双线进行,一面揭示战争带来的灾难,一面表现经历战火生死考验和目睹生命被摧残的科尔文精神世界的创伤,但剧情给人感觉表现力不够,给观众的震撼性不足。

听同学讲知道了这部电影,看了之后能窥得一些玛丽科尔文的故事。可能因为不熟悉演员,每次看外国的电影都是十分的入戏把演员当成是真实的人物,特别有代入感好像那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电影演绎出来的。这个也是,当我去查找玛丽科尔文的照片,发现演员的形象和真实的玛丽科尔文非常像。电影的叙事情节有些我不能看懂,可能因为我是个外国电影的小白不懂欣赏。展现出现在的效果,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是看进去的,完全没有出戏。我看到玛丽科尔文战争后的创伤,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炮火声,遍地的尸体和人们的呻吟。她一直坚持在一线,传回战场消息。看过之后,我更想关注叙利亚那片地区,关注那片还处在战火中的地区,关注着他们何时才能迎来和平。

女性,战地记者,独眼,海盗眼罩,此女人绝非善类。抛开电影中吹空调,敲键盘的西方媒体,“吃着晚餐看万人坑,只会让大众觉着恶心”,女主已不是作为某一现实立场的媒体记者,正如片名,书名一样,这已是此人的私人战争,怼前夫怼同行怼老板怼独裁者怼体制怼自己,实际上,怼的是全世界,都他么的不是好玩意儿,不愿凡人确是凡人的她,注定在战场消逝,这是其最好的归属,可能也是其想好的归属。裴淳华角色还原度惊人,虽然片中风沙蚀琢的脸与走样的身材,但还是不能让人忘掉演员本人的风采,她还是适合中产白人女性角色,精致算计。片中老板在河边与主角争执说了句话,大意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操蛋,但你都不愿与之争斗了,我们还能怎办,联想到有人扯西方媒体什么的一堆,嗯,都他么的不是玩意儿?

女性,战地记者,独眼,海盗眼罩,此女人绝非善类。抛开电影中吹空调,敲键盘的西方媒体,“吃着晚餐看万人坑,只会让大众觉着恶心”,女主已不是作为某一现实立场的媒体记者,正如片名,书名一样,这已是此人的私人战争,怼前夫怼同行怼老板怼独裁者怼体制怼自己,实际上,怼的是全世界,都他么的不是好玩意儿,不愿凡人确是凡人的她,注定在战场消逝,这是其最好的归属,可能也是其想好的归属。裴淳华角色还原度惊人,虽然片中风沙蚀琢的脸与走样的身材,但还是不能让人忘掉演员本人的风采,她还是适合中产白人女性角色,精致算计。片中老板在河边与主角争执说了句话,大意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操蛋,但你都不愿与之争斗了,我们还能怎办,联想到有人扯西方媒体什么的一堆,再想想,都他么的不是玩意儿?

当玛丽科尔文死在叙利亚之后,难免有一些知道这位战地记者经历的人会问:她的死亡值得吗?那么她究竟是死于没有及早撤离轰炸区,或根本就不该去那儿,或死于战地记者这个职业,抑或死于战争本身呢?在现实世界新闻报道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她揭露叙利亚轰炸平民的真相后,依然死了五十万人或更多,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永远不可能被精确统计,更加不会被记得。人们只是像灰尘那样消散在轰炸、枪击和谋杀中。无论基于任何借口,战争的本质就是谋杀,或许当玛丽科尔文第一次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就再也无法离开那种死亡的阴影了,如同那个永远在噩梦中出现在她床上的死去的孩子。我想这样的传记片无法仅仅从电影角度来评价,譬如演员演技如何、情节如何、是否暗藏政治偏向……片名已经阐述了导演的立场:这是玛丽科尔文的私人战争,无论她试图对抗的是什么。

人物的魅力,肯定远远大于片中反映的内容,影片没有展示她的魅力,只着重展示了她的痛。一位传奇人物,只带着一支笔,用自己的眼睛替大众看世界,至死也没有学会睁一眼闭一眼。但是,.,有白头盔,真的什么都不敢全信了,如果,她知道,她所看到的,转述的,只是为某些人达到目的推波助澜,该有多心碎?如果,她救出的人,可能撑不到下一轮攻击,该有多无助?

片子基调过于冷静和克制。这位新闻界的传奇人物不该如此脆弱。值两颗星。加一颗心给原型玛丽·科尔文。生命何其复杂,重要的是如何把真相带到读者面前。向不羁的灵魂致敬。从这位新闻界的传奇人物来看,新闻学是不是应该存在,是不是值得读的专业,从来都不是问题。耶鲁是名校的道理,从培养出这类杰出的人身上能找到。不要盲目攻击,尊重对手,才是尊重自己。杰出,卓越,这些词汇,不是随便按的。

杰米·多南加盟裴淳华、塔伦·艾格顿主演传记新片《私人战争》,马修·海涅曼(《贩毒之地》《幽灵城》)执导,阿拉什·阿梅尔(《摩纳哥王妃》)操刀剧本,将基于《名利场》撰写的科尔文生平事迹文章进行创作,查理兹·塞隆担任制片人。裴淳华饰演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艾格顿饰演一名有军事背景的记者,跟随科尔文前往战区报道。11月开拍。 科尔文曾奔赴科索沃、车臣、 东帝汶、中东、塞拉利昂、津巴布韦等

真人传记片。是一首献给战地记者的礼赞,也是一个坚强女性的职业生涯写照。裴淳华简直如脱胎换骨一般,出神入化地演出了女主角在遭受生理、心理双重折磨下的坚忍与挣扎。影后级别的表演值得敬佩!但影片叙事节奏仍有流水账之感。结尾催泪,但女主的信念来自哪里?或许除了渲染和煽情,还需要更立体的刻画交代。三星半

获得奖项

  • 第76届金球奖
    第76届金球奖
    提名: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电影歌曲
  • 第7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7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长片处女作导演
  • 第23届金卫星奖
    第23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独立片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