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顶上流浪(2007)

Hallam FoeUP:2021-04-05

在屋顶上流浪

评分:7.7 导演:大卫·马肯兹 编剧:Peter Jinks / 大卫·马肯兹 / 埃德·惠特摩尔
主演:杰米·贝尔 / 克莱尔·弗兰妮 / 塞伦·希德 / 索菲娅·迈尔斯 / 杰米·西弗斯 / 莫里斯·洛维斯 / 斯图尔特·赫本 / 艾文·布莱纳
类型:剧情 / 爱情 / 悬疑
片长:95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哈勒姆 / 迷情偷窺360° / 偷窥者哈蓝 / 偷窥谜情 / Mister Foe
上映:2007-02-16(柏林电影节)
IMDb:tt0466816

在屋顶上流浪简介

男孩哈勒姆(杰米•贝尔 Jamie Bell 饰)自小就十分依恋母亲,他喜欢拿着妈妈的东西胡闹:拿眼线笔画眼线、拿唇膏到处涂抹、用妈妈的耳钉帮自己穿耳洞……然而,他的母亲却突然离世了,之后他的爸爸娶了他的继母。哈勒姆十分悲伤,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他怀疑母亲是被他的继母谋害的。于是,哈勒姆把自己慢慢于是隔绝开来,经常喜欢独自一人在树屋内远远的偷窥着别人,为的是能探究出母亲的死亡之谜,帮她复仇……

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大卫·马肯兹 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电影配乐大卫·马肯兹

简评

男主非常好看 但是这个删减版真的好无聊。为什么男主的妈咪女友说自己不是个好情人男孩离开了呢?这之前的情节不过是男主父亲和继母来他工作的酒店找他。可能这对父母对她说把孩子开除让孩子回家?女主大约觉得他俩之间本来就没什么可能。但是又说五年之后再来找我吧。让孩子长大?他太年轻了只是因为自己长得像他死去的母亲才被他爱上的,他应该去爱更多的女孩儿?说不通啊。不懂了。

男主演得真好,片子真狠,刚看到男主向窗外的自己挥手告别,心头大大一震,眼泪流出来,很快就是被戳穿“偷窥”,残忍就是把难得的温暖撕碎给人看。刚觉得男主和父亲的拥抱“和解”过于刻意和谐,回头就见到女主火速找了下家,更别说之前男女主的交往峰回路转,主动张开怀抱—>只是炮友—>承认动了真心—>原来是偷窥狂—>重新在一起,始终让人揪着心,一直担心男主好不容易遇到可以抚平心伤的希望又破灭。镜头细腻而克制,Lucy出场就表现出实际地位低下全靠隐忍获得表面和谐,男主每次“偷窥”的脸上表情眼神都表达了细微不同的情绪,“和继母发生关系”第一遍没看出来,回看才明白裸着上身头锤地是为什么。一开始觉得“不是谋杀”是避开凶手处置的简单设置,后来想想,母亲自杀才对男主最残忍的一种真相。配乐太好了,音乐超棒,配得也恰到好处

伦敦桥塌了——借助于高科技「望远镜」我们注意到,这是一对深受「丛林法则」影响,带有「恋母恋父」情结的兄妹。难以接受「无立足之地」这一历史现实的哥哥正在「退化」成为鹞鹰,且使用「破坏性」手段,努力维持他「妹妹」肉身的纯洁和神秘。遗憾的是,她《妈妈!》偏偏在爸爸与曾经做过《秘书》的继母的结婚周年纪念日那天降生抑或死去。也正因如此,他才在《少年亚当》野合之后,以及在「母子/父女」离别之前,祝「缺席的人」快乐。在当今这个允许玩家不按「常理」秩序出牌,可以根据自身利益临时制定和修改策略,并实际做出具体如炸「XX」大桥,毁「XX」管道等「恐怖主义」行动的局势下,主人公的这种《在屋顶上流浪》状态正如片头动画里《漫游》的「怪鸟」一样,将好不容易「破茧成蝶」长大成人的自己变成了一坨又脏又臭「自食其恶果」的废物。

青春是从蛹到蝶的过程,其变化之剧烈,足以让身心痛苦、迷茫、孤独和放纵。有很多人就此堕落;有更多的人,在内心深处,一直都没有脱出那个与生俱来的壳,却带着蝴蝶的外表,懵懂飞行。只有很少数的人,勇敢、顽强,并且天赋才情,得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彻底羽化,美丽而自由地张开翅膀。电影以敏感的色调、优美的摄影和特别挑动神经的配乐,讲述了一个青春成长的故事。

