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影余像(2016)

PowidokiUP:2021-04-18

残影余像(英语:Afterimage,波兰语:Powidoki)是一部由安杰依·瓦伊达执导的2016年波兰剧情片。在2016年多伦多国际影展上映。该片被选为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波兰参赛作品,但未获殊荣。本片是瓦伊达(逝于2016年10月)的最后一部作品。

残影余像

评分:7.9 导演:安杰伊·瓦伊达 编剧:安杰伊·瓦伊达 / 安德烈泽杰·马拉尔克齐克
主演:博古斯瓦夫·林达 / 亚历克桑德拉·贾斯塔 / 布洛妮斯拉娃·扎马洲斯基 / 索菲亚·威奇拉克斯 / 克日什托夫·皮耶钦斯基 / 马里斯兹·博纳泽斯基 / 斯齐蒙·博布鲁夫斯基 / 亚历克桑德·法比西亚克 / 保利娜·加拉萨卡 / 艾莉娜·梅尔彻尔 / 托马斯·乔多罗斯基 / 菲利普·古拉克斯 / 马特兹·鲁辛 / 马特兹·泽兹尼扎克 / 托马斯·洛索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98分钟地区:波兰
语言:波兰语
影片别名:残影(港/台) / Afterimages
上映:2016-09-10(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5186236

残影余像简介

弗拉迪斯瓦夫·斯特泽敏斯基(Władysław Strzemiński)原是备受爱戴的大学教授与知名的前卫派画家。当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式的写实主义”,且被波兰当局奉为圭臬,要求上行下效时,他站在异议的那方,结果不但被撤销教职、剥夺艺术家身份,甚至连餬口饭吃的生存权也尽遭践踏。而自诩为小螺丝钉的人们,成了国家机器的暴力帮凶。

简评

电影的开篇美得让人屏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上,零星开着朵朵白花,几个年轻人撑着画板写生,不一会儿,他们跟着老师一起抱着双臂自由自在地从山坡上滚下来,嬉笑玩耍,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在这儿,年轻的姑娘汉娜第一次见到这个对她一生产生至深影响的男人,美术学校艺术史的讲师Strzemiński ,他是赫赫有名的先锋派画家,倡导绘画中的形式主义,也是余像理论的开创者。与大自然的无忧无虑形成强烈对比的,是Strzemiński的独腿独臂,虽然电影并没有交代他身残的原因,但是结合时代背景不难猜出来这是一战在他身上留下的罪孽。而这片田野的视角构图其实也是一道隐喻,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他的命运。

全程很揪心很难受,但这一定是部伟大的电影,因为它把真实的残酷世界展示给我看。看完的几天里,我都想起他艰难求生的场面、接受任何工作、只是淡定地说一句“我要生存”、对接踵而至的不公正对待说早已料到,让我突然觉得“原来生活是如此艰难的”。可怕的是,我没看出来他到底做了什么才至此境地,而仅仅是因为没跟着做什么。佳片有约第18期(wt wy

波兰意识形态钳制下,艺术家斯特泽敏斯基以铮铮铁骨、坚强意志、专业精神,坚持艺术追求、捍卫自由表达。他的残缺躯体恰恰反衬出不屈的灵魂。在历史洪流中被裹挟,湮灭牺牲的个体,无立锥之地。肃杀的镜头,森冷阴郁的色调,简练利落刚硬的动作设计,隐携高压与抗争的对垒;每次男主被逼迫的情节,情感处理不但不煽情,甚至刻意做减法,减少时间的延长,处理成“欠缺”状态,总是让观者在酸楚中收敛压抑,不知如何愤怒和释放。回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一面是红色巨幅画像的笼罩、艺术协会会员证的销毁、付不起租金被房东撤回食物的餐盘、成衣店模特的假手;一面是挥洒自如讲解梵高、孜孜不倦探究艺术理论、从不过多自我辩护、墓地里献上蓝色花朵。。。令人黯然神伤。

弗拉迪斯瓦夫·斯特泽敏斯基(Władysław Strzemiński)原是备受爱戴的大学教授与知名的前卫派画家。当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式的写实主义”,且被波兰当局奉为圭臬,要求上行下效时,他站在异议的那方,结果不但被撤销教职、剥夺艺术家身份,甚至连餬口饭吃的生存权也尽遭践踏。而自诩为小螺丝钉的人们,成了国家机器的暴力帮凶。

原来想要毁掉一个人是多么简单,只要掌权者一声令下,这个世界就对你关上了大门,在这个每个人都吹嘘的所谓自由的时代。扔掉你的饭碗,敲掉你的人设,你这个人就在这个物质世界活不下去了不是吗?这艺术家多厉害啊,多么受人尊敬,触怒权威你就失去了价值。没有人能够脱离这个社会,有接纳你的社会你才有价值。苏联片子总是拍摄的如此压抑克制,看着小人物似乎有点美丽新世界的味道了。

