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战役(1989)
《光荣战役》(英语:Glory)是美国南北战争史实电影之一,描述南北战争麻萨诸塞州黑人自愿组成黑人义勇军参加北军,为争取自由奋战不懈故事。

评分:8.1
导演:爱德华·兹威克
编剧:凯文·贾尔 / 林肯·科尔斯坦 / 彼得·伯查德 / 罗伯特·古尔德·肖
主演:马修·布罗德里克 / 丹泽尔·华盛顿 / 加利·艾尔维斯 / 摩根·弗里曼 / 安德鲁·布劳尔 / 约翰·芬 / JD·库鲁姆 / 艾伦·诺斯 / 鲍勃·冈顿 / 克利夫·德杨 / 杰伊·桑德斯 / 理查德·雷西尔 / 阿卜杜勒·萨拉姆·埃尔·拉扎克 / 彼得·迈克尔·戈茨 / 伊桑·菲利普斯 / 阿非莫·奥米拉 / 鲍勃·米诺 / 马克·马戈利斯 / 简·亚历山大 / Rachel Lea Grundfast / 凯文·R·赫舍贝格 / 凯文·贾尔 / Jay Lance / 比尔·努恩 / 雷蒙·雅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片长:122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光荣 / Slava
上映:1989-12-15(美国)
IMDb:tt0097441
剧情简介
罗伯特·古尔德·萧上尉(马修·柏德瑞克饰演)在一场战斗中幸存下来,被一位叫约翰·罗林斯(摩根·费里曼饰演)的掘墓人送进了野战医院,而联邦军又再一次从内战中战败。
当罗伯特回到波士顿后,得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筹组第一个由非裔美国人所组成的兵团,请求罗伯特成为这个新兵团的指挥官,罗伯特欣然接受。
联邦政府最后替罗伯特招募了1100名黑人志愿兵,组成马萨诸塞州第54志愿步兵团为罗伯特旗下的战士,但考验著罗伯特的事情却接踵而来。首先是涣散的军心,罗伯特必须从根底消灭,才有办法让弟兄在战场上生存。此举却让同僚质疑,严苛的训练是否为虐待黑人,尤其队伍当中还有罗伯特从小一起长大的黑人好友托马斯·瑟尔斯(安祖·宝达饰演)。
其次罗伯特要解决的,是联邦军对马萨诸塞州第54志愿步兵团的歧视。不但军备不能按照要求的配给,甚至因此出现逃兵,更甚的是由于他们是黑人的部队,联邦军只愿意出七成的薪水雇用,导致罗伯特与旗下将士拒领薪水杯葛联邦军的决策。罗伯特更带着兵卒抢劫军需官,要胁军需官将应配给的军服、皮鞋送到军营。
最后罗伯特要解决的,是联邦军不愿意让黑人士兵上战场,只愿意让他们干杂活,甚至还放任黑人士兵抢劫邦联的平民。为了挽救逐渐低下的士气,也为了不让自己的弟兄成为强盗与刽子手,罗伯特要胁指挥官将以自己波士顿名门望族的身分,向总统告他贪污舞弊的御状。
终于,罗伯特与旗下的官兵们如愿以偿的上战场,并在南卡罗来纳州詹姆士岛登陆作战中,取得第一次光荣的胜利。随后两昼夜不眠不休的急行军,前往华格纳堡与乔治·克罗克特·史壮准将(杰伊·桑德斯饰演)会合,进行第二次华格纳堡攻防战。
准将说明,此战先锋部队将会死伤惨重,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罗伯特却毅然决然的志愿接下这个任务。经过一夜的修整,罗伯特带领着由黑人组成的麻塞诸塞省第54志愿步兵团,于白人同袍的鼓舞下朝华格纳堡开去。罗伯特下马,与士兵们一起冲锋,并攻到华格纳堡墙下。
就在罗伯特要带着联邦军旗攻上城墙时,却受到三颗子弹狙击,命殒华格纳堡城下。黑人士兵们见指挥官倒下,不畏死的群起冲锋,攻占华格纳堡城墙。但就在攻入碉堡内部时,却面对到邦联军的火砲轰炸....