这部片子最大的看点应该就是男主角的演技了,整部片子基本上就成为了他的独角戏,将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全片围绕着“偷窥”这一主题,却又将对母亲死亡的怀疑这一悬疑因素融入其中,让两者得到有机的结合,最终展现出来的主题是一种对于母爱的怀念,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中找到契合点

继母利用日记成为最能窥视hallam内心的人,在临近结尾hallam作为窥视他人者妄图杀死窥视自己最深的继母,弑母是对破坏自我最危险的一次行为,捞出水面即是剧本比较巧妙完成了叠面破镜的方式。和“城市的母亲”最后几句交谈将这一段成长作了总结祝福。总体看剧本完成度挺高,想也是有原著小说的。从同类型中可以当做理想化的角度来看。3+

看完了,那种情绪和画面的色调久久不能散去。俄狄浦斯情结的贫民版。男孩从心理层面无法独立过渡到成年,他的偷窥、变装、性爱,是在寻求观看世界的方式和来自母亲的安慰。在经历了继母、父亲和情人的伤害,直到扔继母到水里才算完结。继母被救和情人五年后再来的约定已经不能伤害他了,他长大了。

漫长疗愈的成长教育,Oedipus与Rebecca在爱丁堡屋顶,脚步与目光的触碰交融成诗。情色只是寻求解答的出口,攀高和窥视造成双重禁忌,从树屋滑索和钟楼破窗延伸满目渴爱的伤痛。创伤的代偿,性欲的涌动,身份的找寻,对母亲替代物混合占有与鄙弃的排异反应升温为冷淡情潮。离家归家的沉舟之谜落得一个黑暗童话的解脱,抛弃父名的流浪儿由高尚复仇到妄念释然的重生浮出宿命打结的幽秘河流。弑父的三岔路口匆匆迫近,恋母的两端绞架居然松开捆缚,在音符和光点悦动的深夜走向纯情的希望。Hallam是离经叛道,封闭自我的少年,戴上浣熊头套,以亡母遗物的依托和形象的摹仿化身的Foe才是往日鬼魂附身的邪物。扮演模仿,找到自己开口的声音,仍然是青春题材万变不离的核心。最动人一笔无疑是用性器官的诙谐昵称逐渐脱下心防,清新诚挚。

很精妙的电影,明明是个很压抑,很变态的故事,观感却是不断感到希望的。小男孩太会演了啊,偷窥、恋母这种我最忍不了的行为竟然都不让人感觉恶心。整部电影的基调很明确,色调大多是昏暗的,夜晚尤多,而只有凯特披着一头金发出现时,才感觉世界有了一丝温暖和光亮。他们都是有缺陷的,哈勒姆起初接近她是把她当成了母亲的替身;凯特表面光鲜亮丽,其实却和有妇之夫进行着一段地下情。他跟随着她,找到了工作,每个夜晚欲罢不能的躲在窗户后面看着她。她是荡妇,她喝多了就想要和刚成年的男孩做爱,但她也是光,弥补了男孩心里那份缺失的爱,照亮了阴暗的角落。这样称不上的爱情的一份爱,却让我莫名感到美好,因为他们有一份心照不宣的情谊。于是分开也没有遗憾。当哈勒姆想要淹死继母,又将她救上来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生活了。

我真不理解了这是一帮什么烂人凑在一起才能发生的故事...先说一下我喜欢这片儿的摄影配乐剪辑叙事节奏,一星全给这些,但这故事让我从头yue到尾,到最后连男主的脸我都不想看了,哪怕是为了自我救赎,这救赎之前的部分全踩在我雷点上,男主让我碰上的话感觉不管我用啥办法虐杀他都无法发泄我的反胃。我并非认为电影必须正能量正三观,但这个片为啥透着一种烂人们舞到我面前展示龌龊的感觉,没有变态的诗意只有变态的自恋,白瞎了这么好的片名。另外脸+声音神似荷兰弟的欧美演员怎么这么多我ptsd犯了...

应该所有可以展现真实情感,并给人以触动的电影都应该算是好电影。往往把自我意识强加给别人正是对自我的逃避,所以,当HALLAM真正开始去感受别人的生活。(而这一点正是继母一开始就提醒HALLAM的)感受他母亲,父亲的内心时,才是真正的面对自我,走向成熟。

执念的少年啊,因为对母亲极度的依恋,一直无法释怀母亲的离去。千方百计地找出母亲是被谋杀的证据,无休止地把自己陷在心理的困境中,病得不轻啊。这个继母肯定也不是什么好鸟,也许没有谋杀他的母亲,但是至少是让他的母亲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要不怎么会色诱这个可怜的少年呢?还好最后这位年轻人终于走出了迷茫,走出了执念,走出了偏激,走向美好的人生。还好!

获得奖项

  • 第1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技术成就奖 / 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 / 银熊奖-最佳电影配乐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