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袜的人(1989)

不脫襪的人UP:2022-02-14

不脱袜的人

评分:7.2 导演:陈友 编剧:卢永强 / 方令正 / 陈友
主演:张曼玉 / 钟镇涛 / 陈友 / 顾美华 / 吴家丽 / 李殿朗 / 林聪 / 谭倩红 / 鲍德熹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95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 英语 / 上海话
影片别名:A Fishy Story
上映:1989-09-07
IMDb:tt0096989

不脱袜的人简介

20世纪60年代末,左翼暴动席卷香港,局势动荡。
  从乡下来到大都市小玉(张曼玉 饰)是一个苦不见出头的小演员,为了金钱为了上位,真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某导演的帮助下,小玉搬入一栋新公寓,偶然机会认识了住在天台的阿恭(钟镇涛 饰)。穷困潦倒的阿恭白天是一名白牌出租车司机,晚上则成为阔太太的性伴侣。两个畸零人从最初的轻视和憎恨,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努力赚钱,经营生活,但动乱的局势仍将他们微小的幸福一次次击碎……
  本片荣获1990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张曼玉)、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剧本三项大奖。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陈友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张曼玉

简评

曼玉一封金像影后作品。没想到够糟糕,竟倒足胃口,说港式《蒂凡尼的早餐》,远远不如,爱情元素颠三倒四,并不足以让人信服;而硬生生塞进来的动乱与政治因素又浮于表面,似乎除却给男女主角增添在一起的困难外,别无作用,也别无表达。唯二的亮点可能是曼玉一套又一套的换衫同造型(旗袍、戏中服、礼服、波波头、古典式头巾造型)和音乐(The end of the world几次出现)。

191st 曼玉金像影后首封作。香港人也是惨,当年抗争换来的结果还不如当时的资本主义。回到今天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吃不饱活得惨无所谓,爱国第一位。你想开工,你就是卖国贼。可笑的是个人奋斗的一生被同胞打砸抢烧。无意义的牺牲换来对你毫无怜悯却高枕无忧的管理层光荣。钟镇涛年轻时真的是男性尤物啊

开篇仿《蒂凡尼的早餐》非常明显,后来以为是一出《如果爱》,却没有想到这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色彩这么重。即便仍是聚焦于人物情感,社会底层在动荡中的无力感略有一点吧,结局显然没有表现得那么美好。只是整体下来比较粗糙,背景不深刻、情感又不纯粹,处理得还是不够好。张曼玉的演绎真是狠狠艳压所有人,有不足,但仍旧光彩四射。然后看的几部钟镇涛都是这种不得劲的角色,他是只会演这种吗,真的不讨喜呀

总觉得看过不止一次,但好像每次都记不住结局,此评为证,我确实已经看过了。算是Maggie演技从青涩转为成熟的代表作吧,虽然剧情烂俗,好在曼玉都放开也收住了,后续的《甜蜜蜜》作为相似题材,发挥自然也更炉火纯青了,果然没有一日建成的罗马,也没有一日修成的影后

本片的摄影和美术不错,但不太喜欢剧情和角色刻画。张曼玉把陈友当成了ATM,钟镇涛对顾美华的态度则特别差,虽然本片是刻画两个穷人之间的感情,但富人的好心和真情就只配作为驴肝肺吗?比起男女主角,我更同情两个配角的遭遇。钟镇涛在演潇洒哥之前有过很多这种穷小子爱情片,但表演上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张曼玉当年比较年轻,所以可能感觉起来演得比较青涩,其实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表演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实现梦想往往都离不开钱,片尾小女孩拿了十块钱就去买了个喜欢的帽子,所以在”喜宝“们看来面包和爱情一样重要。当年的阿B风光无限,对于章小蕙的挥金如土尚可以负担,后来投资失败,女人离他而去找其他的面包,令人唏嘘,人生无常啊。个人感觉以香港1967年事件为背景没有影射或隐喻,只是为了彰显人物的命运。 PS:又是一个可怕的巧合,前一部看的《威士忌》里男主开了制造袜子的工厂,镜头中时不时会有袜子的出现,这部名字中也有袜子。

昨晚腾讯TV端看的,国语版有点不爽。。好吧,看了百度后才知道陈友是温拿五虎(1973-1978)里的鼓手,原来跟钟镇涛是同一乐队的,当时拍此片时乐队早解散;好吧,不知道历史,特意百度了香港六七事件,所有的服装费真的全给了maggie,男女主颜值在线,演技没觉得在这部里足以让张问鼎金像奖女主,陈导叙事感染里等等也一般,感觉是很多个片段拼接起来的,缺乏完整性,也没发现情缘何时起何时深种之类;也不明片名跟这个剧情有何干系。

香港六十年代左翼罢工运动背景下,一对底层青年男女啼笑因缘的爱情悲喜剧。“温拿五虎”中的钟镇涛出演男主角,陈友除了担任导演,也在剧中出演了男二号;看得出来导演很想把当时香港社会中,尤其是影视行业的诸多矛盾和乱像塞进电影里,但是由于其个人水平所限,表现得差强人意,但是依然有灵光一现的地方:张曼玉手举机票护照,逆行在高举红宝书的狂热人群中的镜头可谓经典,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带来了价值观和政治倾向的激烈碰撞,也能看出导演对于左翼运动和集体主义认知的态度。

5分全给颜值巅峰的张曼玉!那时候的香港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即便故事是假的,基本的前提或氛围却总是有一些真实的影子。现在香港大陆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彻底的虚假,一些虚假的人讲一些虚假的故事骗一些虚假的观众!活该!

,用香港六十年代的事件对标电影上映的那一年,社会思潮的洪流,时代的巨变,仿佛是让不同阶级的人群都找到了向上的可能。电影呈现出诗意和唯美,多少次都在将这对有爱的年轻人慢慢靠拢,但人有执念,阶级有生存法则,冲破壁垒必然要付出代价。结尾比较梦幻(虽然确实是be),全片留给张曼玉充分的空间去表演,几种模式来回切换,收放自如,情感真挚,让她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华语影坛最闪耀的女演员。

,可是结局实在没有余味,这样的故事配happy ending属实不配。,以前闹是反gd,现在闹是…。,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这样的迎头一击,和疫情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普通人的命运真就和蚂蚁一样,任由某些人踩踏、踩死,却无人过问。。

没头没尾的,大款和富婆都是慈善家。且看起来 大款和富婆也傍着富婆和大款。真就死薅资本主义羊毛()。 全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烧车的那场戏——自诩正义的人做了最不正义的事情。除此之外,女主角在娱乐圈的沉浮、娱乐圈的潜规则、男主角所代表的底层生活的艰辛、香港左派潮流的背景等都太过浮于表面、太服务于所谓“艰难的爱情”。这部片子除了张曼玉的表演一无所有()

获得奖项

  • 第9届香港金像奖
    第9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指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