清晨,罗伯特·古尔德·萧上校,被埋葬在华格纳堡之下────与他的黑人弟兄们一同长眠。
马修·柏德瑞克、丹佐·华盛顿、摩根·费里曼、在这部电影中皆有不俗的演出,而此片更是丹佐·华盛顿的成名作。1989年,电影于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三个奖项: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及最佳音效奖。
获得奖项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响
提名: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第5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4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2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47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电影音乐
简评
《光荣战役》其是谈不上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因为取材的巧妙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喜爱。战役本身乃至战术都乏善可陈,也没有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相反配角抢眼,丹泽尔•华盛顿和摩根•弗里曼表现太出色。我相信当我天朝放开禁忌,让拍国内战争的话,我们一定会还原历史真相,涌现出很多优秀艺术作品。
怎么说呢,美式主旋律,拍的挺好看,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并没有对南北战争多深入的思考。放在现在的观点来说,南北战争其实是对国家人力资源争夺的战争,北方的工厂主与南方的农场主之间的资本对抗,让原本种植园里的黑奴变成去工厂里做工的自由黑人,但是影视作品侧重的从来都是解放黑人,来显示北军的正义与合理
光荣战役,虽败犹荣。原来老美国内内战期间,军队作战的方式,真的太耿直了。不过考虑是80年代末的片子,战争处理能做成这种程度,已经很棒。但故事真的有些俗套,传递的价值观,依旧是美利坚民族大团结、有色人种的融合,他们善良、果敢,坚韧、不服输,这是美国文化输出一直守护的东西。
补记,其实题材和演员都很好,剧情也说不上有啥问题,但是我就是一直有点不喜欢爱德华•兹维克导演的影片,说不出来,就是有点不对劲儿。即使有的影片我是事后才知道是这位导演的作品。还有《秋日传奇》《最后的武士》,《火线下的勇气》算是比较喜欢的,但也有一样的别扭,好像特别不喜欢音乐恢宏慢镜头的抒情段落。
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不是它的表演,也不是它的场面和摄影,而是它让人们认识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黑人并不是单纯的作为“被解放者”而存在,他们同样也是解放者。美中不足的是,影片其实并不需要站在一个白人军官的角度上叙事。这就如同用一个男人的眼光看待女性平权一样,无论如何都觉得有些违和。
完美!在战争高潮出现之前就完成了所有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文戏却能保持张力十足、一个人,一个团,一场悲壮的战役,仅仅1800万的预算拍出了那个时代战争片的恢宏气势,每个角色都可爱丰满,两个小时的节奏极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虽然名气不如《燃情岁月》和《血钻》,但感觉这才是爱德华·兹威克最好的电影。剧本很好。有光荣与梦想,也有卑劣和残忍。非常之热血也非常之现实。故事递进带来的情绪累积,在决战前一夜的篝火灵歌中达到顶峰。年轻的丹泽尔·华盛顿的几段独角戏让巨星光芒毕露无疑。
大清中后段的美帝南北战事,种族的区隔对立矛盾积攒的问题,很多是要争取的抗争的,印象最深刻最后战斗前的动员激励歌唱祈祷祝词,也有个人的思考犹豫徘徊,冲锋陷阵与光荣赴死,为了什么呢,有时也不知道,时代或个体裹着,生命的价值意义希望~
非常好的一部电影。摄影~音乐~演员~故事都是无可挑剔,华盛顿先生在1989年就已经这么厉害啦?完全把上校先生的演技比了下去,话说上校先生的演员太太年轻了,总是要出戏。这是一部正义的电影,一部自由争取的电影。不过,扣一星,实在无法理解战斗时仪式感那么强?一定要扎堆在一起打仗?好像跟我们的认知逻辑完全是相反的吧?
#2020SIFF# 感觉更像精英白左的个人英雄主义史诗,依然是白人凝视下的战争和历史。情节人物设定和战争场面塑造都中规中矩,不如配乐来得荡气回肠。虽说是真实历史改编,但主人公最后的牺牲仍然让我觉得有些刻奇。不过年轻的马修布罗德里克眼睛亮亮的,真好看。
一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战争传记片,整片音乐带感,画面处理稍差火候,剧情较为和谐,其中高度还原了19世纪后膛枪时代的大场面战争实况,与其他同类型的影片相比不是很震撼,却符合剧情发展,但是剧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艺术化,多处煽动观众情绪的动机比较明显!总体来说,算得上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反映黑人军团状况的一部历史艺术片!
关于自由与荣耀的故事,对于黑人,自由是投身战场的目标;荣耀则贯穿于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对于萧上校,自由是帮助黑人恢复正义;荣耀则是为此神圣而庄严的使命献出生命。故事的承载并不算大,仅仅是黑人建军到被允许上战场并且通过英勇战斗获得赞誉与荣耀,并未将南北战争进行到底,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回答了黑人们为谁而战的重要问题。题外的话,百年前的战争,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对阵与冲锋方式,根本不懂得匍匐前进与卧倒,傻得可歌可泣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