瓦伊达生前遗作,用其熟悉语法和风格完成对极权制度的批判,借用艺术家在极权统治下失去学术表达的自由,并且因其对权力的挑从被打压、被排挤、被剥夺身份、被社会边缘化,因而在国家掌管一切的社会里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无法保证,形成了对政治戕害艺术的控诉和批判,同样的故事在我们的历史里不能再熟悉。各种具有象征性的场景段落对于瓦伊达来说驾轻就熟,开篇覆盖公寓楼的慈父巨旗将整个公寓房间笼罩在红色之中,为了阳光戳破红旗进了警察局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是一部完成度高、叙事流畅、人物鲜活的佳作,只是依旧在极高的下限上仍在窠臼里。

波兰老导演瓦伊达的遗作,质朴、简洁、有力,整部电影用力地克制,凡是情绪要起来的时候去煽情的地方一概略过,把抒发的地方始终压抑着,不给释放的余地,这种用力的紧绷更显出残缺身体的内里不屈。整个结构也非常的严谨匠气,开头就直接点名了“残影余像”的理论,而对于主角斯特泽敏斯基的塑造正是如此,开篇点题,用画家的遭遇不断滑落下降直至结尾饥寒交迫中的死亡。几处场景的处理尽显老辣直接,比如开篇屋内被巨幕画像的红色笼罩,遮住掩盖了画家的作品,接着愤怒撕破画像一角引发的一系列事端。结尾直接落脚到女儿冲进来看见一抹白布,不做停留,直接结束。但本片的观感也太像课本中那些身残志坚、内心坚守的执拗的被歌颂者们了,也太过于“经典化”的处理了。

当艺术被政治染指,被拿来当做宣传工具之后,艺术还能称之为艺术吗?红色阴影统治下的国度,又有多少先锋派艺术家因为不愿意站队而被压迫到惨无人道的地步呢?这些所谓的现代化崭新国度,思想又怎会陈腐到此种地步呢?导演遗作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现实主义讽刺韵味、鲜艳与阴冷色调强烈对比,可能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狰狞画卷。

《卡廷惨案》导演安杰依·瓦伊达的天鹅之歌,竟然是为波兰前卫艺术教皇弗拉迪斯瓦夫·斯特泽敏斯基哀啼的一首挽歌。他是一个被炸掉手脚的前工兵;十月革命后投身俄罗斯新兴前卫艺术运动(出于对这个新国家必然产生新秩序的坚信,多少前卫巨擘蜂拥而至,将俄罗斯化为前卫艺术的大熔炉);又和雕塑家妻子在波兰一手创办起欧洲第二座国际现代艺术博物馆;他画画、教书、开宗立派、创立绘画理论,一个巨人,一个多维人物,却终于被政治坚冰封困冻僵,最终死于肺结核和饥饿。瓦伊达的遗作干净清减,无一闲笔,却计白当黑,精炼敏锐。电影中大师面对黑云压城的动荡高瞻远瞩:“现在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历史上的一阵风”,然而,多少人的艺术和物理的肉身零落为风中残烛,而且,风会继续吹,一直吹。

东欧文艺界整肃手段未免太体面,总感觉教授闺女什么时候就要和她爹断绝关系或者起码跟她爹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吵上一架,或者起码闺女在同学和老师那里因为老爹而遭到霸凌,都没有!(可反过来一想,你怎么能用地狱的标准去评价正常社会的行为呢?对于正常社会,这已经是地狱了 @2018-02-04 04:09:20

国家行使巨大公权力,对政治异见者进行全方位政治迫害,从精神和经济、生活上让一个人要么妥协,要么消失,这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而曾经在共产主义制度之下的国家,已经反思得太多太多了。美国这种把麦卡锡主义几十年如一日奉行的“民主大国”,连正视他们压迫历史都不敢,拍个麦卡锡主义时代背景的电影,都像是在展示美国上流社会的精致美好生活,简直可笑。

拍得非常好,光影十分动人,拍出了美好一点点沦陷,拍出了恐惧吞噬灵魂。所谓残影余像,是专制吞噬艺术时,艺术留在心里的美好,也是专制退散会那挥之不去的残留,无论是哪种都会带来痛苦。毒素不易剔除,伤害不太可逆,总有残影余像。于我们更是这样,方方日记里有这样的残影余像,围剿方方的文字里也有这样的残影余像。这应该成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科书,尤其是我们,曾经荒唐的道路,反思了才不会重走。

残影余像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